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朱熹的莆阳情缘
【发布日期:2018-10-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朱熹一生,至少十过莆阳。他与莆阳的人物与书院情缘深深。

1160年11月,朱熹慕名来莆访黄石红泉义斋。他欣悉附近的黄石井埔族人朱德所营造的“群仙书社”,培育出42位俊彦,特前往访谒,并在栖宿地莆田壶山书院(与红泉书院相隔约九华里),为其赋《群仙书社记》长诗:“莆阳山水冠四方,气毓水南龟屿庄。储才挺秀不易得,今昔往往皆流芳。射策金门明主惜,谈经玉寨觅侯村。通籍曾为金马客,裁诗多伴玉堂郎……诗成解使鬼神泣,赋就感发侪辈惶。朝趋青琐收封事,日草黄麻宿未央。枫陛奏名依日月,柏台持节凛秋霜。世掌丝纶垂宇宙,家传诗礼著莆阳。由来积善多余庆,谁谓天道空渺茫?莆人说此小瀛洲,群仙跨鹤来倘佯。壶山巍峨兰水沧,先生之风同其长。”诗中对莆田的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12月11日,朱熹又为曾在泉州任同安县丞的朱彦实(朱元飞,字彦实,又字希实,仙游赖店乌墩村人)在其家乡仙游所构建的“归乐之堂”作《归乐堂记》:“予尝为吏于泉之同安,而与仙游朱侯彦实同僚相好也。其后予罢归且五六年,病卧田间,浸与当世不相闻知,独朱侯时时书来,访问缱绻,道语旧故,如平生驩。一日,书抵予曰:“吾方筑室先庐之侧,命之曰‘归乐之堂’。盖四方之志倦矣,将托于是而自休焉。子为我记之。”“然则仕而能归,归而能乐,斯亦岂不难哉!朱侯名卿子,少有美材,学问慷慨。入官三十年,以疆直自遂,独行所志,不为势屈。……登山临水,弦歌赋诗,放浪于尘埃之外,而无几微留落不偶之意见于言面,则其于势利如何哉!其仕而能归,归而能乐,不待斯堂之作而可信无疑矣。顾予未获一登斯堂而览其胜概,然其林壑之美、泉石之饶足以供徒倚,馆宇之邃、启处之适足以宁燕休,图史之富足以娱心目,而幽人逸士往来于东阡北陌者,足以析名理而商古今,又不待接于耳目而知侯之乐有在乎是也。”篇末赋诗云:“朱侯青云士,颇复有此不?方为功名驱,乃与贤达侔。筑堂寄闲暇,笑谈指林丘。蕉黄问荔丹,蚝山荐新篘……”所署日期为“绍兴三十年十二月乙卯(农历十一日)。”(详见《朱熹年谱长编》)

这篇《堂记》充满喜悦与祝贺之情。其中,有诗句借用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于粲荔丹学蕉黄”,饱含荔乡风味。它还表明,当时朱熹对于莆田的认知已经比较全面深入,对其代表性物产如数家珍。

朱熹的同安前任,有一位莆田籍人士方士端,两人“一见倾倒,如旧相识”。朱熹自云:“予始仕为泉州同安主簿,得莆田方君德明而代之,一见倾倒,如旧相识。既去,声问往来无虚月,间以其诗遗予……君讳士端。”

来莆游学的半年多时间里,朱熹以年长十六岁的“南夫子”林光朝(1114-1178)为师,并“兄事之”,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请看朱熹的《答林谦之公书》(见《朱熹集》卷三十八),表达出当时仰慕与求师的心情急切——

……闻命不早,虽欲奉教而不可得矣。抑熹久欲有请于门下,而未敢以进。……执事诚有意焉,则熹虽不敏,且将勉策驽顿以佐下风之万一,不识执事亦许之否乎?

