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南潮宫:“八闽雕龙始祖”郭怀与他的南派雕艺
【发布日期:2018-12-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近段以来,每天都有许多游客前往仙游县砺山村南潮宫揽胜,该宫不久前跻身全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零距离探访品鉴出自“八闽雕龙始祖”郭怀之手的蟠龙石柱、方形石雕柱、石雕扁柱、石楹联等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石雕古迹,众人无不对这位石雕巨匠100多年前创造的流芳后世的精湛雕刻技法叹为观止,由衷慨叹郭怀的南派雕艺是八闽最美的,堪称中华石雕艺术之瑰宝,仍然闪耀着灿烂的艺术光辉。

坐北朝南的南潮宫位于回族自治行政村的度尾镇砺山村洪家埔,原为宋代书院,明代改为宫宇,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到嘉庆九年(1804)完工,由门厅、主殿、两旁廊庑和厢房组成,占地800多平方米。南潮宫依山骑峦,景似巨龙戏水,宫旁植立古榕一棵,苍翠枝叶随风响彻时,似飞马摇铃势不可挡,风平浪静时又如一沉肃处士遥望着对面的砺山。

南潮宫主要奉祀妈祖、陈靖姑、李妈(据传是李世民的亲妹)。宫门旁竖立的石雕楹联“庙对砺山观虎变,灵昭潮水庆龙兴”,一展南潮宫的恢宏气势,是清代嘉庆年间著名书画家、兴化进士、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卿郭尚先撰写的,内容切题切景,实为南潮宫点睛之作,遒劲有力,享有“龙筋虎骨”之盛誉。宫中上殿另镌刻有“神镇潮川昭日月,龙兴洛水会风云”的楹联,传说这对魂宝当时不是雕出的,而是经五年时间用铁杵磨来的,其寓意激发着世居南潮宫周遭、600多年前河南播迁而来的唐代郭子仪后裔、砺山村郭氏努力奋发,感昭日月,与时代共会变幻风云。

来到精致壁画满墙的南潮宫,最不可错过的是众多散发着历史气息与文化底蕴的经典石雕古迹,其精湛的雕刻艺术和灿烂的文化积淀让人惊叹直呼如入石雕艺术迷宫。你瞧,未进宫门,只见门前一对石狮端坐两旁,憨态可鞠,笑口张开似在欢迎进宫的宾客,又似恭送离去的善男信女;抬脚迈入,宫内两对蟠龙石柱、两对方形雕柱以及边柱、廊柱等五十余件石雕构件上的蟠龙、麒麟、骏马、飞凤、花鸟、人物、云屯等图像,神情俱备、栩栩如生,件件堪称石雕魂宝。

是呀,“八闽雕龙始祖”的高超雕技果然名不虚传,可谓构思独特、布局严谨、形象逼真、寓意深刻:郭怀雕刻的蟠龙石柱,让人震撼的是那一公一母两蟠龙的头部设置在离地1.51.8米之间,同人的身高一般,他把人们想象中的腾云驾雾、雷霆万钧的神圣使者雕得温顺儒雅,在人来人往中,它同你摩肩擦背,似乎高高在上的神龙就在你我之间,高大但不神密,神圣却可亲;远视近观都给人协调惬意的妙感,蟠龙环绕整个石柱,周围点缀祥云和人物,底下配有流水和海浮石,整体看上去错落有致、和谐流畅,象幅山水画卷,舒心养眼,百看不倦;石柱上的蟠龙由牛头、马嘴、鹿角、虾眼、鸡脖、蛇身、鱼鳞、凤尾、虎掌、鸡爪等诸多毫不相干的部件巧妙地集于一身,惟妙惟肖,特别是那紧抓石柱的龙爪孔武有力,掌臂上隐约可见青筋、四爪因用力而鼓起疙瘩、背鳍随龙身扭动而翻卷,以及弓起的龙尾似在拍打海水而发出阵阵巨响……惊心动魄的画面中蕴含着那种神力和艺术的大美。

置身于南潮宫,情不自禁抚摸着件件神灵活现的石雕作品,令人仿佛隔绝了尘世的喧嚣与浮华,自然而然会想起开创了蟠龙石柱的“八闽雕龙始祖”郭怀的不凡功绩。作为地道的度尾镇砺山村顶厝门人,他生于1748年,卒于1835年,是一位石匠世家传人。其父郭力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石匠,在家庭氛围影响下童年时就对石雕情有独钟,少年时进入私塾读书六年,青年时弃学跟随父亲学艺;18岁起他不满足于父亲的雕技,游走天下,博采众长,从各地木雕、玉雕、石雕中领悟到雕刻艺术之真谛,终于开创了“蟠龙石柱”这一独门绝技,开辟了中国南派石雕技艺之先河。

