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文
风雨飘摇中的老家土坯房,早已无人居住。逢年过节,总得回去看看。土坯房斑驳的墙壁上,模糊记载着我们生产队社员的工分表。
工分是中国农村土地承包之前的产物,体现生产队社员的工作业绩,犹如今天很多事业单位的职称一般。那个年代,工分是社员的命脉。工分的多寡与一家人的口粮息息相关。每次开社员大会,给每个社员评定工分时,整个会场吵得不可开交,每个社员都想把自己的工分规格提高一点。期间,纵使他们把队长的衣角扯得稀烂也无济于事,工分的等次也不是队长一人说了算,得通过村民大会举手表决。
每个社员的工分定了等次后,只要每天按时到岗,记工员都记录在案。为防遗漏,记工员一般会在月末向社员公布一次,若有遗漏及时弥补。劳动是神圣的,社员们必须要有时间观念。迟到、早退都会酌情扣工分。一次吴大婶因孩子发烧去看赤脚医生回来晚了,她匆忙赶到地里,距离上工时间已过20分钟。记工员毫不客气地给她扣了2分的工分。吴大婶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说哪家的孩子保证不生病?纵使吴大婶嘴皮说破,记工员也不会手下留情。铁定的纪律谁也无法更改。如果某人因公出差,当天的工分依然满分。
工分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那个时候,生产队分配物资、粮食、蔬菜,都是按一个家庭工分多寡分配。平时分配时令粮食和蔬菜,往往按照当月的工分多寡分配。而年末分发过年物资,比如红糖、糯米、猪肉则按照全年工分分配。
由于每个家庭的劳动力不均等,自然会导致即使人口一样,分配的物质粮食也会多寡有别。有年腊月二十六,生产队队长和三表叔来到我家。父亲和他们一阵商议后,三表叔就把我们精心喂养的山羊牵走了。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山羊被别人牵走?我们几个孩子哭哭啼啼,洒了一地的泪水。事后,父亲告知我们,由于我们家人多劳动力少,所得工分不多,没有达到生产队的平均工分,就欠了生产队的“口粮”,而三表叔家工分多,所以我们家就要把这只山羊折算成工分补足给三表叔家。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我们不再无理取闹,只是希望自己早点长大,以后多挣工分,不再欠生产队的“口粮”。几天后,三表叔给我们家拿来一条肥肥的山羊腿,说是把山羊宰了卖了肉,留下一条腿送给我们,让我们一家人好好过年。我们欢呼雀跃,心里美滋滋的。
土地承包到户后,工分就不复存在了。工分,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成为那个年代衡量每个社员、每个家庭劳动力的标志,极大地稳定了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