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记忆中的黄石戏院
【发布日期:2019-06-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南山松

 

前不久从网上读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在黄石镇东井街,一棵繁茂的大榕树身后,藏着一座不起眼的建筑,鲜红的‘黄石影剧院’五个大字却格外醒目。它承载了许多黄石人的集体记忆,记录了过去的美好时光。”

是的,这座建于1980年的影剧院,确实给大家带来欢乐,也给人们留下许多美好时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座影剧院建成之前,黄石曾经有过一座更早的老剧院,黄石人称之为“戏院”,或“戏园”,也有叫做“电影院”。

记忆中的黄石戏院,坐落在原公社机关大院对面,西临黄石供电所,北靠供销社饼场。整座戏院为二进土木结构,临街大门为二层建筑,一楼大门左侧是售票窗,右侧是戏院管理处,楼上为放映室,从大门中间检票口可进入观众大厅,大厅里摆放着一排排简陋的长条椅。戏台左侧有个边门,出门向左可通向大街,散场观众均是从这里走出戏院。

“建国初期剧团下乡做戏,都是在露天戏台演出,农村乡镇根本没有戏院。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各地才盖起公社剧院,下乡演出就可以在剧场进行,售票管理方便多了”,根据书中所述猜测,黄石戏院可能在1958年公社成立前后建成。戏院竣工后,除了放映电影外,县里的实验、跃进、劳动等专业剧团也经常下乡黄石演出,每当戏院打出广告宣传,总能让大妈们奔走相告,虽说票价不高,一毛多的钞票也会难住戏迷,但大妈们自有办法,拿两三个鸡蛋找供销社收购,就足以换回一张戏票的钱。

后来禁演古装剧,原有专业剧团统统解散,能上映的电影片只有“三战一片”(即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和新闻纪录片)。电影少了,古装戏没了,正当戏院愁于无戏可演的时候,农村出现一种叫做“民兵戏”的新戏剧,所谓民兵戏就是大队(即现在的村委)组织的文艺演出,因为演员来自村里青年民兵,大家就称之为“民兵戏”。那时号召移植样板戏,就是把京剧版的样板戏改编为地方戏,唱腔变了,剧本内容一个字都不能变,否则就会出问题。当年移植的样板戏有《白毛女》《红灯记》和《沙家浜》。民兵戏不仅在村里演出,演得好还会被请去公社戏院公演。尽管民兵戏演技水平比专业剧团差了一大截,但在文化食粮匮乏的年代,能看上一场农民自导自演的戏,都会让社员们乐上一阵子。

除了大队民兵戏,供销社也组织演出现代戏,可别小看这职工戏,当年县剧团解散时,部分演职员安排到商业和供销部门当营业员,因此排起职工戏来,供销社那是如鱼得水。还有学校组织的文艺宣传队,演出节目就叫学生戏,有这么多地方新戏,确实让冷清一时的黄石戏院又火了一把。记得有一回,莆田糖厂文艺队来黄石戏院演出工人戏,有个女声独唱节目叫做《远飞的大雁》,悠扬甜美的唱腔惊倒所有观众,谁都想不到工厂中还有如此高音的业余歌手。到了念初中二年级,黄石一中举行元旦联欢晚会,演出地点就在公社戏院,我班排练一台叫做《八老汉赞新风》的节目参加演出,本人扮演其中角色之一,摇着蒲扇粉墨登场,八老汉滑稽的演出直把戏台下观众逗得哄笑不止。

黄石戏院不仅上演各种新戏,还经常承接公社召开的各种大会,最大型会议要数扩干会。但凡传达上级指示、布置农耕生产等等,公社都要召开生产队队长以上参加的扩干会,会期一般两三天,一日三餐由公社提供饭罐和菜汤,由于与会人员太多,食堂桌椅安排不下,就把饭罐菜汤直接摆在地上。每到开饭时刻,戏院大门前的台阶上就会蹲满手捧饭罐的干部。那时候最喜欢公社开扩干会,因为会议期间总有文艺晚会,有一年扩干会期间,公社请来县文艺队演出《白毛女》,因为是免票公演,闻讯前来看戏的群众几乎把戏院挤爆。

每年的欢送新兵大会也是在公社戏院召开。1976年冬季征兵开始,黄石招的是海军,同时特招两名美术兵。因为我的画画特长,被接兵首长挑中,体检都通过了,却被政审无情刷下。记得送兵那个晚上,戏院外寒风呼号,戏院内温暖如春,一场欢送新兵大会在戏院内隆重召开,身穿军服的新兵整齐坐在前十几排观众席上,两边走道挤满群众。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作为新兵代表上台发言,最后的文艺演出把大会推向高潮。第二天大早,戏院大门前站满胸戴红花的新兵,在一片锣鼓声中告别亲人,踏上保家卫国征程。

20世纪70年代初,黄石发生一起感动福建的事件,遮浪大队一位妇女用自己奶水救醒晕倒的水兵战士。这件事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人们誉为当代“新红嫂”。当年莆田地区行政公署和莆田军分区在黄石戏院隆重召开颁奖大会,对勇救水兵的红嫂给予表彰。我依然记得那天公社戏院锣鼓喧天,在鲜花舞动下,新红嫂与年轻水兵并肩登上戏台领奖。公社文艺队也及时排练出戏剧《新红嫂》,红嫂由莆仙戏名旦林惠和装扮。公开演出那一天,为争睹主演芳姿,观众把戏台两旁过道挤得水泄不通。事情至今半世纪,当年的红嫂还安好吗?

1977年冬季高考,我考上省城商业学校,次年暑假回家才知道,由于戏院太老旧,无法适应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日益要求,公社决定再盖一座新剧院,新址就在生产队晒谷场旁边,不久后,与公社相邻的地方矗立起一座雄伟影剧院,为人们送来欢乐。记得我和妻子第一次约会就在新剧院进行。原来的老戏院在完成历史使命后,被一家鞋厂改造利用,后又拆建为商住房,最终消失在人们视线中,而戏院曾经有过的快乐时光,则给黄石人民留下无尽的思念。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