字里行间,谦诚客气,体现了朱熹对林光朝的仰慕与敬意。“执事”是对执掌事务者的敬称,林光朝当时主办红泉书院等,担任山长。

同时,朱熹还结识了另一位莆田名儒方翥,同样“吾事之犹吾兄”。曾任除秘书省麟台正字的方翥弃官后,回到白杜村,历时十六年读完“万卷楼”所藏之书。他与林光朝、郑樵友善往来,切磋学问。

再说,朱熹早年的老师刘子翚,担任过兴化军通判。刘子翚(1101-1147),宋代理学家,建州崇安人。刘子翚之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子翚悲愤交集,以荫补承务郎;守制庐墓三年后,他通判兴化军,时年30岁。有学者认为,胡宪、刘勉之、刘子翚三先生中,刘子翚对朱熹影响为最大。

1158年,朱熹离开同安归返崇安。过莆田时,为仙游榜头紫阳书院题“澜斋”,落款为“绍兴戊寅”(1158)。

淳熙十年(1183),朱熹应陈俊卿聘,讲学于白湖村珠坝书院(今莆田县盾柄小学址)。

1192年,朱熹任满漳州知事返回建阳时,再度停留枫亭讲学。朱熹在塔斗山讲学时,多次登塔斗山,并在塔斗山会元书院收徒讲学。他看到会心书院圮废,倡议重建会心书院。此后,里人集资盖起书院,邀请朱熹写下手书“敬义堂”。

朱熹与西天尾也留下佳话。西天尾是莆田教育圣地,那里有古代福建第一批官学“梯云斋”。朱熹还访问挚友林大鼐,并为陈俞(现澄渚村)题写了“耕云”“钓月”二碣(石刻至今健在,收藏于澄渚村俞里澄渚小学旁),以及“溪山第一”亭匾。时间未详。林大鼐系唐九牧六房林蕴九世孙,西天尾溪白村人。绍兴二十五年(1155),大鼐知泉州,丁外艰,回莆治丧。大鼐与林光朝为知交。绍兴年间(1131-1162),莆阳久旱无雨,大鼐奏请朝廷把西天尾“梯云斋”易名“宁昌庙”。《八闽通志》载其事。故此推测,朱熹很可能此时通过林光朝而认识大鼐,并应邀游览文教名胜澄渚。西天尾霞梧院,朱子曾题有《过霞梧院有感》诗云:“寻贤访陈俞(今名澄渚),就路入市壶。人间有净土,莆阳好霞梧。”清康熙十九年(1680),游击参将郑开撰《霞梧院谱叙》,中有“故当年朱子至此,有厥地之赞焉”句。

从莆阳各种方志中可以寻得,11536月至11904月,朱熹在兴化游学、考察期间,足迹几乎踏遍了莆仙的涵江、西天尾、黄石、江口、枫亭、鲤城、度尾,以及山区的白沙、新县等;探访了白湖珠坝书院、鲤城金石书院、度尾东山书院、涵江书院、锦江书院、广业书院、擢英书院、正音书院、闽阳书院、琼林书院等,并留下众多墨宝。

朱文公一生从教时间居多,真是桃李满天下。其弟子数以千计,其中号称高足、存于文献等有案可查者,就有五百十一人之多,居汉代以来学者门人之首。仅莆阳一隅,就有朱子门人三十余人(详见莆田文史学者黄祖绪《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莆阳门人纪略》)。诸如,副相陈俊卿四子、直龙图阁陈宓在陈俊卿的影响下,儿孙们对朱熹也很钦敬与敬仰。他们都拜朱熹为师,并把朱熹居住过的学馆称为“仰止堂”,以示对朱熹的崇敬与纪念。

淳熙九年(1182),陈俊卿以少傅致仕,进封魏国公。次年告老在家,朱熹专程到莆探望。陈俊卿请朱熹住在府第东偏的学馆,讲学月余,又让儿子陈实、陈守、陈定、陈宓及孙子陈厚、陈址等抠衣执弟子礼问学于莆田仰止堂,拜其为师。(许更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