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众流同入智慧海 一心皆归同愿行 ——世界佛教论坛举行第二场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18-10-3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10月29日下午,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迎来第二场大会发言,发言嘉宾结合本国佛教思想文化的特色,站在世界和平与人类整体命运关切的高度,生动丰富地阐发了佛教中道理性、和合包容精神的当代社会价值与实践经验。嘉宾们的悲悯情怀、使命担当与圆融智慧,感染着在场的听众。

 

增进佛教徒团结 

壮大世界和平力量

柬埔寨佛教大众部僧王狄旺长老说,中道是佛陀在悟道后最初为弟子们宣讲的道理。身为佛教徒,一定要不断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事实上,佛教从创立之初就明确抵制暴力杀戮,倡导慈悲和平的思想,追求和谐安宁的生活。为了实现世界真正的和平,佛教徒首先应该相互理解、团结,增进彼此的法谊,壮大世界和平的力量。

 

修持中道 方能体会圆融内涵

斯里兰卡缅甸派阿摩罗普罗派大导师达摩万萨长老指出,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佛陀倡导的慈悲、平等,在2500多年后依然可以指导我们的修行。佛教的修行,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的修持,需要通过长期持续的训练才能成就。圆融中道是佛教非常重要的思想。我们只有通过中道的修持,才能体会到圆融的真实内涵。

 

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仰之路

加拿大佛教会会长、加拿大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说,世界佛教论坛是世界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是海内外佛教徒的盛会。人类的希望,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佛教的因缘观和世界观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佛教中潜在的价值,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仰之路,是新时代赋予佛教的伟大使命,也是佛法走向全世界的机遇。

 

积极弘扬佛教社会人文价值

越南政府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陈晋雄指出,越南佛教的生存发展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越南佛教组织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也积极努力地在社会生活中弘扬佛教的人文价值,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我们非常认同本届论坛的主题与目标,希望本次论坛可以毫无保留地分享对当今世界的理解,探寻共同合作努力的契机,来实现生命真正的价值,彰显人的尊严。

 

两岸佛教一家亲 携手合作传世界

中国台湾佛光山住持心保法师指出,佛教虽从印度传至中国,却与中华文化彼此交融,其所蕴含的慈悲与智慧,已成为人类追求的璀璨之光。“交流互鉴·中道圆融”的主题,不仅承袭佛陀的仪制教诲,更以不同的观点,开拓了佛教新视野、新希望,能集世界各国佛教代表们的智慧,同心合力为建设人间净土贡献己力,为人类带来幸福与安乐。今日两岸三地的佛教,既是佛门一家亲,更有着同本同源的法脉关系。我们要携手合作向全球开枝散叶,以多元化的弘法方式,向世界阐述佛教精彩的内涵,更开创中国佛教崭新的未来。

 

齐心协力共建美好世界

意大利刚坚喇嘛世界和平基金会创立者刚坚喇嘛说,世界佛教论坛不仅让不同国家佛教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可以通过相互对话,一起齐心协力共建美好的世界。

 

人类和平是如来使者们的使命

越南中央佛教教会执委会主席善仁法师提出,自古以来,佛教在促进世界不同国家、文化之间文化交流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佛教所传之地,以慈悲、智慧、包容与和合的精神与当地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宗派、法门及佛教文化。然而,人类的和平福祉永远都是如来使者们的重要使命。

 

法界圆融 命运与共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教授指出,佛教法界圆融、缘起共生思想,在处理国与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在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放下自我中心 成就极乐国土

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副会长、真觉宗统理院长悔省法师认为,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行德就必须要否定自我中心,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无我利他”的境界。放下自我的执着才能领悟到佛和众生本质上是一体的,才能显现出与佛陀一样的同体大悲之心,才能使这个世界成为极乐国土。

 

佛教立足中道之精神

缅甸联邦宗教事务与文化部部长都拉吴昂哥阁下说,佛教立足中道,在亚洲各国传播开来,已经成为亚洲人民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在佛法的指导下,亚洲佛教徒的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已经逐渐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与之和谐共存。

 

发挥佛教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老挝佛教会副会长西玛冯长老说,南传佛教对老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在老挝的人才教育培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老挝人民精神与心灵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追求的是全人类的幸福

孟加拉佛教复兴会会长苏塔难陀长老提到,佛陀谆谆教诲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从古至今,佛教也是最具包容性的宗教之一。我们所追求的是全人类的幸福。正如佛陀教导的那样,人不能因为种姓、教派、信仰或者国别而被差别对待。建设和谐、美好的世界,佛教应该当仁不让。

 

呼唤中道圆融 化解矛盾冲突

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宽运法师提到,圆融精神,已成为佛教的重要特质,深深影响着当今的佛教。这一精神,在当今世界显得尤为宝贵。时代正呼唤着中道圆融的精神,中道圆融观,可以处理现今和未来人类面临的各种矛盾冲突,使人类认识到现象世界本来和谐圆满,一切矛盾与冲突,不过是对世界缘起性、一体性的无知,不能控制贪、嗔、痴等烦恼,不能慈爱宽容他人所造成的。


 中道是佛教的根本立场

中国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耀法师说,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宝石和宝贵财富,中道思想以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为基石,是屹立于世界舞台最闪亮、最圆满的稀世法宝。中道,不仅是佛教的根本立场,更是做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佛教应服务人类福祉

印度佛教遗址发展委员会主席阿文德·阿洛克博士说,佛陀曾经教导我们,无论是佛法的教导,还是佛教修行与传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界佛教界应该携手促进维护世界的和平,让所有众生终极福祉得以保障与实现。

 

