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手机和电话
【发布日期:2018-07-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汪志


 我家四口人,现有五部手机,一部电话,这在40年前是想也不敢想的。

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记得40年前,我总听到大人说这样一句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个年代,我虽然知道电话但从未见过,而真正亲手摸一摸电话,我已经快20岁了。那一年,我和父亲去粮站交公粮,第一次听到了那清脆的电话铃声,第一次手摸了那个只有在老电影上才看到的黑色摇把子电话。

后来参加了工作,单位里有一部手摇的黑色电话。但那个时代的电话中看不中用,打一个电话,首先要摇好几下,通知邮电局,再由邮电局接通,不仅费时费劲,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是断线了就是声音太小,你这边嗓子都喊哑了,那边还听不见或听不清。那个时代的电话呀,真是说不清,道不明。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大中城市开始有了拨号电话,但这种电话的通话区域只限制在本地,如果打长途,还是要通过邮电局的话务员去连接。20世纪80年代,我经常出差,可每次从出差地给单位打电话,少则一小时,多则数小时,你想想,打长途电话时,先要登记、挂号、排队、预交押金,然后坐着慢慢等,尤其是打往偏远小县城或乡下的电话,一等就是半天,一个挨一个,都急死人了。像这样的“打电话”,眼下不少人都经历过,你说费劲不费劲。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到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有了好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了很多人向往的生活标志。这时候电话已经慢慢普及到了一些较富裕的家庭,什么初装费、选号费,装一部电话,没有数千元你根本装不起。电话在那个时代还是“紧俏商品”,找关系,托人,走后门,电话进入了家庭,打电话方便了。这个时代,“大哥大”也随之兴起,谁拥有“大哥大”,就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一部一二万元,现在想起来,真有点滑稽。

后来,装电话都不要钱了,送手机送话费,手机电话家家都有,一个都不能少。街道人流如织处,忽然响起了手机铃声,大家都争相瞧看,是不是自己的手机响了。

如今的手机和电话啊,真是再普通不过了,轻轻一按,不仅连通四面八方,而且还能上网、拍照、听音乐等,功能太多,实在是太方便,太普及了。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