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生
花开花落,年复一年,不经意间,猪年的春节将至。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儿时忙年的往事来。
记得小时候,老街的小伙伴们最盼过年。过年就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馋得让你直咽唾液的炸鱼、炸肉、糕饼、糖果,还有噼噼啪啪的爆竹……过年是大人小孩最珍视的。老街上街坊四邻那忙年的情景深深嵌进我的记忆里,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深刻。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生活远不如现在,人们吃的穿的没有现在充裕,举凡鱼、肉、蛋、米、面、糖、烟、酒,以至黄豆、豆腐、瓜菜、煤炭等等都是凭票供应。那时候,人们比现在更重视春节。过了腊月二十五后,人们把平日里舍不得用的票证、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全部拿了出来,忙于置办年货。
那时,大人小孩会围在一起磨豆做豆腐,做红团番薯起,炸鱼炸肉,杀鸡宰鸭;大门口挂上红灯笼,贴上红春联,把家里布置得红红火火,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因为过年就得忙,忙是一种心气,一种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的心气。忙得有味,忙得有趣。
大年三十,老街上左邻右舍的女主人则叫上自己的妯娌,系上围裙,走进厨房,按照家人喜好,在男人的指点下,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做出一桌有鱼有肉的年夜饭,乐得小孩子们围着灶台边转来转去。年夜饭虽然没有现在丰盛,但都做得色香味美,吃得人人嘴上流油。
小孩子们盼过年,也盼着那几角一元的压岁钱。吃完除夕的年夜饭,从长辈们手中接过盼了一年的压岁钱,虽然压岁钱只是有限一点儿钱,但小伙伴们会相互炫耀,看谁的压岁钱多。
那时候,春节过得也有滋有味,不仅可以吃到平日难以吃上的鱼肉,而且还能穿上新做的衣服,拿着长辈分发的压岁钱,买零食,放鞭炮,坐车骑马游春,还看电影、观花灯、看莆仙戏……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了。过年时,市场上各种商品供应充足,所有票证一概免了。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放下手头的活计,忙着四处采购,鸡鸭鱼肉烟酒糖果样样不能少,荤的素的生的熟的样样都要有。男女老少上街挑选购买时兴服装。年夜饭,菜肴丰盛多样。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春晚。大人小孩欢欢喜喜忙过年。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这年月,你所需要的一切,商场超市都为你准备好了,商品琳琅满目,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华丽时装满眼皆是。只要去一趟商场,年货就买回来了。
现在过年不再是期盼了,大人小孩不再满足于过年的吃与穿,论吃,大鱼大肉并非节日才吃得上;说穿,新衣服并非节日的盛装,就连最重要的过年仪式——吃年夜饭,也被人们简化成到大酒店里撮一顿了事。即便你想忙,恐怕也忙不起来了。
岁月的流逝带走许多美好的东西,小时候那传统忙年的情景,随着年岁的增长也逐渐淡忘了。回忆着儿时老街那忙年的动人情景,我的心里就会有阵阵暖意涌动。那情景那感觉,已经成为一份永久的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