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扫船、塕埲
莆仙民间每年腊月各家各户都有择吉日(一般为双日,即偶数之日,如初八初十)进行大扫除的习俗,把屋内上下边角都扫干净,家具洗擦一遍,以迎接新的一年。这个习俗有个特殊的名称——“扫船”。明显是打扫房屋,如何成为“扫船”呢?有的文人在记述这个习俗时,不甘心不明不白地写成“扫船”,就其意改为“扫尘”。“扫船”“扫尘”,哪个更切合这个习俗的源和质呢?本人试作解惑。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四:“二广(两广即广东、广西,古代泛指中国南方)居山谷间,不隶州县(不属地方行政管辖)谓之傜人,舟居谓之蜑(疍)人,岛居谓之黎人。”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江海者,蜑也。”宋苏东坡《连雨涨江诗》:“床床避雨幽人屋,浦浦移家蜑子船。”这些文献中记述的是旧时在中国南方有居住水上、以舟楫为家,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人群,人们称他们为蜑口、蜑民、蜑户。地属中国南方沿海的福建莆仙,正是这些蜑人生活的地方,民国时期福州闽江上还有蜑人活动的行迹。蜑人妇女,福州人称之为“苦蜑婆”。蜑人每年有腊月扫船的习俗。趁年终空闲大晴天好日子,把船内彻底洗扫一番,干干净净过新年。这当然是个好习俗,影响了当地居民,不是蜑人(或许是蜑人的后代),不是船居,也进行大扫除,也称为“扫船”。“扫船”一词不仅莆仙方言中流行,闽方许多方言中都有。现在蜑人都离船陆居了,没有蜑民蜑户的名称和他们的踪迹,而“扫船”的习俗和名称还保留下来。所以一些人对“扫船”一词不明白,看不顺眼,而把“扫船”改写成“扫尘”。“扫尘”的词是被公共语同化了,体现了共同性,却失去了具有历史内涵的文化成分的特殊性。有这个改的必要吗?这要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来考察。
由“扫尘”笔者油然联想到,莆仙方言白话词库中没有称“尘埃”、“灰尘”的词汇。“尘”的概念莆仙方言白话是用“塕埲”一词表述。“塕埲”音稍变为“翁农”。经常有人问笔者:“莆仙人称尘埃为‘翁农’,到底是哪两个字?”笔者这里把“翁农”写成“塕埲”,不是杜撰生造,古汉语中早就有了,战国时宋玉《风赋》:“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汉代《说文解字》:“塕,乌孔切,音蓊,尘起貌。”宋王禹偁诗: “常风由(盐池)南,日夕尘塕埲。”宋陈傅良诗:“方将属耆英,高举出塕埲。”字书《广韵》《集韵》《韵会》均注塕,乌孔切,埲,蒲蒙切,尘起貌。
塕(wèng)埲(bēng)二字是叠韵联绵词。“塕”字可单用,“埲”字少见单用。《现代汉语大字典》中解释,“塕埲”作动词为风起时尘土飞扬,作名词是附在器物上或飞扬着的灰土、尘土。莆仙方言白话若把“扫船”写作“扫尘”,说的是“扫塕埲”。但这样词意不全面,也很别扭,不如原来“扫船”通顺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