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洞穿岁月话床榻(上)
【发布日期:2018-10-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也许,每一寸或每一抹色泽都充分浸润过男女体温和气息的,便是我们熟知的床榻了。

据说,床榻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氏时代。我查了一下资料,大致相同的说法是:古代的床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珍贵硬质木材所制,如黄花梨、紫檀;另一类为白木材质,此类床榻或髹漆,或贴金,或镶嵌。不过,六朝以后的床榻,开始打破了传统习惯,出现了高足坐卧具,那时的床榻,形体变得较为宽大。到了唐宋,床榻大多无围子,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直到辽、金、元时期,三面或四面围栏床榻才开始出现,做工及用材都较前代更好。到了明代,这种床榻开始盛行,用现在专家们评价的话说,这种围栏床结构更具科学性,装饰手法也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再说清代,床榻大体保留了明代的风格和特点,之后又有很大变化,形成了所谓独特的清代风格。其特点是用材厚重、装饰华丽,故有人批评其过于繁缛奢靡,造作俗气。

然而,不管是普通床榻还是精美床榻,自古至今,它们只是毫无二致地履行自己的一个职责:默默伺奉这世间的男女度过一生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光。

床榻,对男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床榻也不单是陪伴男女休憩或睡眠的,它也是男女耳鬓厮磨、传宗接代的重要场所。因此,自古至今,人们对床榻的重视也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历史的演进,世间各地,许多床榻还实现了审美与功能的统一。到了近代,尤为如此。比如在福建,特别是闽南人结婚的花费,有相当部分都是投资在床上。只要家里有人到了适婚年龄,父母都会开始攒钱定制眠床,之后请木工到家中精雕细刻;而通常做床的木料,都是选用优质的楠木、柯木等,显得古色古香。

有资料表明,闽南眠床的规制是很有讲究的,有7堵(闽南语音译,指眠床构件)、11堵、24堵等,图案也不一样,其中24堵算是极其讲究“排场”的了。当时闽南地区看谁家富裕,就是看他家制作的眠床有多少堵。有意思的是,闽南人对眠床内外红、黑、金三色的喜爱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如在三面红底或黑底的“遮风堵”上,匠人们会用熔化的金粉,细细勾勒出花鸟虫鱼或戏剧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对工艺更讲究的,还会加入镂空雕、浮雕、玻璃画等各种表现形式,于方寸之间争奇斗巧。接着进行“黑金推沥金画”的工序,即是在已刮漆推光好的板堵表面上进行描漆、沥金粉或贴金箔,又分为金、银单色或套色彩绘两种。从而,以黑、金、红交映相衬为主,构成独特的闽南民间文化艺术特色。这里需要多讲几句的是,闽南地区的“黑金推沥金画”溯源于我国四大漆器之一的平遥推光漆器的制作技艺。它始于上古时代,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分布着漆树,那里的先民很早就学会提炼漆树汁液用于髹饰木制、皮制器皿等。战国时期,漆品已成为高级艺术品。作为四大漆器之一的平遥推光漆器北上南下地延续和发展,至闽南地区衍生成“黑金推沥金画”传统技艺。该技艺应用广泛,涉及面大,上至京式皇殿,下至民间寺宇庙祠、祖厝及传统古典家具等,尤其是以闽南古眠床髹饰的绘制更加令人记忆深刻。

再回到床榻本身吧。若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大约是人们求子心切的缘故吧,有不少地方的人家总是在儿女的婚房内,如眠床屏风或衣柜衣橱上,让人特别显眼地雕刻出有关“求子”的词句、联句,当然文字是很隐喻的,如“能生丽思千花外,善点秾姿五彩中”“若将江上迎桃叶,一帖何妨春意浓”等等。犹记前年夏天,我在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四十多年历史的闽东漈头村明清古民居的一架眠床上,就清晰地看到对开的支柱上镌刻的两行有关“鸳鸯交颈”的诗。说实话,看到这些诗句,开头我有些惊愕,但仔细一想,心中反而乐了:因为我来时就听说过,这里的人特别坦率、热情,但内外有别,即对自己人要求严格,对外面来这里的人诚挚、宽容。我记得,刚被引进这座古民居时,先是厅堂的两副对联一下吸引了我。那联句的内容,显出一种别样的静美、含蓄和巧妙。试看窗上的一对:纸窗晴启看云眠,草榻夜移听雨坐。厅旁的一对:有奇书读胜看花,得好友来知对月。不承想一踏进厢房,就读到了与厅堂窗户内容大相径庭的“婚房诗”;但不可否认,这种专供小夫妻起居的婚房,一般人是不能随意出入的。因此房间里布置的字句也只是给夫妻的提示。看来这个漈头村的先人们,在家规家训方面也是实行“内”“外”有别的规矩。对外,茶熟每逢宾朋至,清谈还有晋人风;对内,士林硕望是根本,举案齐眉衍子孙。扩大点说,这门外,不论姓张姓黄姓赵或姓什么,向来只重视耕读,特别舍得本钱,下得力气培养子女读书。如今村中大门还冠有“恩贡”“拔贡”“文魁”的老宅,依然让人一望而心生敬慕。只是这门内,厢厢房房,一床一被,都恩爱如初,或都有一段传奇、浪漫、私密的故事,点染铺陈,让人萌生无限的遐想。

其实,这个漈头村,自古就是闽东屏南县通往省城及外地的要道,商、文俱盛,声名远播,历代遗留文物不少。但是,诚如著名作家和文化学者冯骥才指出的那样:“当历史的大鸟飞去,会不经意地把它美丽的羽毛遗落在山野之间,那就要看今人是否识得与珍惜了。”

所幸,十多年前,当地几个退休回来的人站了出来,自觉地将其四周乡野古物视为不可再生的宝贵历史财富收集起来,避免了当地大批民间文化遗产因之泯灭消亡。随之倾其家资建起耕读文化大观园,辟有展馆十一个。我慕名已久,得幸前来,一脚刚从农耕文化博物馆拔出,一脚踏进古代家居展示馆,就再也拔不出来了。

看得出,这个馆展出的大都是清代达官或富人的床榻,男人卧室有书橱、笔墨纸砚,小姐闺房有衣柜、梳妆台等。这个展馆内还收集了包括竹木藤古家具、婚丧喜庆用具、盆架等物件。其中最“豪华”的展品就是“百年好合”床榻,其造型、雕刻、漆艺,堪称精美绝伦。另一件是洞房花烛下富贵人家的床榻,全床有浮雕镏金“云头送子图”等二十二幅,床檐巨幅浮雕,床屏风又有浮雕镏金《施公案》剧情图案二十四幅;床扶手,立“和合二仙”神像一对,形象逼真,寓意深刻。此外,踩脚垫、衣柜、衣架、脸盆架等配套家具无不精美齐全。(朱谷忠)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