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方言 点滴辨惑(八十五)
【发布日期:2018-11-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九十三、哈欠、贬连、搜刮、干燥湿滴、软头硬脰

一、哈欠与呵欠

近日看到朱祖厚先生两篇关于莆仙方言的文章,深为佩服。朱先生是英语老师,加盟研究方言,令人高兴。朱文“呵欠”给我启发,莆仙方言“呵欠”音为“何küò”,省略为“何üò”。Küò就是“欠”的变音。词典释“呵欠”:人困倦时想睡觉而张开嘴巴做深呼吸。这个意思“欠”字已经表达了,《说文》“欠”作儿(人)上加彡(气),象气从儿(人)上出之形。徐(铉·锴)曰:“人欠,去也,悟解也。气壅滞,欠去而解也。”又扩展为“欠伸”,疲乏之貌。人气乏则欠,体疲则伸。普通话谓之伸懒腰,舒展疲倦的腰身和上肢。

上述之意“欠”字已表明,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呵”或“哈”呢?笔者联想到医生检查病人口腔时,都叫病人说“啊”。因为说“啊”时口必然张开,才能检查口腔。说“呵”与“哈”都要口张开,只是口型略有不同而已。一般男人好放肆,用“哈”,口张大大,气吐个痛快;女士爱雅观收敛,用“呵”,有时还用手帕、手遮掩。古文“豁然开朗”成语,也可以理解为山谷之口像说“豁”(音哈)时的嘴张开一样。

人在打“呵欠”时很像雏鸟待哺,即方言“喙”küò küò。端午节儿歌:“初五食一日,初六喙küò küò”。这个küò也是“欠”的变音。莆仙方言“企”的白话也为küò,“企首以待”也如雏鸟待哺。“呵欠”时口张开,形如舀水的手桸,捕鱼的hüō。(注)

笔者写过莆仙方言中,许多东西形相似,名称的音也相似。“呵欠”与捕鱼的hüō,也算一例。

注:莆仙方言喜欢创新字,捕鱼的hüō,似未定字,可以写成“   ”,凵音为“坎”(白话küò),义也同坎,可作音符与形符。

二、骚贬连

一些人闲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有的地方称之为“摆龙门阵”,而莆仙方言则称之为“贬连”,或“骚贬连”。“骚”字与“连”字是粗话,用以渲染词语的色彩。历来歌功颂德的褒词好说,批评人物的贬话多有禁忌,所以“贬连”“骚贬”淡化“褒”字,突出贬字。有人认为“贬连”应为“百灵”,一种善鸣之鸟,声音好听,笔者不以为然。因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一个“春秋褒贬”。孔子著春秋就是意在褒贬历史的人和事,以警示后世。后来《后汉书·许劭传》又载:“劭与(从兄)靖俱有清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后凡品评人物的谈论均称月旦评。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莆仙方言的“骚贬连”名似低俗,但可算民间春秋论坛,富有传统文化特色,也符合现代联合国人权条约精神。

三、搜肠刮肚

中国很长时间被温饱问题所困。笔者幼年家里时常三餐不继,为了填肚子解口馋,而上树摘橄榄果吃。橄榄果是特别能促进消化的。母亲骂我:“肚子里无一点东西一滴油,敢去吃橄榄,不怕给záo死!”什么叫“záo”呢?莆仙方言把能帮助消化的东西称“záo物”。如白萝卜(菜头)、油干(馀甘)、橄榄等。záo应该是哪一个字呢?因为方言záo又称为“刮刷”(即把肚里的脏物油腻刮刷出去),于是笔者联想到“搜刮”——搜肠刮肚成语的省略。原为费劲地写文章的词,也可当贪官污吏攫取民脂民膏的行为,这里用“搜”来做为使之腹肚空空,záo即“搜”的变音。既形象又恰切。这是词的挪用换义。

四、干燥实得

莆仙方言“干燥湿滴”,本是两个对比的词,一个十分“干”,一点水分都没有;一个非常“湿”,眼看着水珠都滴出来。后来运用谐音换字,变为“干燥实得”,词义另变一个意思:得到的东西,没有一点水分,实实在在的收获。“干燥”的“燥” :,方言稍变音为d?: (“多”方言文读)。有人为了标示莆仙方言的独特,把“d?:”定字为“焦”,但不知“干燥”如何定字。

五、软头硬脰

莆仙方言“硬头软脰”,或“软头硬脰”,也是并列对比的词。第一个是常态现象,脑瓜壳是硬的,脰吕是软的,能弯曲扭转。这个词不能吸引人,不常用。第二个是非正常现象,头变软,老垂着,脰吕反成硬的,转动不了。方言常用这个词来表示让人无可奈何。例如:你张咯(装得)“软头硬脰”,叫我怎么办呢?方言在运用中把字调换而成为新词,增添味道,很有趣。(王琛)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