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声音
詹永东:加强终端处理设施建设
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部门出台的《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指导意见》中明确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实现“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农村畜禽粪便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95%。《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做好六个方面的任务: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源头减量、全面治理生活垃圾、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范处置农村工业固体废物、清理陈年垃圾。
市政协委员、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负责人詹永东说,从市政协“构建城乡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助推美丽莆田建设”的专题调研情况来看,各县(区、管委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建立保洁制度、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清理陈年垃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离住建部的目标任务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他建议:
做好老旧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设备的更新升级。逐步淘汰农村原有落后的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设备,提高转运设施及环卫机具的卫生水平,普及密闭运输车辆,改造或停用露天垃圾池等敞开式收集设施,有条件的应配置压缩式运输车。做好垃圾收集转运车和转运站的消杀、除臭、清洁工作,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减少对垃圾转运站附近村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合理规划垃圾转运站布局,优化垃圾收集转运车路线。根据村庄分布、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方式,原则上所有行政村都要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配备收集车辆;合理规划垃圾转运站的布点,规范规划设计中的技术审查,优化垃圾转运车收集路线,原则上每个乡镇都应建有垃圾转运站,相邻乡镇可共建共享。减少垃圾收集、转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消除村民对垃圾转运站建设的抵触心理,进一步减轻垃圾转运站建设选址的压力。
加大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和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莆田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规模效应,加快仙游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步伐,推广湄洲岛农村阳光垃圾堆肥房处理成功做法。禁止在农村田间地头露天焚烧垃圾,取缔二次污染严重的简易填埋设施以及小型焚烧炉。边远村庄、海岛垃圾尽量就地减量、处理,不具备处理条件的应妥善储存、定期外运处理。
禁止非法倾倒、堆置工业固体废物,加大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农村垃圾的处置在技术上常直接参考城市处置模式,缺少对堆肥等资源化利用的设计。对适合在农村消纳的垃圾应分类后就地减量。果皮、枝叶、厨余等可降解有机垃圾应就近堆肥;灰渣、建筑垃圾等惰性垃圾应铺路填坑或就近掩埋;可再生资源应尽可能回收,提高利用效率;有毒有害垃圾应单独收集,送相关废物处理中心或按有关规定处理。
整合相关专项资金,构建多元化城乡垃圾处理投资体制。实行“以奖代补”,带动引导各级地方政府投入。根据受益原则,按照一定标准向村民收取垃圾处理费用,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等新农村建设的,应承担相应的垃圾治理责任。可以将一部分的垃圾收集处置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打包以增强项目的综合吸引力,并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和社会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合作,构建多元化的城乡垃圾处理投资体制。
肖建珍:建立相关垃圾回收体系
“在美丽莆田建设的推动下,莆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环境污染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生活垃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民众垃圾分类意识并不高,缺乏自觉性与积极性,受习惯影响还会存在乱丢垃圾现象。”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教育工会副主席肖建珍对当前的环境问题进行剖析。她说:“空气已不是40年前空气,水也不是40年前水了,但垃圾还是原来的垃圾,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如何创造绿色宜居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需要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市场运行管理’的长效模式,让群众明白自己既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垃圾分类就地处置是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践行绿色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是建设绿色宜居莆田重要举措。”
为此,就如何激发市民的自觉性和提升环保意识,肖建珍认为政府要做好三点:
宣传培训是基础。首先要告诉大家垃圾分类能够节约资源,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为什么分,怎么分,让公众了解相关知识,明确垃圾分类的意义和责任。采取点面结合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利用手机客户端、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追踪报道各城区垃圾分类中好的举措和方法;制作发放印有垃圾分类宣传内容的各种宣传品,深入浅出地宣传垃圾分类理念,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垃圾分类网站,便于交流工作经验。建立多级培训机制,开展对垃圾分类专职人员志愿者等专业培训,再对单位、学校、小区等居民的培训。建立“垃圾不落地”试点小区,多数小区垃圾桶虽有分类标注,但较少居民会分类投放,运输人员也都是来一个“大杂烩”装车,极大挫伤了部分有垃圾分类意识群众的积极性。建议在有条件的小区,取消垃圾桶,居民在早晚规定时段内把分类好的垃圾直接投放分类收集车。或运输人员分时段收集不同的垃圾。定期开展“环保模范小区”“环保生态之家”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家庭积极参与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使垃圾分类环保理念深入生活、深入人心。
考核监督是手段。在法规体系尚未完善,缺乏有效制约手段的情况下,只有实行层级考核监督,科学设定考核目标来激励他们努力将垃圾分类做真、做实、做好。制订环境整治实施意见,完善考评细则,采取“重奖”和“一票否决”相结合的办法。强化督查常态化,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项督查工作。加强舆论监督,在电视台设立曝光台,安排专职记者长期进行明查暗访,将查访的问题整理成专题节目,现场播放,相关单位负责人现场答复并限期落实整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除鼓励、监督之外,还需要刚性执法,需要建立起一个完整、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比如,将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权下放到居委会或物业公司,对小区的垃圾分类质量负责,也可与小区的清洁收费挂钩,如果小区内的垃圾分类整体质量不达标,运输企业有权拒绝运输;同理,垃圾处理企业可对运输企业来料质量的把关,形成对运输企业的全程分类运输进行制约。当然,这样的监督体系还需要制度保障,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建设,来将“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口号变成市民实实在在的“义务”。
持之以恒是关键。“坚持”是垃圾分类达成目标的根本。政府应将垃圾分类作为长期工作重点抓,建立一套相关垃圾回收体系,才能有效宣传并运用垃圾分类法则,实现高效垃圾分类。建议政府专门成立了“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制订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垃圾分类习惯需要一代、两代人甚至更长,才能养成,真正的希望是从儿童开始培养习惯,大人再改正,然后逐代淘汰的过程中,整个社会垃圾分类习惯才能巩固下来。
张锦煜:统一有效管理工业垃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战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建美丽乡村等专项行动。华亭镇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着重就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河道、房前屋后卫生治理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垃圾处理、村貌管理、污水治理、整治裸房、村庄绿美化和村道绿化’六项主要任务开展环卫工作。”
市政协委员、城厢区华亭镇侨办主任、侨联主席张锦煜简要介绍了华亭镇的垃圾整治情况,“通过共建美丽乡村卫生治理,.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农民生活更加美好,.村庄建设更加宜居。”
张锦煜说,华亭镇按35个村环卫区域进行责任区划分,制定《华亭镇合作环卫责任区分布图》,在每一个路段配备一名责任保洁员,每一个村庄有一个责任监督员,每个片区有一个责任巡查员。华亭镇现有环卫工人234人,其中福夏路、濑榜路、三紫路、滨溪路配备20名环卫工人,由镇共建办直接管理,并配置2辆洗扫车、一辆洒水车、一辆农用车,对主次干道实行不低于12小时的保洁确保保洁到位,同时与专业清运团队荔盛公司合作,落实每日垃圾收集工作,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张锦煜认为,目前城乡垃圾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垃圾分类不到位,群众意识较差;白色污染和有机袋污染仍然存在;乱扔垃圾、偷倒垃圾的不良行为仍有存在;工业垃圾焚烧、污水排污现象。为此,他建议,要加大对保洁、治污的宣传力度;扼制污染源,如用布、纸质袋代替有机袋的使用,以及泡沫白色的使用;布置安装监控探头,严加监督防范乱扔、偷倒垃圾行为,发现及时给予曝光;工业垃圾、排污进行统一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