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仙游文庙——涉台文物古迹
【发布日期:2018-08-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作为一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仙游县文庙还被省文化厅公布为涉台文物古迹,尤其是由仙游籍台胞郑元水赠送、如今挂在庙里的“至圣至仁”牌匾格外引人深思。作为传载千年古邑仙游历史记忆,延续传统文化的最亮丽涉台文物单位,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穿透力,在海峡两岸民众中具有超大的文化影响力。

坐北朝南、总占地约10亩的仙游文庙是我省四大文庙之一,始建于北宋咸平五年(1002),历经60多次修建,是当时祖先祭拜孔子、传承文明、教书育人的场所,是百万仙游人的文化“祖屋”,其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堪称同类古建筑之精品。在历史的风雨变迁中,曾主要用于习武、读书、中小学校舍、政干所所址、县参议会会址等,庄严典雅,翠柏苍榕,草盛花美,尤其是庙内存有的宋代石鼓及清代的四对蟠龙石雕石柱,气势不凡,极具艺术价值,凝聚着仙游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

但历经千年风雨,文庙至新世纪初岌岌可危,残破不堪。可正是看中其独特的文化旅游元素所在,一直以来,返乡仙游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或举家或组成参观团前往文庙,参拜孔子、缅怀先贤、感悟人生、拍照留念,如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吴元杰、莆仙台湾同乡会吴越、台湾企业家陈冰玉和侨胞张清泉等先后多次光临参观,每年约有3000多人,无不对文庙的古建之光赞叹不已,还真情支持县里在2017年最近一次组织的大修缮,并纷纷慷慨解囊,如台胞郑元水就带头捐献了6万元,以期将其真正打造成联系台胞和海外侨胞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保护、修建千年文庙,旨在倡导兴文重教、博文约礼、诚信友善的社会良好风气。仙游县始终坚持固守保护独一无二的古迹这一底线,在2007年启动了筹资1000万元修复千年文庙的“民心工程”,成立由严明训等一班德高望重老人为成员的仙游文庙董事会,在四年里向乡贤、台胞、海外侨胞等多方筹资900多万元(含捐物),使文庙得以全面大修复,其中还得到省文化厅90万元涉台文物专项修缮经费,使得文庙亮化、绿化和孔子圣迹图等工程顺利完工。如今,整个文庙保存修复的有大成殿、文昌阁、崇勋祠、藏经阁、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戟门、墨池、庑廊、绰楔门、泮池、井亭等,及环境绿化、美化建设和夜景工程等项目,使得庄严肃穆、古色古香的文庙圣地焕然一新,扮靓日新月异的新县城,自是成为游玩休闲的好去处,更是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场所。就这样,承载久远文明的仙游文庙,经对大成殿、文昌阁、崇勋祠、东西庑廊等所有木质建筑均按原样油漆、贴金等修葺,历久弥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汇中,闪耀迷人的风采,可谓布局严谨,层次分明,更显庄严肃穆、金碧辉煌,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成为八闽现存规模最完整的县级文庙之一。

2010年重新开放以来,仙游文庙为广大市民重又提供了一个延续、弘扬仙游历史文脉的良好环境,让大家在休闲之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成为千年古邑最聚人气的文化场所。每天,总有许多市民和游客及台胞、侨胞等前来观赏,无不心醉而归,对这一荟萃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精华的建筑群之诸多闪光亮点啧啧赞叹。

你瞧,整个文庙采用具有东方特色的歇山重檐式屋顶建筑,规制恢弘,形成一个庞大建筑群;文庙精湛的石雕艺术令人叹服,6根高丈余垂巨柱,雕龙张牙舞爪,怒目卷须,盘绕而上,精巧灵动,巧夺天工,更有全国少有的砖刻巨幅浮雕“福龙灵龟”、“祥麟威凤”,及龙鲤戏珠、麒麟、仙鹤、牡丹、翠竹、莲花等均精雕细琢,情态优美,百看不厌;而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重檐庑殿歇山式,平面方形,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四周有明廊,擎殿石柱缕雕盘龙,状若腾云,活灵活现,及盘龙四周大小不一的鲤鱼栩栩如生,殿内的三间屋顶构造都采用如意莲花斗拱,纵横交错,繁复重叠,构成悬空倒挂的八卦形穹窿藻井,状如“蜘蛛结网”,不用一钉而拱起,负荷梁架万斤而不倾,构思精密,技巧绝伦,藻井当中尤为别致瑰奇;还有殿中新立的、堪称镇殿之宝的孔子立身汉白玉雕像,全国绝无仅有,高达2.6米,儒雅端庄,气度非凡,叩拜其下,如见其人,若闻其声;至于东西廊庑,则由李耕国画研究所画家们根据史料制作底本,再由榜头仙作工艺师用名贵的缅甸花梨木精心雕成的三十六幅屏雕孔子圣迹图,精选了孔子从诞生到辞世的36幅图书,依编年史序编辑,用连环画形式反映圣人一生的主要活动,分外诱人,观赏图文,孔子圣迹历历在目,形象展示孔子一生业绩,堪称“天纵之圣”,观其屏雕工艺,精湛绝伦、气势恢宏,诚为仙游“国画之乡”、“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之历史见证。而在文庙主殿前方的广场两侧,还种植了50株由仙游台湾创业园一台商捐献的树葡萄景观盆景,成为文庙生态绿化的新景观。

事实上,作为前庙后学的崇文重教之地,仙游县文庙的确对仙游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起过不小作用,是仙游纯民风、兴教育、出人才的发祥地。有关史料记载,曾在这里读书的不少年轻人都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功名;自唐后期到清朝末年的1000多年间,书院授学绵延不绝,创造了辉煌的科举文化,全县共孕育出5位状元、8位宰相、11位尚书、28位侍郎、近700位进士,诞生了蔡襄、郑纪等一大批为民请命、廉洁奉公的官吏;秉承着“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优良传统,上世纪60年代仙游县曾连续三年获全省“高考红旗县”。为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全力建设“文教强县”的积极性,去年8月底,仙游县纪委、文体局和县博物馆充分挖掘仙游文教历史和本土丰厚的廉政教育资源,斥资30多万元依托古代仙游最大的教育场所“县学”、见证古代仙游文教高度发达的仙游文庙建成古色古香的“勤廉馆”,占地面积122多平方米,由“仙游古代教育”“仙游古代廉吏”2个部分(包含前言、结束语)的主题展厅组成,全方位展现了仙游历史上引以自豪的教育成就、文化脉络和仙游古代清廉历史、勤廉典型及廉吏的风采,采用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以图片资料、照片、书影、文版、实物、景观、视频播放、专题片和场景模型展示等形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洁身自好、勤政廉洁,重振仙游教育雄风。

显然,重修后的仙游文庙,由于依旧注入儒家之魂,成为仙游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些重大传统节日展览和文体活动等大都在此举行,培风脉、纪地灵、壮文风、正风俗,堪称仙游千年古邑的“城市之魂”,既可提高群众的人文素质,促进文明建设,还成为海外华侨、华人和台、港、澳同胞寻根谒祖、思乡爱国的感情寄托。就这样,涉台文物单位的仙游文庙,眼下重又成为仙游文化的城市坐标,正以其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艺术和动人的传说,吸引着纷至沓来的海内外游客和莘莘学子。(陈国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