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没头泅
【发布日期:2018-11-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莆仙方言说游泳时的“潜水”,听起来似味道的“味”,“味”入水里。可是这个“味”要写出来,是哪个字呢?人们找不到这个字,就胡乱记成“沬(mèi)”字。相信您找不到把“沬”字作潜水意思用的任何书证。那么“沬”字是什么意思呢?

《康熙字典》沬条说,“沬”字读音同“妹”,是古代卫国一地名。读音同“未”,意思有二:微暗;河的名字。读音同“诲”,洗脸,古人用两手掬水洗脸。除了读音相同外,“沬”字的意思和游泳时潜水的“味”沾不上边。

没,莆仙方言读音近bó,意思是无。还有沉没的意思,“没”读音同“勃”。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没”字读音还可以同“味”,而且就是潜水的意思。这还真不辜负了“没”字的三点水!

《庄子·达生》:“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庄子这句话里,“没人”,不是“无人”,而是“惯于潜水的人”。没,读音同莆仙方言的“味”。

《史记》:“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秦始皇即位的第二十八年出游琅琊,回来途中经过彭城,沐浴斋戒虔诚祭祀七天,想从泗水里打捞出周鼎。于是让千人没(莆仙音味)水,潜入水中寻找周鼎而徒劳。然而可以想象当时千人没水,是怎样蔚为壮观!

宋·苏轼《日喻》:“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东坡先生意思是说: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七岁就能在水中行走,十岁能浮水,十五岁就能够潜水了。

《康熙字典》:“没。莫勃切,音殁。《说文》沈(沉)也。” “又《集韵》莫佩切,音妹。亦沈也。”“又《韵补》叶明祕(秘)切,音寐。”“寐。《唐韵》《集韵》《韵会》密二切。”“《曹植·七启》:翔尔鸿翥(zhù,向上飞),濈(jí,迅速)然凫(fú,野鸭)没。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逮音递。”鸿雁高飞于空中,野鸭迅潜入水里。放纵矫健的身子向前,它们的影子甚至追不上它们的身体!读到“没”字如“寐”字一样“密二切”,真的是大吃一惊!原来“没”字古读音同莆仙方言的“味”!

明·陈第《毛诗古音考》说:“凡今所言叶音,原是古人本音。”《康熙字典》里引用《韵补》说“没”字“叶明祕切,音寐”,也就是说,古人就是把“没”字读成“寐”音的。曹植诗句里的“凫没”,意思是“野鸭‘寐’入水里”。“没”与“逮(音同“递”)”押韵。查阅了“味”和“没”二字的上古拟音:味 果然读音很相似!难怪莆仙方言“没水(潜水)”会读如“味水”!

如果是俯身水面游着,脸向下在水里,莆仙方言叫做:“味”头泅。请庄子、司马迁、曹植或苏东坡先生来,他们会写成“没头泅”!乍看还以为是无头尸体在泅水!“没”字作“无(没有)”的意思太常用了,结果作“潜水”意思的用法被淹没了,以至于人们都不知道“没”字有“味”这个读音,有“潜水”这个意思。个别知道的人,怕人们误会,在书面语里也不敢使用了。然而,“没”字的“味”这个读音,以及潜水的意思,在莆仙方言里顽强地存在着,莆仙人们使用“味”音表达“潜水”这个意思,就如同庄子、司马迁、曹植和苏东坡们在书面语中使用“没”字一样自如。

莆仙方言里有个俗语:鸬鹚“味”头“味”脰吃一喙(莆仙音cuì),白鹭鸶脚踢踢也吃一喙。意思是说,鸬鹚要整天为东家潜水抓鱼才赚一口饭吃,而鹭鸶优哉游哉也能够混一口饭吃。脰(音同豆),也叫脰须,就是脖子。我小时候,家门口河里经常有打鱼人撑着竹筏,竹筏上载着三四只鸬鹚讨鱼。主人怕鸬鹚叼到鱼儿后直接吞进肚子里,所以总是用绳子把鸬鹚的脰须扎住。鸬鹚抓到鱼儿吞不下去就浮到水面,让竹筏上的东家把鱼儿从嘴里取出来,再“味(没)”到水里去。而白鹭呢,要么在低空翱翔,要么伫立在水田里,似乎永远都无所事事。

这个俗语可以用来感叹一些人不必奔波谋生,可以生活得很自在,更多地被用来规劝那些过度辛劳的人们,一定要珍重自己的身体,千万别为了赚钱不要命。年轻时,我经常听老家人们这么说,从来没有去想这个表示潜水的“味”音是哪个字。现在把它写出来:“鸬鹚没头没脰吃一喙”,读这文字的人肯定会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听到“鸬鹚‘味’头‘味’脰吃一喙”理解起来却是多么顺畅!

《汉语大字典》和《辞海》收入“没”字作“潜水”的义项,却注音为mò,遗漏mèi音。难怪莆仙人们无法把“味”音和“没”字联系起来。在《康熙字典》里查阅“没”字,发现原来莆仙方言“‘味’头泅”的“味”音,正字是“没”,读音如“寐”,是“密二切”!

经常翻翻《康熙字典》,聆听孔子、老子、司马迁、曹植、苏东坡和别的古人们怎么说话和写作!莆仙方言那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常用字,无论听起来多么土气,都可能和高大上的国学和文学经典联系在一起,就像这个“没头泅”的“没(莆仙音味)”字!(朱祖厚)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