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人表示站立的读音是“kio”第5声。《说文解字》里没有“站”字,直到宋朝《广韵》里才收录了“站”字,陟陷切,音佔。久立也。至于车站的站,读音同暂时的暂,则是蒙古语的译音,时间更迟了。所以莆仙“站”字常借“kio5”这个音。
人们觉得“站”字不可能读“kio5”,于是就找啊找,找到了“企(qǐ)”字。“企”字本义是“踮起脚跟看”,常用为盼望的意思,如企盼,企足而待,企图。企,古又通跂(qǐ)。《诗经·卫风》:“跂予望之。”踮起脚跟远望。企和跂的词义与现代的站立以及莆仙方言的“kio5”意思都不一样,不可以把企和跂当做kio5音的正字。
还有“徛(jì)”字相对靠谱一点。徛,音同寄,原指独木桥或溪流中用来渡水的石头。溪中踏脚石,莆仙叫“石徛”,读音似“石杰”。“徛”字音同寄,莆仙当可以读为gio4。还可以比照奇(jī)数的奇(莆音kio1),读成kio5。
徛的中古拟音略似“kio5”,所以《广韵》《集韵》及其后来的韵书和字书又收录了另外一个词义:久立。徛本无站立的意思,因为读音近似“kio5”,就借这个字表示站立,这是同音相借。尽管韵书字书都收录了,“徛”字表示站立,却没有得到历代文人和民间的响应,没有变成通用字在书面语中流行起来。
其实,站立这个概念是文字出现之前就存在着的,其字也应该是最早最简单的文字之一。这个字就是“立”。立,甲骨文和金文均像人立于地上。《说文解字》和历代字书都说上部从大,大是人的像形,下面一横表示地,人站在地上。
在说“立”字读音之前,先说“泣”字读音。泣,中古音去急切,音级。但是莆仙人说到某人死亡,有一个诙谐说法,听起来是“kokio4”,其实是“哭泣”二字。《礼记·檀弓上》“哭泣之哀”,唐·孔颖达疏:“谓有声之哭,无声之泣,并为哀。”即,有声为哭,无声为泣,哭和泣都表达悲哀的情感。唐·韩愈《曹成王碑》:“王生十年而失先王,哭泣哀悲,吊客不忍闻。”所以莆仙人用“哭泣”二字诙谐表示“死亡”是很有来历的。哭与泣古音声母相同,构成双声。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泣”字上古拟音约略相当于kiwop;中古拟音为kiop。宋以后南方方言除了粤方言外,入声韵尾p、t、k都不发音了。所以“泣”字读音大约相当于“气沃(或卧)切”,很接近于莆仙的“kio4(或5)”。《礼记·檀弓上》说子皋守父母之丧,“泣血三年”,郑玄注:“泣血,言泣无声(泪)如出血。”莆仙至今形容呼天抢地大哭有“k(i)o4流血”的成语。
立,字书和莆仙话读音同“力”。但是,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立”字上古拟音约略相当于liwop;中古拟音为liop(有的专家拟成liep)。马王堆帛书《老子》:“杀人众,以悲依(哀)立之。”《老子》通行本立字作泣。《晏子春秋》说晏子去世时,齐景公“出,背而泣”。唐·魏征等《群书治要》引作齐景公“出屏(屏风)而立”。这个“立”显然是“泣”。《集韵》泣:“又,力入切,音立。”从异文同义可见“泣”与“立”古音相通。“立”字在莆仙话里就常读如kio4和kio5。
莆仙人称呼单人旁(亻)曰“kio人旁(旁,莆音béi)”,kio是哪个字呢?《汉语大词典》:“立人旁,汉字楷书偏旁‘亻’的称呼。”宋·姜夔《续书谱》里就有立人、挑土、田、王等偏旁的写法。莆仙人说的“kio人旁”正是“立人旁”!宋·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独立,即一个人“kio5”着。
莆仙“kio”音与古文“立”字相对应的例子很多。《汉语大词典》“立”字第一义项:站立。《国语》:“范文子立(kio5)于戎马之前。”母亲怀孕时,胎儿正常情况是头朝下倒立在子宫里的。如果头在上立着,莆仙民间称之为“kio5身”。莆仙又有俗语:“鬼给骗会立(kio5)起来。”谓能言善于煽动。
第三义项:竖立。《史记·商君列传》:“立(莆仙读kio4)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又如,《赵孟頫诗》:“骥闻秋风双耳立(莆仙读kio4)。”旧时南洋平原上人们养的猪,有的猪耳朵小而且竖立,如野猪一般健跑凶恶,人们称之为“kio4耳仔”。kio4音当为“立”字。五代·花蕊夫人《述国亡》:“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广雅》:“竖,立也。”但是,竖音同树,读kio4的是“立”字。莆仙方言常常把“竖”字读成kio4,那是借“立”字的读音,属于同义借音。
第四义项:设置,建立。《旧唐书》:“不可每都(迁都)而别立神主也。”立神主,莆仙人谓kio4(设立)家先牌。莆仙戏里常常有状元为寡母申请“立(kio4)贞节坊”,或者被迫害的忠臣后代“立(kio4)山寨”的情节。又,今天我得到银行去立(莆仙读kio4)一个新户头。“立”字第八义项,存在,生存。《国语》:“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莆仙人说“那次大病之后,他又kio5(存活)了十多年了。”第九义项:帝王或诸侯即位。《汉书》:“皇后立十岁而昭帝崩,后年十四五云。”
又,立异,《汉语大词典》犹言背离或意见不合。《南史·崔慧景传》:“崔护军威名既重,乃诚可见。既已唇齿(谓互相依存),忽中道立异。”立异,莆仙常读如“kio4异”。过去老人常说某家“女人kio4异”,意思是“女人不遵礼法与翁姑吵架”。我过去误认为“竖旗”。又,立脚,莆仙读如“kio4脚”。立脚,犹安身,立身。《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到后觉道声息不好,立脚不住,就悄地逃之夭夭。”
又,卓立,莆仙可以读为“卓(音督)kio4”。唐·元稹《望云骓马歌》:“耳尖卓立节踠(足胫)奇。”《旧五代史》:“凡卜筮(音誓)而蓍(音诗,蓍的茎用于占卜)自跃而出者,其人贵不可言,况又卓立不倒,得非为天下之主乎!”清·王夫之《读通鉴论》:“远声色,绝货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余年之中。”莆仙亦谓说话不合情理曰“说话卓卓立(kio4)”,也说某人“(讲话或为人)卓然立(kio4)”,两者一般只用于贬义。
莆仙方言里很多读音,很可能是中古甚至上古的读音,与近现代读音悬殊,使得其背后的正字更加隐蔽,如这个“立”字。(朱祖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