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人
莆仙戏的舞台有两种:一种为固定的建筑物,叫“戏台”;另一种是临时搭架的木棚,叫“戏棚”。在莆田,有“无(戏)台不成村”之说。可以说家乡是村村有戏台,年年有戏演。
乡民爱看戏,逢年过节,特别是元宵节期间,家家都乐意出钱请剧团来演戏。夜幕即将垂帘之时,便是戏幕拉开之始。
那时,村里的小伙伴们对戏还是懵懵懂懂的,与其说是看戏,还不如说是来看热闹的。只要看到灯光照亮,人影晃动,幻灯打出,便感觉到一股活力四溅,那些声音,纷纷扬扬地落在乡民身上,他们无比快乐的笑容感染了我。
那时,等不到傍晚,地里的男女便急急收起农具匆匆往家里赶。匆匆一口饭,大人和孩子便齐聚在了村口,一条乡村小路拽着所有人的心。一行人前前后后挨挤着,有说有笑着,村道静谧而肃穆。
有意结合的青年男女也借着看戏的机遇,前来谈情说爱,游游逛逛。姑娘们结伴去看戏,但她们都打着自己心中的如意算盘,或许是要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去会会自己的心上人……
做小本生意的人们,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架起了锅炉。有虾饼、油条,也有西天尾“扁食担”,一头中间是个立式小锅炉,用来煮吃的,下面生着火,一头上面放着食品和蔬菜;有卤好的猪肉、小肠、大肠、猪肝、猪肺,也有米粉、面条、粉丝等,一锅锅芳香扑鼻。此外,还有卖糖葫芦、糖块等各种零食的,他们围绕着戏台周围摆摊,令人垂涎三尺。
孩子们向大人要了钱买了零食,便匆匆往舞台前挤。庙对面的龙眼树站在夜幕里,树上攀附着一个个来看戏的小孩子,正所谓,攀高才能看清。
这时,锣鼓急促响起,表明戏要开始了。
我们在台前乱跑大叫,一位演员被吸引了过来,瞪着眼把我们轰下舞台。待锣鼓敲响后,演出马上开始,咳嗽声和打趣声在台下弥漫。
不一会,大幕徐徐拉开,演员们踩着台步上场。台上台下的距离一点也不遥远。台上的唱念做打,炉火纯青,生动活泼。
不知不觉间,戏已落幕,虽然有些意犹未尽,但瞌睡虫早被赶到了九霄云外,不舍得回家,小伙伴们挤在戏台后看演员卸妆。凡士林和油彩味扑面而来,大家使劲儿辨认演员。
不知谁的家长说了一声:“走吧,回家了!”
整个村庄只有脚步声响起,一些瞌睡虫上来的娃娃被大人背在背上,快要睡过去了,大人打着屁股不让睡。
一条小路直达家里,村庄像巨大的幕布,把一切罩在其中。
往后只要戏还演着,乡民们照样不会耽搁了看戏。新的一天,新的村庄,正酝酿着一台台新的好戏。
在莆田,有村的地方,必有戏台,也必有新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