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谷忠
村问
走过那条村路,石板残破,土墙倾斜,已没了以往的一丝儿气味了。我立住一会,认定这条通向河边的巷子也湮灭了许多记忆;但这儿还有一个脑中难以抹去的影像:夏天,土墙上的丝瓜开满黄花时,前边的小河会以温暖的流水,拉长黄昏的人影。那时最多见的是:男人揣着急切的心跳到水中洗澡,女人则觑着少见的娇态,全躲进芦苇丛里抹凉……而现在呢?河水已逐渐变黑了。
到底,是村庄离我们远去了,还是我们远离了村庄?
诗友
诗友一早约某日饮茶晤谈,情真意切,应目会心。惜有事相违,不能如约,甚是悻悻。
放下电话,默然想到,写诗的人就是真性情的多,竟日不见,移蕙问安,若得小聚,邀酒把盏,谈天说地,或争得面红耳赤,或谈得欣然共鸣,击节赞赏……其心境坦荡,总叫人难以忘怀。这种诗友,纯纯的朴素,清清的自然,也是人生一大快乐呢!
时间的雕琢
过去最喜欢“青山朝别暮还见”这样的句子,后来又喜欢“西楼望月几回圆”“行人更在春山外”等等。现在呢?竟喜欢“旧游无处不堪寻”这样的句子。如此看来,还是少年时心境最单纯了。这使我不禁想到,现在的人都爱说时间去哪了?可想过没有,正是时间,一直在雕琢人,甚至雕琢人的心情!
心结
朋友问我:“什么是最难去除的心结?情愁?乡愁?”
我说,情愁共性的东西少,免说为好;乡愁是普遍难以排遣的情感,尽管各个人追忆、思渴的故乡,其温暖、冷峻、悲怆的色泽不一,但这些都会从人的内心深处唤醒记忆,且挥之不去。因此乡愁应是最难排解的心结,由此也可见人的敏感和脆弱。
朋友,你说对吗?
盐梅之寄
近日去盐田采访,负责宣传工作的一位女同志告诉我,有个与盐有关的成语她很喜欢。我问是什么?她答道:“盐梅之寄。”
盐梅之寄?好个生僻的成语。手机上查了半天,找到了。原来此语出于《书说命下》:“若作和羹,乐惟盐梅。”另有书云:“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后又看了释义,说是古人把调味品做了一个排序,第一是盐,第二是梅。盐梅之寄,比喻可以托付重任。
我每天吃饭、吃菜,偶也弄文舞墨,只知食盐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却不知有个成语叫“盐梅之寄”,想来着实惭愧。于是回来后,老老实实地把食盐的知识过了一遍,最后脑海中竟清晰地突闪出有些特殊年间偶尔听到关于盐的对话:“今天你买到碘盐了?”“超市又来一批了!”“涨了”“降了”……也想起网络曾出现过“盐如玉”“盐王爷”之类的热词。但这一切,只是瞬间一闪而过。而让我今后确实应当记住的是,我国有分布很广的食盐产地:从东北到海南,从新疆、青海、川藏到内蒙,这些地方,分别出产着种类繁多的盐,有海盐、井盐、岩盐、池盐等等。看来最普通的东西,最容易使人熟视无睹,而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就我来说,可谓知之甚少,少到可以令人自责的地步。不过有了这个小经历,我想到,我今后看到盐时,就会记起这样的一个成语,同时记起这些地方的盐区先民和当代盐业系统干部职工们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历史沧桑。
是的,正如在采访中我听到有人说的那样:“就社会生活而言,盐区的盐业人,如‘盐梅之寄’所喻,是可以托付职责的人;理由倒也简单,因为盐场人历来有着敢为人先、敬业创新、团结拼搏、勇创一流的精神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