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推进阳光救助 履行兜底职责 ——市救助管理站组织召开主题“开放日”活动
【发布日期:2018-06-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翁志鹏





6月19日是第六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力、满意度,616日上午,市救助管理站组织召开以“推进阳光救助 履行兜底职责”为主题的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

本次活动由市救助管理站主办,莆田市心海社工服务中心承办,莆田长青志愿者协会、莆田学院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联合协办。本次活动邀请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媒体记者、志愿者代表等参加本次“开放日”活动,并举行座谈会,座谈会上,传达了《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的通知》,听取了与会嘉宾、代表等的建议和意见,当天,市救助管理站还组织工作人员、社工、志愿者上街进行巡查、宣传及救助等。

据介绍,市救助管理站始建于1986年,原名为“莆田市收容遣送站”,于20038月更名“莆田市救助管理站”,是政府设立的为临时遇困群众排忧解难的社会保障机构,执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根据“自愿、无偿、临时”的救助原则和工作定位承担着全市范围内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救助、管理、护送和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及教育引导等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市救助管理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采取主动救助、积极救助、分类救助等创新救助工作模式,各项救助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站内零滞留工作新局面,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的广泛好评与肯定。

 

强化政策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近年来,市救助管理站始终坚持“走出去  请进来”工作模式,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联动单位、市民代表、学生代表、媒体记者等进站参观交流;结合上街巡查、“开放日”活动、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等,为市民分发救助工作宣传单;同时,还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义务服务队深入繁华街区、商业广场、车站周边等人员密集点开展街头劝导救助活动,发放救助宣传单、对发现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教育。

不断加强媒体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渠道,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救助管理工作政策法规解读,广泛宣传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让社会各界更加理解救助工作,更好地参与到救助管理工作中来。

 

展示工作成效 形成救助合力

 

近年来,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有效地解决了救助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此外,该站在救助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7年,该站共救助各类困难群众2244人次,其中流浪未成年人72人次,跨省接、护送受助人员18人次,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市救助管理站还积极与劳动部门、爱心企业进行协调合作,不断延伸救助平台,帮忙临时遇困的外来人员联系工作,让受助人员自食其力,解决其实际困难。

2011年10月份,市救助站救助一名新疆维吾尔族迷路少年,由于存在地域、民族和文化的差异,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与该少年无法很好的进行沟通,市救助站第一时间启动救助应急预案,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团中新疆维吾尔族的志愿者到站进行安抚、沟通,通过志愿者的翻译,得知年仅11岁的阿布都力米提是新疆喀什市莎车县人,该少年是瞒着家人偷偷来到我市欲寻找在我市务工的亲人,由于语言不通,又无法准确提供亲人的地址,身上的钱也花光,无奈下,该少年只能在我市街上流浪,被公安机关发现后,送至救助站,了解情况后,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及时与新疆救助机构取得了联系,并顺利将该少年已送回家,受到新疆救助机构及少年家人的感谢和“点赞”。

 

接受各方监督 助推工作开展

 

市救助管理站始终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以公开透明、规范救助、安全托养、群众满意为目标,广泛宣传救助法规政策,充分展示救助工作成效,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检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救助管理工作、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媒体记者跟踪、监督救助管理工作,确保救助管理工作公开、透明、规范。

近年来,市救助管理站不断加强与公安、卫生、城管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制作“爱心救助引导牌”等分发至各主要街道警务室、警务点,利用警务室等平台,按属地认真做好各自范围内流浪人员宣传、劝导、救助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依法协助处理流浪乞讨人员遇到的困难。

 

引导社会参与  凝聚社会共识

 

流浪乞讨人员存在面广、人多并且复杂的特点,给救助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困难,为打破这一救助瓶颈,市救助站协调教育单位进行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对学生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学生志愿者利用周末、节假日到站内向受助人员宣传救助法规政策,进行心理矫治、辅导,帮忙受助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与关爱。

此外,充分借助社会志愿者人数多,分布面广的优势,有效整合社会志愿者资源,对发现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时,可及时引导到属地救助管理机构依法接受救助。“为巩固我市文明创建活动成果,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工作要求,我们建立市、县(区、管委会)、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救助网络的工作机制,定时深入各级救助机构进行督查、指导工作,倡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工作,为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权益,维护我市全国文明城市良好形象和创建‘志愿之城’工作添砖加瓦”。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林文瑞说,为有效解决该站人员不足等困境,在今年救助机构“开放日”活动期间,结合其他省市救助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该站邀请各县区、街道分管救助管理工作领导、热心市民、社会志愿者、社工等组建“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服务群”,引导热心市民、志愿者、社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流浪乞讨人员时,可对其进行困难评估,并提供分类求助服务:一是生活上临时遇困的,引导到属地救助管理机构依法接受救助;二是流浪危重病人,则拨打120及时给予救治;三是精神障碍患者,可拨打110请属地民警强制到定点医院给予救治;四是假装乞丐的社会闲杂人员。该类人员为流浪在街头,拒绝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可用手机拍下,并附上简单的文字介绍,第一时间发在微信群里,各级救助管理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派员到现场劝离、救助,市救助管理站每个月将对各县区工作进行指导、督查、通报。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