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抗”字
【发布日期:2019-04-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抗”字谁人不认识?抗(kàng)1. 抵御:抗击;抗争;抗拒;抵抗。2. 拒绝:抗议;抗命;抗税。3. 对等:抗衡。抗,莆仙方言读音同矿。

我要是说,爸爸妈妈们“kóng孩子读书”这个kóng是“抗”字,你一定不相信:“抗孩子读书?”有病吧?好吧,《礼记·文王世子第八》:“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佐成王。为了让成王能够明白为人、为王之道,周公让他的长子伯禽和成王共处,作为表率。如果成王有错,周公就处罚伯禽。这就是周公“抗世子”的故事。

又,《左传·昭公元年》“吉(人名)不能亢身,焉能亢宗?”《汉语大词典》释这个“亢”为庇护,保护。意思是说“吉不能保护自身,怎么能保护整个宗族呢?”但是用莆仙方言的“抗(kóng)”替代进去,这个句子理解起来就很容易:“吉不能抗(kóng)自身,怎么能抗(kóng)整个宗族呢?”我们“抗(kóng)家庭”,就是帮助做家务,就是使家庭整洁、整齐,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康熙字典》:“抗,古文亢。《唐韵》苦浪切《集韵》《韵会》《正韵》口浪切,音伉……又《乐记》歌者上如抗,下如坠。《疏》歌声上响,感动人意,如似抗举也。又以手举物也……”

《康熙字典》读起来令人昏头昏脑的,不知所云。然而,“亢”字我认识,高亢,亢奋,亢进。《易经》里有“亢龙有悔”。现在要说的是“抗”字在古代汉语里,或者换句话说,在莆仙方言里特别的读音、意思和用法。《说文解字》:“亢,人颈也。亢之引申为高也、举也、当也。……古郎切。”本义、引申义、读音,都在这儿。“亢”和“抗”在古代汉语里经常可以混用。如亢眉与抗眉都是扬起眉头的意思。但是,“抗”字多了个提手旁,往往就表示有意识去做的动作或去坚持的状态,有“使高,使举起,使前进”的意思。古代读音为古郎切,莆仙方言里,“亢”和“抗”字也读平声,只是变为苦郎切:kóng

再看看《汉语大词典》“抗”:救;援。《国语·晋语四》:未报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韦昭注:“抗,救也。”意思是说:我们还没有报答楚国的恩惠就帮助(救援)宋国,我们缺理而楚国理直气壮。这里的“抗”字,不是抵抗,而是抗(kóng),是救援,是帮助。为什么是救援,是帮助呢?《汉语大词典》的编者没有明说,他们只是照搬韦昭的注释。

《汉语大字典》“抗”字除了抵御抗拒和匹敌之外,还有以下意思:支撑;举,张;振;进,上;收藏;极;刚直;高,高尚;悬挂;抬,举,承担,等等。这些意思和用法,基本都属于古代汉语的用法,后来被救、援等等这样的古代现代通用字词所取代。可是其声音还保留在莆仙方言里,一旦说这个字是“抗”,我们会感觉怪怪的,以为错误。或许是因为这些意思与现当代的“抗”字意思是相反的!

《汉语大字典》抗:收藏。清·翟灝《通俗编·杂字》:“抗,今犹呼藏物为抗。”《周礼·夏官·服不氏》:“宾客之事则抗皮。”郑玄注引郑众曰:“谓宾客来朝,聘布皮帛者,服不氏主举藏之。”有宾客来朝,进贡皮帛,服不氏负责“抗(kóng)皮”。春夏之交,莆仙人们把冬衣抗(kóng)起来去囥。《现代汉语词典》囥(kàng),藏。《康熙字典》囥,口浪切。藏也。莆仙方言读为kùng

古代大臣抗(kóng)表章,就是把表章上奏皇帝,《汉语大词典》收录了抗表、抗章、抗疏(上疏)等词。如抗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南朝宋·裴松之注:“亮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

抗足、抗旌、抗义、抗兵,乃是举足、举旗、举义、举兵之意。《三国志·吴志·孙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左将军留)赞为将,临敌必先被(披)发叫天,因(随着)抗音而歌,左右应之,毕乃进战,战无不胜。”也许这东吴留赞是近年“高考喊楼”的祖师爷。“抗”音,用莆仙方言思维,说得土一点,就是把声音“抗(kóng)起来”,即扬声高歌。还有抗喉、抗言、抗答等词。

至于抗志、抗身、抗迹、抗心、抗情、抗节、抗怀、抗行等都是高尚其志意、气节、胸怀、行为等等,使得志意、气节、胸怀和行为积极向上而不堕落之意。《汉语大词典》“抗怀,谓坚守高尚的情怀。宋·曾巩《过高士坊》诗:‘一亩萧然绝世喧,抗怀那肯就笼樊。’”看到这些词,还有抗刚、抗直(刚强正直;直言抗争),就会令人自然而然想起莆仙方言里说的“抗(kóng)平直”“抗(kóng)心神”“心神抗(kóng)足”。人生于社会,时遭艰难困苦,际遇恩宠诱惑,随时随地都需要把心志气节“抗(kóng)平直”,随时随地都需要我们“心神抗(kóng)足”,“身架抗(kóng)正”,乃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清·钮琇《觚賸·自序》:“若其游神六合,抗想千秋,都非易测之情,实有难穷之理。”这“抗想”二字,《汉语大词典》释义为:远思,遥想。我想用莆仙方言思维,直接就是“抗(kóng)想”,多方便,多容易,也不至于把意思弄错到哪里。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除了“抗(kóng)身架”、抗志立身,“抗(kóng)家庭”“抗(kóng)孩子”“抗(kóng)头抗(kóng)尾”之外,每一个人都还想为社会做点什么。这叫做“抗kóng世”。《汉语大词典》“抗世”第一义项:犹救世。明·唐寅《与文征明书》:“甚厚(推崇)鲁连先生和朱家二人,为其言足以抗世,而惠足以庇人。”

还有一个“匡”字,《康熙字典》去王切。莆仙方言也读kóng,与抗(kóng)有时同义,如抗世和匡世。抗正指自己坚守正气。但是匡正(也说匡邪),是纠正别人的不正确或邪恶。匡过孩子,是纠正孩子的过失。

莆仙方言一个抗(kóng)字读音,把古代汉语“抗”字的许多不同意思完美地体现呈现,对我们学习古文是莫大帮助,也时时启迪警醒我们更好地处世立身。(朱祖厚)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