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解密”往事
【发布日期:2019-04-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曾元沧

 

我的生命,一半属于莆田,一半属于仙游。祖母的娘家在仙游坝下,母亲的出生地在仙游仙溪。本人青少年时代的老师多为仙游贤达。我在仙游寄宿读完初高中六年,那是去追梦的,希望通过努力实现心中的理想。

当时物质匮乏,生活极其艰苦。平均两个礼拜回一次家,赤足徒步,脚底每每让公路上的“玻璃沙”磨出血泡。从五十里外的家里挑来地瓜,去西门兜附近买点包菜。学校统一用陶罐蒸食。我的罐里,一层地瓜,一层包菜,无油,撒上一点盐,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就这样,几个地瓜算着吃,聊供裹腹,将就对付。学习从来不敢松懈,除了上课还坚持早晚自修。

有件事现在可以“解密”了:学校西边有个村庄,同学们称其“后山”。龙眼成熟季节,也即几个“活络”的同学酝酿成熟之时。月黑风高,夜深人静。他们悄悄钻出铁丝网,乘守夜的村人不备偷摘龙眼,大概有五斤左右。他们分给我一串,吃后总觉得不踏实。同学一再关照我不可当“叛徒”,如果说出去是要受学校处分的。数日后的一个中午,我去逛西门兜,见一位上了岁数的妇人在出售龙眼,问明是“后山”人。我买了她的龙眼,并多付了5角钱(我每月零用钱的六分之一),而后匆匆离去。妇人睁大的眼睛向我递来困惑,只有我心中有数。我绝对不会出卖同学,但要为我的同学赎错。那种行为,从伸手开始就注定了不光彩。但就一回,且事已经年。

今日道来,请群友乡亲理解晚自修结束后饥肠辘辘的学子,予以宽宥。庆幸的是,这几个同学没有一个从“独木桥”上掉下来,都考取了大学。仙游和莆田一样,人杰地灵。莆仙人皆有家国情怀,对社会都有担当。单单是1976年,就有800位仙游好儿郎应征入伍,后来都成了所在部队的骨干力量。

如今,仙游更是涌现了许多企业家,事业有成而初心不忘,在为国家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改变了祖祖辈辈拮据的家庭命运。莆田是我的生身之地,仙游则是我的追梦之地。仙游这名字多好,有灵气;莆田这名字也好,有地气。两气相加,便有了模范正气、磅礴大气。所以,我才把这个乡亲微信群叫做“莆仙人在上海”。愿与群里的老友新朋携手同行!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