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萝苜田老街老手艺(十四)
【发布日期:2019-01-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箍桶大约需要近20道工序

 

 

箍桶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街没有自来水,吃喝洗刷的水都要到河里去挑,人们洗刷的用具多是各种木制的桶盆。于是,经常用坏的桶盆也就需要箍桶这一老行当了。老街的三岔路口就有一家三代祖传的木桶制品店。人们称之为“箍桶泉”的箍桶匠是店主,生性乐观,幽默风趣,年近五十,身体矍铄。每天都在忙着给人箍桶,忙得不亦乐乎。箍桶匠的父亲在解放前就在老街上箍桶。

说到箍桶,即用各种材质的箍将桶的木板一块接一块衔在一起。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箍桶这老行当曾经风靡一时。箍桶店里,空气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杉木香,店旁按照尺寸大小整齐地摞着各式各样的木桶,有脸桶、脚桶、澡桶、担桶、马桶、米桶、果盘、锅盖……另一边斑驳的墙面挂满大小不一的铁箍、竹箍,尺、锯、凿、刨、刮刀……一字排开在墙下的工具柜上,还有用于木工制作的长凳,将店中仅留出一条狭窄的过道。

盆桶这些器具都是用杉木来做的,分量虽然比较轻,但不容易变形,一般使用几十年都没问题。要箍好一只木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也不那么轻松,要经过下料、凿板、削板、钻孔、拼接、套箍等近20道工序,箍的桶好不好,盛水不漏便是手艺高低的检验。过去,生活中的脸盆、澡盆、水桶、锅盖还有姑娘出嫁的嫁妆马桶等等,都是出自箍桶匠之手。

“箍桶”泉的儿子吓奇初中毕业就辍学,那一年,他十五岁,跟着父亲学起了箍桶的手艺。父子俩每天会在这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旧店铺里做木桶、马桶、面盆、锅盖等木制品……

“箍桶泉”固定好角度,挑一把合适的刨子,沿着木桶的内壁,一下、两下,来回锉动,刨去多余的棱角,将桶壁打磨圆润。再用片状的边角料沿着木块之间的缝隙逐个钉进去,经过严丝合缝的拼接后,刷上几遍桐油,这样木桶使用起来才不会腐蚀漏水。要把一块块零散的木板,拼接起来,然后用铁丝箍紧。看起来简单,其实手艺学起来不容易。

箍桶匠的手艺比一般木匠都要高出一筹。他们不光会箍桶,还熟谙所有的木工技术。哪里得刨一点,哪里该镶一块,哪里该钻个眼,这些都是木工的基本功。箍桶匠是个体力活,就是靠着这一锤一锤地敲打出来,纯手工制作。套箍是做木桶的最后一道工序,别看上铁箍容易,好像只要往下敲就行。想要敲得匀称、不歪斜,最起码得练上三个月。

而桶箍也是分为三六九等,箍桶匠一般用铁箍,竹箍最差,最好的是铜箍。在以前,家家户户都用木桶,使用什么样的桶箍也能反映出这户人家的生活水平,有女儿的人家会更多。结婚时,女方家的实力,都在这陪嫁的木桶上。因此,若是家里有姑娘要出嫁,再穷也要打制几副上好的铜箍,再搭配上成套的木桶。那个年代,箍桶是个吃香的活,收入体面。家家户户凡是有女儿出嫁,都要让箍桶匠打好陪嫁的“五圆件”。“到后来发展成了六圆件、八圆件、十圆件。”

上世纪90年代,箍桶这一手工艺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箍桶泉”收起他的“箍桶家伙”,再也不干箍桶手艺活了。 (李福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