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墙报往事
【发布日期:2018-07-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劲松

 

1971年春节,我从黄小附中(设在重兴寺)转入八中念初二,那时候的母校已改称“抗大式中学”,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年段称为“连”,班级唤做“排”,我所在的新班级也就叫做初二连四排。

到了上高中的时候,母校又改名为黄石一中,由于美术特长,我被挑选参加学校黑板报美工设计。墙报组成员由各班推荐,有美术爱好者,也有钢笔字书写漂亮的同学。学校墙报对美工设计和抄写要求较严格,没有真功夫是进不了墙报组。记得当时负责墙报美工设计的有郑为民、黄玉泉、佘山和我,负责文章抄写的有潘坚毅、张美煊、朱国阳、黄国章,还有几位同学已记不起他们的名字。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学校墙报,相当现在母校的《新叶》校刊。稿件都是由各班提供,经老师审稿后从中挑出优秀文章发表。不同的是过去校报用粉笔写在黑板墙,如今校刊则是印在漂亮的报纸上。有一年结合征兵宣传工作,我设计了一幅战士手握钢枪守边防的刊头画,解放军的威武形象极大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纷纷回大队报名参军。校报还是个流动宣传栏,不仅办在校园内,而且走出校门,为了配合公社学大寨宣传,甚至把专刊张贴到黄石街最繁华地带,当年我的一幅“广积粮”宣传画就贴在供销社中心商店对面,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念高一的时候,年段全体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拉练前往莆田糖厂参加学工活动,实践期间正好赶上国庆节,墙报组同学以学校名义与糖厂车间联合出了一期国庆特刊,受到糖厂领导和师傅们的好评。

墙报组其实也是美术兴趣小组,辅导美术的老师叫周金武,不仅指导同学做好每一期的校刊设计,还鼓励大家进行美术创作。当年我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创作了一幅作品,由于水平差,画面很不理想。周老师为了鼓励我,还是把画推荐给县文化馆。那年在莆田县举办的首届工农兵美术作品展览会上,居然展出八中学生作品,初尝甜头的我从此迷上业余美术创作。

1973年暑期,莆田县文化馆为提高美术爱好者创作水平,决定举办全县青少年美术培训班,在周老师推荐下全校仅我一人参加培训。培训班办在体育场三忠馆,学员大部分来自学生、知青,工人不多,还有一名军分区战士。记得当年城区的几所中学都有学生参加。培训课主要学习素描和人物写生,由文化馆许经润老师负责全程讲授。经过培训的这一期学员,后来都成了美术创作积极分子。

20世纪70年代的高中学制只有两年,本来1974年春节前就要毕业离校,学校又接到教育局通知,黄石一中试行职业教育,原高二年段延长半年毕业,接受技能教育,开设农技、医疗、会计、文艺、美术等专业班,并根据学生自选专业重新编班。学校墙报组的同学全部报读美术,当时几位非墙报组的同学也想进来学美术,学校均满足他们要求。美术班带课老师还是周金武,记得除了学习素描,定期出墙报之外,还承担为文艺班剧组设计舞台布景,同时在老师辅导下,进行美术创作。1974年,莆田县文化局为把群众性美术创作搞得更好,决定召开全县美术作品观摩会,参加对象为业余美术爱好者。在周老师大力推荐下,美术班好几位同学收到会议通知书,为期三天的观摩会,在仓边巷教会礼堂(当时借用为县政府会议招待所)召开,与会代表来自全县各条战线,知青和学生占了大多数。展出的草图中,不少作品不仅创意新,绘画技法也相当有水平,会上大家相互交流作品和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文化局领导作总结。通过这次观摩交流会,母校创办美术职业班的新闻迅速传开,极大提高了八中知名度。会后不久,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览会在三忠馆如期举行,美术班有多幅美术和书法作品参展,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

美术班经过半年学习和实践后,于19747月毕业。墙报编辑工作由下届学生接力续办,75届邹文波等同学抄写文章,76届的张钰树负责美工设计,在他们精心编辑下,校报越办越好。墙报编辑组同学毕业后有的参军,有的下乡劳动,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回生产大队,大家凭着在母校学到的一技之长,很快得到领导重用。

弹指一挥间,当年意气风发的美术青年,如今白发两鬓,走在花园般的校园里,昔日黑板报墙早已不见,唯有承载过少年快乐的凹字楼还在坚强挺立着。每当忆起母校墙报编辑往事,总是感慨不已,毕竟那个年代给我们留下的记忆是多么美好。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