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历代高僧大德知见录(十九)
【发布日期:2018-08-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释叔端】(生卒年不详)

释叔端,俗姓陈,仙游人。唐代高僧。“唯识宗”是隋唐五代时期福建佛教宗派之一,是当时封建统治者以佛教作为其统治工具而加以倡导与扶植的,佛教借助官方的行政力量推向全国,故其在福建发展颇为兴盛。唯识宗是唐代玄奘法师依据《成唯识论》开创的。到其弟子窥基在长安慈恩寺著述讲学,完成唯识的理论体系,所以又称“慈恩宗”。又因这一宗派依《解深密经》说明诸法事相,又名“法相宗”。唯识宗所依据的主要典籍是《成唯识论》,其文句构造多运用“因明”,理论深奥难懂。由于唐太宗对玄奘法师及其弟子译经传教极力支持,所以唯识宗在唐代盛行一时,福建也流行这一宗。

叔端,出家受具足戒后,“出游吴越,遍习诸经,教海源底,靡不洞达。”(见明元贤《泉州开元寺志》)(按:“受具足戒”指受过戒律之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称四僧伽,亦称沙门,专指佛教僧侣,另为沙门,女为沙门尼,凡二十岁以上的沙弥受具足戒的称比丘、比丘尼。具足戒亦称大戒,因戒品具足故,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出家人依戒法规定受持此戒即取得正式僧尼资格。授具足戒的仪式,必须具备三师七证。三师即授戒的主师,称为戒和尚、羯磨师,亦称羯磨阿阇梨,主持“白四羯磨”授戒仪式;教授师、教授阿阇梨,对受戒者教授威仪作法。七证是要有七位大德和尚当场作证明人。)这当然包括了唯识宗一派的理论。僖宗李儇乾符中(874879)归隐山中十载。哀帝天祐元年(904)二月。武肃王王审邽卒,长子延彬权泉州剌史,延彬诚心向佛,特延请叔端出山,在泉州为其建“清凉精舍”。《闽书》载:“咸通初(860),出钱塘道常鸿受学,通维摩、俱舍。遂如苏台传因明契宗。卒业,去习《唯识》,洛阳义皈,所得之教,洞达真源。后制《义苑搜隐》、《宗镜四缘》诸抄数十卷。以黄巢乱,归隐乡山,生不知酒,州牧延彬问亡恙,端曰:‘老苦难寐耳。’延彬遗之酒,而漫之曰药,曰:‘服之寢矣。’端服,果寐也。”后来晋江人释道昭从叔端“学上生、唯识,悉臻其奥。”道昭居泉州开元寺罗汉阁,对《成唯识论》很有研究,号“惟识大师”。注《成唯识论》八十卷。五代南唐主李璟保大八年(950),南唐主徵诏不赴。可见唐五代闽中流行唯识宗,且不乏如叔端这样的高僧。(明元贤《泉州开元寺志》、清周学曾等纂《晋江县志》卷六十《人物·仙释·道昭》、《福建宗教史》第二编佛教。) (黄祖绪)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