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历代高僧大德知见录(二)
【发布日期:2018-05-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唐朝

【释志彦】(生卒年不详)

释志彦,莆田人,唐代高僧。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统一了中国三百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社会比较安定,宗教得以繁昌,金仙庵这时已升为院。更以“缁锡日萃,院落日峻”,升格为寺。当时来自天台山的无际禅师募资扩建,改名金仙寺。以精持《妙法莲华经》著称,传有感石上湧泉之异。一百二十年后的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寺僧志彦被召入内宫,背讲声闻律部中的《四分律》,得到睿宗的赐号为“聪明禅师”。志彦因奏本山隋僧奇迹,奉敕赐灵岩寺额,后来悬挂寺门的“灵岩寺”额,为大书法家柳公权(778865)的手笔。

值得一提的是:《妙法莲花经》、简称《妙法华经》、《法华经》。佛教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或八卷)。“妙法”意为所说教法微妙无上;“莲华(花)经”,比喻经典的洁白清净。原为二十七品,后增加《提婆达多品》,成为二十八品,始自《序品》,终于《普贤菩萨劝发品》。称释迦成佛以来,寿命无限,现各种化身,“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重点弘扬“三乘(指声闻、缘觉、菩萨)归一(指佛乘)”,调和大小乘的各种说法。以为一切众生悉具佛之知见,待众开发。现存的异译本有: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十卷,隋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译《添品妙法莲华经》七卷。散品别译本有:西晋失译的《萨昙分陀利经》一卷,内容相当于此经中《见宝塔品》的一部分和《提婆达多品》。其注释书很多,主要有南朝梁法云著《法华义记》,隋智觊著《法华文句》、《法华玄义》,唐窥基著《法华玄赞》等。本经与《无量经义》、《观普贤经》合称“法华三部经”,是天台宗和日本蓬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其梵文本在近代尼泊尔、克什米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均有发现,数量达四十多种。

(唐黄滔《莆阳黄御史集》下秩·碑铭、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卷之七、明何乔远《闽书》卷之二十三·方域志、民国《莆田县志》卷之三十三·方外传、《莆田县宗教志》、《中国佛教大辞典》)

黄滔撰《莆山灵岩寺碑铭》:“释波东流,湧为花宫;花宫之构,咸宅灵秀;灵秀之启,其或神授;则知融结之始,已有待于金圣人也。粤灵巖寺,乃莆山之灵秀焉。懿夫:嶽立大山堆下数峰,面乙臂坤,石嵌松瘦,昔梁陈间邑儒滎阳郑生家之。生严乎一堂,架以诗书。既而秋一夕,风月清朗,俄有神人鹤髪麻衣,丈余其状,见于堂曰:‘诚易兹为佛宇,善莫之大。’生拜而诺,瞬而失。旋以堂居僧佛像,献其居为金仙庵,即陈永定二年(558)庚申也。(按:永定无庚申,二年戊寅,此系传刻之误。)山水推其奇,鹤髪增其异,缁锡日萃,院落日峻,隋开皇九年(589),昇为寺焉。左潄寒泉,右拥叠巘,危楼豁壶公之翠,上方视海之波。唐景云二年(711)辛亥,寺僧志彦入内背文讲《四分律》,睿宗嘉之,锡号‘聪明’,彦因获言所居寺之自复。有僧无际持《妙法莲花经》感石上涌白泉,僧歿而泉变清焉,遂膺敕额为‘灵岩寺’。太和二年(828)殿中彭城刘公轲幕提泉印,聆寺之胜,不卸而宿,候吏不蔬而午,掬泉而潄,随手以涸。其石今坎于上方之上。其僧复有立悟、立准、慧全、省文、灵敞、无了,悉问生祇园。堅持密行。或臨壇表德,或降虎示真,厥衆如云,厥施若市。洎武宗皇帝乙丑(845)之否,邑之东有敬善寺,民井而居之;乾有玉涧寺,民畝而田之。独兹之奇,豪人互以金输,为幽宅之卜,若有之卫,竟不克遂。敞公、了公乃杵徂且除帽首縧腰,沉踪处晦。逮宣宗皇帝之复,索之于石罅云根,归之于芜基烧址。山灵之感,行羶之慕,投金执斲,靡招匪劝,不越闰而其宇鳞鳞,其徒翼翼。敞公咸通六年(865)秋八月云滅,靡风而大树折庭,靡觸而大殿倾瓦;了公八年(867)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坏,今龟阳之号真身大师者也。则知僧以行而神,其亦地以灵而感。若乃轩轩月殿,蔼蔼松门,醍醐雨天,瑠璃镜地,慧烛九枝而吐焰,慈云五色以垂阴,推于甌越,居之甲乙。今僕射瑯琊王公牧民之外,雅隆净土,论及灵胜,以为东山神泉之比。缮经五千卷,于兹華创藏而藏声平焉,即天祐二年(905)春二月也。初,侍御史济南林公藻与其季水部员外郎蕴,贞元中(758805)居兹而业文,欧阳四门捨泉山而诣焉,其后皆中殊科。御史省试《珠还合浦赋》,有神授之名;水部应贤良方正科,擅比干之誉;欧阳垂四门之号,与韩文公齐名;得非山水之灵秀乎?元和才子章孝標、邵楚苌、朱可名,寄诗以题。大中中(846860)颕川陈蔚、江夏黄楷、长沙欧阳碣兼愚,慕三贤之懿躅,葺斋弃于东峯十年。咸通乾符之际(860879)豪贵塞龙门之路,平人艺士十攻九败,故颕川之以家寃也,与二三子率不西迈,而愚奋然,凡二十四年于举场,幸忝甲第。东归之寻旧址,苍苔四叠,嘉树双亚;访旧僧,云扃十扣,雪顶一存。于是,谨祝金仪,益誓邱祷,以谢兹山之灵秀;刻铭贞石,兼补前贤之未述。其词曰:‘山奇孕神,地胜惟灵。螢窗既夜,鹤髪斯形。一畝清宫,双莲建扃。洞深夏寒,林茂冬青。松竹铿樂,峰巒豁屏。皛述蟾窟,茫眺溟。持经僧志,湧石泉泠。《四分律》讲,万乘君听。敕飞额降,寺以灵名。不有地祥,焉动天庭?大士鸿生,珠明桂馨。良牧耸闻,華构藏经。浩劫不泯,匪兹曷丁?敬祝巉巖,勒石以铭。”