承担佛教事业 携手弘扬佛法

缅甸国家僧伽大导师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秘书长巴丹那·散迪玛·碧温达长老指出,我们可以通过行持“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八正道来熄灭内心的贪嗔痴之火,从而获得人类的安宁与世界的和平。希望所有佛教徒都勇于承担佛教事业,善用顺缘,勇猛精进,携手共进,弘扬佛法。

 

中道圆融 美美与共

柬埔寨法相应派僧王果戈里长老认为,本届论坛为全世界佛教徒交流,以及佛教传统的弘扬提供了一个殊胜的机会,大家携手交流互鉴,共致中道圆融。论坛展现了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世界愿景。佛教是柬埔寨的国教,柬埔寨人民高度尊崇佛教的信仰,并长期致力于通过佛教信仰与精神的力量,促进社会族群的和睦、国家的繁荣富强以及人类的和平。

节制过度物欲 回归内心平和

俄罗斯传统佛教僧伽会副主席奥奇洛夫堪布喇嘛提到,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觉悟成道,创立了佛教。时至今日,他的教法仍然没有失去力量,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佛教的宗旨,是为了利益度化众生。然而,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过度炽盛,而内心却离幸福、和平越来越远。这恰恰就体现出佛教对于当下人类的时代价值。

 

圆融利他中成就佛道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日恒法师说,大乘菩萨在净化自心时利益众生,在利益众生时不断修持自身。佛教徒也必须坚持在自利利他的交流互鉴中,在圆融中道的践行过程中,完成佛道的圆满。

 

让佛法圆融于西方文明

澳大利亚澳纽南海佛教联合会会长、澳大利亚南海普陀寺住持妙净法师指出,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积极弘扬佛教圆融精神,阐扬佛菩萨悲智愿行,继承祖师大德不畏艰难的弘法精神,让佛法圆融于西方文明,让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彩;倡导佛教平等、宽容的精神,推动佛教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对话,促进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让各国佛教徒亲如一家

北美藏族同乡会主席德青活佛说,世界佛教论坛,为促进世界和平,增进各参会国之间友谊,特别是佛教国家之间的友好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加深了各国佛教徒之间的了解,凝聚了世界佛教界的力量,让各国佛教徒亲如一家。

 

光大佛教祖庭文化 

加强两岸僧青年交流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普法法师提到,福建与台湾在地理上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文化上一脉相承,交汇相融,具有血缘、法缘、地缘的三大优势。祖庭文化是佛教各宗派传承弟子与广大信众的精神家园,是信仰的清净圣地,是传灯续明的根本道场。两岸佛教界要共同传承弘扬祖庭祖师文化,彰显佛教知恩报恩情怀。僧青年是人文交流的延续主体,是法脉延续的重要标志。两岸应该继续不断推动僧中青年的交流互动,共同传承佛教传统文化,携手并进,圆融互鉴。

 

心灵环保 宗教共存

中国台湾法鼓山住持果晖法师指出,数十年来,法鼓山团体推动“心灵环保”,实则涵盖礼仪环保、生活环保及自然环保等范畴,并且透过大学院、大普化及大关怀等三大教育的开展,落实佛教的整体关怀。人类的宗教,皆是适应当地人心需求而出现的,故而也是多元多样的。在不同宗教与传承之间,彼此各美其美、各善其善、各真其真、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应是乐见其成的好事。

 

践行佛陀和谐共存

平等博爱的精神  

全日本佛教会事务总长户松义晴提到,佛教鼓励不同宗教、派别和信仰之间的合作与理解。和谐,是万物彼此和畅、没有纷争、愉悦圆融的状态。和谐共存、平等博爱的佛陀教法,应该在当下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得以实践,让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融合佛教传承 契入宗教交流

美国法界佛教总会主席恒实法师指出,佛教过去那种与其他宗教彼此不联系的习惯,现在应该改变了。旧有的族群观念,也已经不适合当今21世纪生活在地球村环境下的我们了。我们可以团结南传、北传与藏传的佛教,把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带进各宗教之间的对话。那么,宗教的可贵就是能够解决现代社会的烦恼。中国的佛教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如道德、仁慈、孝顺、包容等。数千年的佛教在中国已把这些宝藏作为出世智慧的基础。佛教徒可以把这些礼物送给众生,分享这些中国人已经受用了数世纪之久、利生益世的道理。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双向影响

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赖永海教授提出,文化的传播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而更多地表现为双向的交流互鉴,在相互融摄的基础上,发展自己,成就对方。印度佛教在传入中土之后,一方面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走上中国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中国化的佛教反过来对中国本土的学术文化产生了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其中,尤以佛学对于儒家哲学、道教思想以及诗书画等文化形式所产生的影响,表现得最为明显和深刻。

 

让内心充满仁爱慈悲之心

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校长颂金长老认为,佛教为这个世界点亮了一盏明灯。慈悲的情怀,中道圆融的法则,是内心回归平和的关键,也是引导人类走向和谐幸福的道路。佛教有两个重要的精神,第一是智慧,第二是慈悲。前者表现为对宇宙生命的正确认知;后者表现为对众生的悲悯情怀,即任何时候内心都要充满仁爱慈悲之心。

 

内心平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缅甸迪德固国际佛教弘扬协会校长阿信·纳尼达拉博士提到,现在的世界,总给人危机感与不安。所有宗教的领袖,都用自己的方法来教导自己的信众,净化他们的意念,让他们的内心归于平静。而人们内心的平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湛如法师、美国佛光山西来寺住持慧东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胡雪峰喇嘛、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海法师、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副校长沙威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慈法师、越南中央佛教教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德善法师先后担任第二场大会发言汉英双语主持。              (时报记者 吴芹芹)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