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积极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 加快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一)
【发布日期:2018-08-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市政协“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加快我市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专题协商】报道之一


【编者按】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行动和举措,也是实现莆田加快发展的时代机遇。莆田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之一,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明显优势,完全有条件在参与国际合作、扩大对外经贸、加强人文交流、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等方面有所作为、发挥作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势必给我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尤其外向型经济发展,拓宽新的领域和空间,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加快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是培育发展新优势的需要,也是加快美丽莆田建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市委根据市情实际,先后出台了《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制定了《2017年莆田市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了在新的发展阶段所实施的战略取向。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摆脱困境,突围升级,需要群策群力,找到新的引擎。经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商定,确定“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加快我市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作为2018年度专题协商议题之一。按照市政协2018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今年3月至4月,蒋志雄副主席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深入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开展“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加快我市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专题调研,召开6场座谈会,听取了解外向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讨论剖析。在市内调研基础上,课题组赴省外进行调研考察,学习吸引外省市外向型企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
     随后,市政协召开“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加快我市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专题协商议政会。市政协主席林庆生在会上作了讲话。蒋志雄代表专题调研组介绍了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并提出针对发展问题提出建议。多位市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从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积极发言。各市直有关部门参与协商,并回应相关问题。副市长吴健明就该专题提出指导意见。 


积极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 加快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





调研座谈,找问题、提建议






三箭塑胶汽车配件畅销海外


莆田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具有历史、人缘、投资、商贸、文化、港口等基础优势。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给莆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截止20182月底,我市共有外向型企业721家,其中外贸企业253家,生产企业468家。我市外向型企业出口产品有鞋服、轮胎、食品加工、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94.65亿元,同比增长7.8%,形成以双驰、协丰、荔丰、百合等企业为龙头的纺织化纤产品出口基地;以莆罐食品、东源水产、天后食品、闽中有机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出口基地;拥有海安巨型工程轮胎、佳通子午线系列轮胎、东南艺术纸品、名艺油画、木雕工艺品等特色出口产品;涌现出荣兴机械、安特半导体、华峰新材料等一批合资合作知名企业,吸引省电子信息集团和中华映管、台联电等企业投资,华佳彩显示面板、福联砷化镓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 现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2017年莆田市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工作要点》,提出四个方面32项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单位,筛选建立我市“海丝”重大项目库,2017年共安排项目4O个,总投资768.65亿元,完成投资156.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5.9%,其中在建项目25个,储备项目15个,莆田标准木业境外合作投资建设木材加工等23个项目纳入省“海丝”重大项目库。

虽然我市在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和规模,但从宏观层面看,我市在沿海众多地级市中,无论是经济总量、区位实力、政策条件还是城市影响力都不具备优势。从我市发展现状看,传统产业仍处于转型期,新兴支柱产业尚未真正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强。至今仍未有高层次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缺乏国际海运,集装箱航线,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程度需大幅度提升。此外,我市赴“海丝”沿线国家投资还偏少偏小,进出口种类单一,技术含量较低。自主品牌不多,我市外向型企业多以贴牌生产为主,附加值偏低。尤其是制鞋行业,大多以订单加工型为主,缺乏具有科技创新,市场研发等核心竞争力。

 

● 问题

 

思想认识不足,政策优势发挥不够。改革开放初期,是通过依靠人口红利,还有一些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来实现对外资的吸引,现在人才资本没有特别的优势,改革开放走到现阶段,尤其是新时代经济新常态下,“海丝核心建设”大背景下,怎样进一步吸引外资,需要重新认识,重新研究。除了思想认识不足,我市的一些配套政策优势也发挥不够。对“海丝”核心区、自贸区等政策研究不深,“核心区”区域作用发挥不突出,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开放性平台功能还未得到有效利用,宣传和推广工作做得不够。投资软环境有待改善,在金融、税收、通关等贸易环境方面与周边城市相比缺乏吸引力,造成外商投资困难和出口资源外流,跨境商务出口数据流失严重。

外贸企业实力不足,风险防范能力不高。我市外向型企业多以贴牌生产为主,实力不足、附加值偏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够,多数企业对进口国贸易保护政策缺乏有效应对措施,尤其是食品出口企业在原料质量控制方面还不够先进,对进口国频繁调整检验检疫标准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防范措施不足;汇率波动加大汇兑风险。外汇结算人民币企业损失较大,出口订单价格上调导致部分订单流失。

创新转型不足,外贸发展后劲不强。目前,我市外贸企业中、下企业比例多,一些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生产加工型企业,出口产品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商品结构仍然粗放,附加值不高。科技创新转化成果较慢,造成产、学、研严重脱节。受经济下行影响,企业不敢投入研发资金,企业创新转型的意愿不强,科技创新严重不足,造成外贸发展后劲不强。

产业人才不足,“走出去”步伐不大。我市传统优势产业龙头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缺人才的困境。“走出去”风险意识不强,对企业走出去的风险评估做得不够,缺乏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特别在产业链拓展方面有优势的企业高管、国际化的专业人才,造成“走出去”的步伐不大。随着中西部省份承接制造业转移,交通越来越便利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工人流动性加大。今年一些企业订单大量增加,如海安橡胶,急需招聘生产操作工人500人,但招工难、招工贵,用工缺口大。(时报记者)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