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巩固健康扶贫成果 倾力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19-06-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编者按】疾病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根据统计数据,我国贫困农民中因病致贫比例高达42%。因此,实施健康扶贫被中央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七大行动之一。实施精准健康扶贫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今年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农工党莆田市委会作《巩固精准健康扶贫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书面发言,针对精准扶贫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议。





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准健康扶贫工作,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全面部署、扎实推进精准健康扶贫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2018年以来,我市在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省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四重保障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出台莆田市精准扶贫医疗综合补助方案,充分发挥精准健康扶贫的民生兜底作用,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据统计,201819月全市医疗精准扶贫人医疗总费用6033.74万元,就诊人数8103人,自付费用816.5万元,报销比例86.47%

我市精准健康扶贫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扩大补助病种。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省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确定的13个补助病种基础上,增加重性精神病等13个补助病种;将精准扶贫补助病种扩大到所有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支付的病种。二是扩大救治范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有补助病种范围内疾病时,可救治医院范围从原来省确定有限的集中救治医院扩大为本市县区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和省属三级公立医院。对于一些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未能执行按病种付费方式治疗的患者,其医疗费用由市精准扶贫医疗综合补助资金予以补助。三是提高补助比例。保障对象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省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第一道”补偿后,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由市精准扶贫医疗综合补助资金予以补助95%。四是实施精准服务。开通精准扶贫对象病人优先挂号结算、优先安排床位、优先检查和手术、符合转诊规定的优先安排上下转诊等就医绿色通道。需住院治疗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出院时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只需支付自付医疗费用。五是开展对口帮扶。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对口支援、帮扶指导。部署开展市级医疗机构“健康扶贫暖心服务”义诊活动,免费为贫困群众送医送药。

市农工党深入调研后认为,我市目前精准健康扶贫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主要有基层医疗单位服务能力仍显不足,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尚未健全,健康扶贫资金统筹渠道单一,健康帮扶服务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疾病预防亟需纳入健康扶贫重点。

市农工党指出,当前,我市健康扶贫发力的重要方向应是抓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牛鼻子”,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整合医疗、人才、资金资源,多出“倾斜招”,精准施策,确保贫困群众少生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真正拔掉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病根。为此,市农工党就完善精准健康扶贫工作提出建议:

补齐短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本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贫困人口健康保障的主要供给侧,直接影响到健康扶贫成效。一要加大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的建设和投入力度,补齐基层医疗供给短板。要通过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带动更多的金融资金、社会资金等参与基层乡镇村的医疗卫生建设,切实减轻地方财政压力。二要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要整合各种医疗资源,建立三级医院与贫困地区医院持续稳定的“一对一”支援帮扶机制或探索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卫生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在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帮扶,为贫困地区健康扶贫注入“新鲜血液”。三要充分利用网络与信息传输技术,搭建省、市、县、乡四级远程网络医疗平台,积极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实现远程诊断、会诊和监护,让贫困户少跑路,共享中心城市优质医疗服务。

改进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一要积极推进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即1个乡镇医生+1个护理人员(或健康管理师)+1个公共卫生师+1个村医生+1个贫困户,确保达到100%签约。签约医生必须十分清楚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从而个性化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为贫困居民打造“家庭医生”。二要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两提高、两降低”倾斜政策,即提高新农合门诊报销水平,提高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降低病残儿童、重度残疾人及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个人支出。加强精准健康扶贫绩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以最合理有效方式分配和利用有限资源。三要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实施分类精准救治。指导并协同当地县乡医疗机构对帮扶家庭成员完成健康基线调查,建立详细、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与更新。开展入户调查和健康普查,掌握详细情况并制定相应健康扶贫计划,提高分类救治工作精准度。

部门联动,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建议各级政府积极牵头协调,建立联动衔接机制,保证各种扶贫救治措施的衔接互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及常态化的“齐抓共管”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合力。建设统一、多层次的健康扶贫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及时交换和共享,提高运作效率。完善精准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如建立完善的扶贫对象进入与退出机制,扶贫对象应实行以季度为周期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纳入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同时对于由于疾病治愈或收入增加等原因脱贫的群众,给予一定的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可继续享受相关的扶贫政策,实现平稳脱贫。

预防干预,降低各类疾病的发生率。要进行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健康干预,从源头上降低贫困人口疾病发生率、降低小病演化成大病风险,实现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推动精准扶贫从治病到治未病的全链条深入,有效减少医疗费用支出。要加强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将农村贫困地区多发、易发、常发的地方病和重点传染病干预于潜伏阶段。要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工作,结合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贫困人口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治。要进一步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贫困地区的居住环境,有效避免传染病的蔓延和扩散;要制定产业扶贫负面清单,防止污染产业在贫困地区落地;要加强健康宣教,实施“一村一策”或“一户一策”针对性健康宣教方案,引导重点人群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健康素养,改善其健康状况。

广泛动员,聚集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工作。由于当前我市财力有限,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可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和有益补充。要综合施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个人参与贫因地区医疗卫生建设,提供医疗设施设备与技术援助,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送医、送药。要着力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网络平台,除了让社会力量了解参与健康扶贫的渠道和方式以及需要被救助对象的需求,同时也让需要被救助的群众了解可以申请的救助资源,实现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对于参与健康扶贫的企业,给予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待,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工程。     (时报记者)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