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逗旮
【发布日期:2019-01-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青山

 

 

逗旮,在幼时的我心里,犹如大栅栏之于老北京,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虽然离家不足百步,却时时念想着。

逗旮,是村里的一条小街,短短数十米,是乡人采买油盐柴米酱醋茶乃至制作衣物、购买农药农具的唯一去处。

逗旮,处于村里的几何中心,再远也不过步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由此也成了新闻中心。乡人来这里转悠一趟,村里村外的大事小情就知道了个大概。

逗旮,是莆仙话发音,我猜测应该是路角的意思。开着蔷薇的街角,大概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所在。不过,这里没有蔷薇,只有烟火人家,家长里短。

每天清晨,小街上比肩接踵。村里的,村外的,小贩们挑着担子来到这里,找到一个空地蹲了下来开始吆喝。大多是蔬菜、咸菜、豆制品,也有鸡蛋、猪肉、海鲜和河鲜,偶尔还会有牛羊肉等稀罕物。更多的是为自家三餐补充食物的乡人,在讨价还价中互相打着招呼,打探着各自采购的物件,也就大致知道了谁家今天要招待客人,谁家今天有要紧的事。

天更亮了一些,街两边的店家,陆续睡眼惺忪地打开门,慢悠悠地卸下一片片门板,架到长条木凳上就成了货架,零乱堆放在店内地上的货物被一一搬到上面。阳光照进店内,亮堂堂的,琳琅满目的。而此时,肩挑小贩们大多已结束了今天的生意,还有货物要卖的则挑着担子在村里挨家挨户吆喝去了……

街的一头,是一家裁缝店,墙上挂满了各式布料。节日前夕,尤其是临近年底,总有乡人带着布料来这里,或者在这里挑选布料,为家人,大多是为孩子量身定做过节的新衣。裁缝总是乐呵呵地在身上量着,说着又长高了之类的话。如果不是过节,那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诸如上学、工作、嫁娶之类的。

裁缝店斜对面,是供销社,农药农具种子一应俱全,也有布料、坛装白酒、热水瓶、毛巾、肥皂等生活用品,当然也少不了糖果、冬瓜条之类放在柜台上大玻璃罐子里的零嘴,甚至连驱虫的宝塔糖都令孩子们垂涎三尺。

供销社正对面,是叔公开的店,店里有一台压面的机器。乡人们带着面粉来这里,叔公把面和好之后,直起佝偻着的身躯,把面团仔细放进机器,用手摇动把手,面团先变成薄薄的片状,再变成条状从机器里慢慢流淌下来。一边压着面,一边还得拿着装着干面粉的布袋在面条上细细抖着,在面条上撒着薄薄的一层粉,以免刚刚成型的面条粘结。加工好的面条,拿回家与青菜、海蛎、蛏干之类的荤腥搭配,再加点作料,就是可口好吃的“莆田卤面”了。店里还卖些糖果、蜜饯之类的零食,去加工面条的我总会得到些额外的犒赏。

小街很短,街边的住家即使没有开店,临街也大多是可组装拆卸的木板门。傍晚,炊烟袅袅升起,小贩们早已归家,小街空旷了许多。街门一片片地插了回去,只留下一扇咿呀作响、供主人进出的小门。昏暗的煤油灯下,细算一日劳作的生计,吃着不算精致却也用心的晚饭,或者是缝缝补补,或者是勤学不辍。小街已经入夜,光从门缝漏到街面的石板路上,洒下一地宁静。

街的另一头,有一口井。井虽不深,却源源不断地给乡人甘甜的滋润。从早到晚,井边从不缺人,或多或少,路过的,挑水的,洗菜洗碗的,洗衣物的,还有端着饭碗来这里边吃边聊的……

人来人往,岁月在不经意间流过,乡人大多在村子外围建起了新房,小街的热闹渐渐被散落在村子各处的商店吸引,被越来越宽、越来越平的大路带往更远的镇上和城里。

繁华不再,乡人们在不同的地方住着各式各样的新房,逛着更加热闹的商业中心。流光溢彩的城市里,在如织的人流中,在眼花缭乱之中,我偶尔还会回想起那深藏在内心角落的逗旮,感慨着时代的变迁。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