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四黄乡愁博物馆”重塑乡村魅力
【发布日期:2019-04-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3月底,由书峰乡西黄村精心打造、供公众免费参观的仙游县首个乡愁记忆博物馆——“四黄乡愁记忆馆”甫一试开放,就吸引了周边的百姓和不少外地游客前往探访。四黄村村民黄建忠乐呵呵说道,“住了四黄新村造福工程安置区里联排气派的新家,家里传了几代人的农具老物件舍不得丢,又搬不进新居,这次乡村联手开了个乡愁博物馆,留住过往的记忆,集中重现了仙游乡村风貌和乡愁文化,可以让人们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勾起满满的乡愁。”

位于书峰乡中部的四黄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型山区村,全村“地无三尺平”,距县城15公里,海拔380-450米,属低山丘陵山区。全村2600多位村民中,青壮劳力几乎倾巢而出务工经商,留守的男女村民立足900多亩耕地和3800多亩山地,精心种植名闻全国的“书峰枇杷”2000多亩和“书峰建青黛”100多亩及制竹花扫养家糊口,日子越过越红火。特别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得益于精准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该村硬是在山旮旯里建起了联排住宅936套、套房368套的美丽乡村,今年春节前104439人陆续搬新居住新村,生活很幸福,老少村民无不感谢党和政府精准扶贫和造福工程的好政策。

“留住乡愁,已经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此次乡村引导村民建成了个乡愁博物馆,就是为了留住乡愁,恪守为民情怀,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书峰乡党委书记张春志介绍说。在村民们集中入住现代化的社区型新村同时,许多村民家中的老物件不便带入新居又舍不得丢弃。因此,乡里和村两委干部因势利导,集中安置,吾田自然村村民自愿无偿把修葺一新、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的百年集体祖厝用来打造以传承记忆、留住乡愁为主题的“四黄乡愁博物馆”。  

据四黄村村委会主任黄镜平介绍,全村群众相当踊跃,特别是留守老人纷纷捐献老物件,一个传一个,不断搬出来。现在收藏的老物件中不乏上百年历史的古书、古钱币、眠床、圆角柜、斗笠、稻谷除杂物的风斗、木质水车、老式手动纺车、石磨、手磨、对窝子、锄头、犁耙、摇篮,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瓷等。耳朵有点背的78岁大爷黄元尾也拿出了自己年轻时候花费三天时间制作、至今保存完好的斗笠,他说“当年我跑到山上砍回竹子,削成细如发丝的篦,然后先从上向下编,铺上棕丝,做好抠圈穿起来,上面再用桐油涂刷起来,小小斗笠过去种田是必不可少的随身物,现在派不上用场,但这制作的高超技艺和它见证的艰苦生活值得好好回味!”还有黄大娘主动捐献了已有近八十年历史的织布机。曾经有人出高价购买,她一口回绝,她说:“这个织布机承载了男耕女织时代的苦难、欢乐等记忆,我要将它捐给村里,让它成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见证。”

近日,笔者慕名前往探访,但见古色古香的乡愁记忆博物馆,位于四黄村部附近,馆内设有古乐器区、陶艺用品区、传统生活、农业生产四个区域,抬脚进馆宛如时光穿梭,近千件展品真实再现了山民村居的生活场景,增强了对传统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特别是青黛印染体验馆,将旧物展览和动手体验结合起来,巧妙地将村里最具特色的青黛产业发展和印染展示、体验结合起来,勤劳的老四黄人在田间劳作的身影勾起无数记忆。来自仙游县城关的游客谢艳莉激动地说:“这个乡愁博物馆寄托了那些记忆里再也回不去的老地方,仿佛失去的时光被冻结,自己也在这里找到了幼时的家的感觉。特别是真切感受到旧时劳动人民男耕女织这种生活的不易,也感觉古时候各种物件技艺非常复杂,里面充满了先人的智慧,有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

“乡愁博物馆也是广大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让人们感受传统文化熏陶、留住乡愁记忆的同时,并吸引众多游客不断前来参观,也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助推了乡村游的发展。”张春志表示,博物馆将书峰乡村风貌、农耕文化、民俗风情、文史遗产、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内容巧妙结合,与书峰枇杷之乡的枇杷节、百松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兰石村名贵植物园等乡村旅游资源相映成趣,突出“农、文、旅、商”等多态融合,完美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将成为书峰乡知青文化园后的又一文化地标。(陈国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