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提升站位凝聚合力保护好湄洲岛(二)
【发布日期:2018-12-0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市政协“保护好湄洲岛”专题协商】报道之二

 

 

 

 

 

湄洲岛保护和发展虽然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在保护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亟待破解的困难与问题,如资源生态超载,长期规划滞后,行政区域受限,管理体制不顺,氛围缺浓少厚等。

落实好习总书记“保护好湄洲岛”的嘱托,需要举全市之力,不断加大对湄洲岛的保护力度,力争各项工作有新突破、新提升。

 

●生态立岛

 

 

 

 

保护好湄洲岛,第一要务就是保护湄洲岛的生态,要坚持生态立岛原则,坚守生态底线。为此,建议把原来“一地三岛”(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朝圣岛、旅游岛、生态岛)战略定位中的“三岛”的排列顺序调整为“生态岛、朝圣岛、旅游岛”,并增加“智慧岛”,以凸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并用以指导湄洲岛的保护实践,确保保护先于开发、修复重于建设。以生态保护提升朝圣的魅力,以朝圣带动旅游的发展,以智慧建设来促进生态保护。鉴于湄洲岛目前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超载的现实情况,保护好湄洲岛,不仅仅是“增绿”、“留白”,而关键要在“减法”上下功夫。

一是减少人口。普陀山的户籍人口从2008年的4728人减少到现在的2181人,常住人口也不足1万人,而湄洲岛人口近5万。作为生态岛,岛内人口已超出其承载能力,应进行详尽科学的分析,严格控制常住人口总量。针对外来迁入人口,建议从哪里来迁回哪里去;同时,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岛上居民搬迁到岛外居住、生活和就业,逐步使人口恢复到剧增前的数量,甚至更少。

二是减少建筑。鉴于湄洲岛作为生态岛、朝圣岛、旅游岛和智慧岛而不是居民生活岛的功能定位,不建议建立跨海大桥。因为建桥必然加大岛上的交通压力,破坏岛上的生态资源。要充分利用妈祖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的机遇,重新进行全岛规划,严格控制村镇建设;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对违建滥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处罚一起;对非本岛农业户口、占用集体所有制土地的住房进行清理,将其全部赎回、收归国有;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尽量把妈祖中学高中部和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场所、培训机构迁出湄洲岛,为生态修复腾出空间。

三是减少耕地。湄洲岛耕地资源少,以赤红壤为主的偏酸土壤环境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再加上水土流失、台风灾害,农业生产成本较高,不如退耕还林、退耕还湿、退耕还草,给生态恢复留一定的空间和余地。

四是减少排放。要构建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引导岛上居民更多的从事朝圣和旅游业,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农耕和渔业作业区。建议将湄洲岛的“河长制”改为“岛长制”,全面加强河道整治、污水处理、尾气排放、水质监测等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河道保洁、河道清淤、河道修复和水质监测,在全市率先将污水管网“神经末梢”延伸到每家每户。要重点整治燃油车辆的尾气污染:加快自行车和新能源车投放,推进“智慧岛”建设;把加油站搬迁出岛;所有外来汽车不准进岛。从而把湄洲岛打造成没有污染的净土,让“湄洲蓝”走向全球。

 

●文化塑岛

 

 

 

 

 

 

湄洲岛因妈祖文化而扬名,保护好湄洲岛,必须以妈祖文化塑岛,在湄洲岛的保护中注入妈祖文化的灵魂。

一是夯实“天下妈祖、祖在湄洲”的地位。要保护妈祖文化的传统根基,加大对妈祖祖庙、古码头遗址、古渔村等重要史迹的保护力度,建设富有海岛特色的“妈祖文化怀古区”,建立妈祖文化传承人培养机制,并采用影像、口述、图书、师带徒等方式,使妈祖文化代有传人、永续传承。要打造妈祖文化象征符号,使妈祖文化可看可感可亲。鉴于湄洲岛妈祖石雕像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建议将其作为妈祖文化的标识固定下来,并以《妈祖信俗保护条例》来保护,不再另行设计其他妈祖形象,以免混淆视听、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要厘清祖庙与祖祠的关系,以官方形式确立湄洲妈祖诞生地的地位,统一对外宣传口径。祖庙在国内外妈祖信徒心中有重要地位,把湄洲祖庙打造成妈祖文化的“东方麦加”。要加大祖庙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强服务接待工作,展示娘家人的良好形象。

二是进一步凸显妈祖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妈祖文化是两岸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要持续推进两岸妈祖信众民间互访,支持两岸专家合力研究妈祖文化,扩大两岸青年共同参加的妈祖文化夏令营、体验营活动的参与面,携手台湾妈祖信众共同办好妈祖大学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湄洲岛设立台湾妈祖信众寻根谒祖服务台,常态化地举办有两岸艺术家共同参与的“两岸一家亲”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联合莆田电视台打造一档定期播出的两岸妈祖文化交流节目,以此来深化“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增强妈祖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进两岸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三是加强妈祖文化的史料挖掘和学术研究。实施妈祖文献整理工程,依托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莆田学院、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等,发挥专门机构和专家学者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外妈祖文化物质类和非物质类遗产的收集、整理、保护力度,编撰、整理、出版一批妈祖文化重大书籍,开发妈祖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平台,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资料采录相关要求,结合妈祖文化研究保护的实际需求,打造世界最大、资料最全的具有开放性、共享性、权威性的妈祖文化资料库。要以常年性举办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为载体,整合世界各地研究力量,广揽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成立海上丝绸之路妈祖文化研究联盟,定期举办高规格、高水平的国际性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设立妈祖文化名家讲坛,构建妈祖学学科理论体系,推动妈祖文化研究的学科化、国际化、时代化,打造国际性妈祖文化研究中心。

四是打造妈祖文化活动品牌。以“妈祖信俗”和“世界节日活动之城”两张世界级名片为抓手,持续办好祈年典礼、妈祖诞辰、海峡论坛·妈祖文化周以及秋祭暨妈祖文化旅游节等4大常态化大型活动。同时,积极策划、精心组织妈祖文化活动,做到“季季有盛事,月月有活动”:春为朝圣文化季,由祖庙制定一套三天以上的规范妈祖祭祀礼,规范妈祖祭礼,并为信众举办诵经祈福、养生修学等活动,留住虔诚香客;夏为妈祖体育文化季,举办妈祖民俗体育活动或赛事,如深潜、海钓、赛艇、帆船、马拉松、沙滩排球、环岛自行车赛等,同时,把“妈祖杯”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调整到夏季;秋为文化交流季,举办妈祖升天海祭大典、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天下妈祖回娘家以及妈祖文学、音乐、戏剧、舞蹈、书法、绘画、雕刻等文艺作品大赛;冬为民俗文化季,举办世界妈祖信俗、“海丝”沿线国家新年习俗、莆仙民俗展示和春节妈祖庙会等活动。   (时报记者)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