由于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善融会贯通,对雕刻有极致追求的郭怀29岁时,已然成为一个身怀绝技,徒弟成群的石雕大师,并于公元1804年应家父和宗亲的召唤,返乡参加同村处士郭瑞英捐资二百壹拾两白金实施的南潮宫重修工程,前后历经27年如愿带领徒弟为南潮宫雕出石龙柱等石雕精品。他取材生活,表现的大多是人和大自然,如鱼鸟、花草、亭台楼阁、农夫、商人,还有的是民间传说、历史故事。

目前,出自他师徒之手且存世成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度尾镇的南潮宫、剑山杨泗宫、中岳锦溪宫和仙游东门石坊、仙游县文庙等。像南潮宫这样,郭怀传遍闽中的石雕作品,每一件都尽善尽美,无可挑剔,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严谨的艺术追求,仍然闪耀着历史的光辉。如蟠龙石柱上方用月宫表示天堂,用海浮石表示大海,意在表现蟠龙能上天入海的传说,用祥云翻滚、闪电阵阵表现龙为雷电的化身。他淋漓尽致、无以伦比的精湛雕刻技法在八闽无人可及,如那细如火柴梗似的石锄棒,荷花叶上一棵棵突出的小刺,蟠龙背脊上如毛细血管似的软骨……还有那令人难以想象的隐藏于蟠龙和祥云之中的正八面形石柱,八面平整均等,八个边之菱角线条笔直,柱子与蟠龙结合得天衣无缝,整体造型令人感到蟠龙似乎活着一般,使人心生敬畏,至今不可思议当时他是用什么方法求证出来的。在他的雕件中,处处突显看不尽的世间美景,幅幅表现可贵的人间冷暖,在冰冷坚硬的石头和石象中,他雕琢了诸般温馨惬意的生活意境,让人体验到诗情画意,在表现自然和谐之美的同时,还在呼唤世间安康幸福,呈现的是一个富贵平安、幸福吉祥的人间天堂。

“因在他之前,人们建房立柱时为了在柱子上便于粘贴、凿刻对联,柱子(不论是石柱或木柱)都保持着外表光滑的模样。郭怀却一改雕梁画柱的传统,在石柱外围雕刻蟠龙、凤凰、花鸟等动植物造型环绕于柱,增添了建筑美感,让人们在享受房屋居住功能的同时,也品味造型艺术的雕刻美,为世人打磨了石雕艺术殿堂,这在八闽建筑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据正在筹备郭怀雕艺文化研究会的退休特级教师郭秋维介绍,南潮宫的蟠龙石柱淋漓尽致展现了郭怀典雅精致老到的雕刻技法,宫内那对四方形的石雕柱上,四面雕有八仙、人物、花鸟、亭台、船等,人物形神俱备,花鸟栩栩如生,甚为罕见。在这些作品中,他明显地把木雕、玉雕技法融为一体,完全不同北方石雕那精旷豪放的风格,而别辟出精细、灵巧的表现手法,开辟了中国石雕的“南派”风格,并一直流传延续至今。据《郭氏族谱》载,他着手雕龙,先以卧雕(将石平放雕),后创竖雕(将石竖起)雕琢,再以平面粗体改为全身悬飞立体,以粗雕轻琢细至细磨,达到平地雕、圆雕、镂雕、双面透雕、锦地浮雕、透空浮雕的立体效果,终于独创出“飞龙出岫,神仙过海”等多种罕见的石雕样品,名扬四海。

郭怀一生传徒万人,清末时期福建“三安”(惠安、南安、同安)的石匠艺徒无不出于郭怀门下,现时还有各地石匠来仙游仿样模技,学习他精雕细琢的石匠精神。许多徒弟学成出师后更是在全省各地雕刻出众多影响力超凡的蟠龙石柱,如安溪文庙、惠安东岳庙、福州于山法雨堂等省内许多古建的蟠龙石柱上都可觅到郭怀雕刻技艺的印记。如出身惠安县石雕世家的石雕艺人蒋瓦水(19221998)是崇武五峰村人,这个村是惠安石雕的发源地,据载他曾参加人民大会堂等国家重要工程的建筑;蒋瓦水的祖父蒋国衡(又名国条),系郭怀的得意弟子,因于清道光年间参与郭怀师徒承建的仙游东门石坊建造而闻名于崇武,声名鹊起,清末在厦门港开设“蒋泉巷”石材店,盛极一时,可见郭怀技艺对惠安石雕技艺发展的影响极大。

令郭怀生前万万想不到的是,不仅他独创的南派雕艺早已在八闽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而今他家乡砺山村所在的度尾镇正在巧挖“八闽雕龙始祖”这一文化资源,大手笔开发美丽乡村游。村镇携手规划以南潮宫文脉为轴心,以南派雕艺大师郭怀文化园为主体,通过兴建乡村步游道,将村内8座门前厅堂的石雕比比皆是的明清古民居连成一体,精心打造“南派石艺博物馆”,推动以生态园、精准扶贫产业基地作支撑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游,让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呼之欲出。(陈国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