(唐黄滔《黄御史集》卷五)

天马东麓,南寺也。莆中今以南寺为胜矣。旧名南湖,梁时郑露旧家,复捨为灵岩寺。唐御史黄滔读书堂在焉。滔《灵岩寺碑》曰:“粤灵岩寺,乃莆山之灵秀焉、神授焉。懿夫嶽立大山堆下数峰,面乙臂坤,石嵌松瘦,昔梁陈间邑儒滎阳郑生家之。生乎严一堂,架以诗书。既而秋夕,风月清朗,俄有神人鹤发麻衣,丈余其状,见于堂。陈永定二年(558)庚申也。山水推其奇,鹤发增其异,锱锡日萃,院落日峻。隋开皇九年(589)升为寺焉。左潄寒泉,右拥叠谳,危楼豁壶公之翠,上方视海之波。唐景云二年(711)辛亥,寺僧志彦者,入内讲《四分律》,睿宗嘉之,赐号‘聪明’。志彦因获言所居寺之自。(按:金仙院的大律师——律宗为隋唐时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只有在律学上深有造诣并善于讲解戒律的大德高僧,才能称为律师。志彦律师即是这样的一位高僧,当睿宗李旦闻知志彦律师持戒严谨,律学精通,遂诏延入大内,讲解《四分律》。睿宗听完讲解,龙颜大悦,深为感动,特赐于志彦“聪明”称号。)

(明何乔这《闽书》卷之二十三·方域志)

律宗是唐代形成的中国佛教宗派。印度小乘律典《十诵律》、《四分律》、《摩河僧祇律》、《五律》传入中国之后,南北朝以来大乘佛教高僧慧光、道洪、智首等相继对小乘律进行研究,并以大乘教义进行阐释。到了唐代,终南山道宣集其大成,创立“律宗”。因创于终南山,又称“南山律宗”。唐五代,福建长于律学的高僧不乏其人。唐代莆田灵岩寺僧人志彦长于《四分律》。景云二年(711)被召进宫讲解《四分律》。《四分律》是传入中国的律典中最重要也最盛行的一部,足见其律学造诣之深。唐末五代,泉州建法院弘则律师及其弟子良苑,再传弟子洛彦等,其律学花当时“俱有声”,泉州东律袒膊院,“神僧袒膊和尚居之,世以律传”,说明唐五代福建律学高僧辈出。

(明元贤《泉州开元寺志·建置》、清周学曾等《晋江县志·寺观》、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册一五七页、《福建宗教史》第二编佛教、《中国佛教道观》)

(黄祖绪)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