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这段路
【发布日期:2019-07-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曾元沧

 

 

这段路是我上下班的必由之路。千百回走过,履痕叠印着履痕,记忆推搡着记忆。

它是陕西北路的一截。南起95号的威海路口,北至207号的南京路口。路长180米左右,宽约6米,路肩往里的人行道只有120宽。隔着威海路,斜对面就是我进进出出,与更迭晨昏厮磨、与稿件相看两不厌的《新民晚报》。在这里,我同三教九流作者携手,与来自天南地北的老少文友并肩。在这里,我迄今为止就这么一次,像个家庭主妇似的,走进布店挑颜色、摸质地,给小学里特别关爱我的方老师买了一块呢衣料。

有一回,两位男人在这条狭窄的人行道上撞了个满怀,一个是著名散文家何为老师,一个便是我。数年之后,何为老师代表原福建省作协主席郭风先生,在我的乡情散文作品研讨会上发言。忆及那回行色匆匆的相撞,他风趣地说:“我和元沧的友谊是碰撞出来的。”

这段路的西侧商店鳞次栉比,东侧则店家寥寥,让荣氏旧宅和民主党派大厦占去了近百米路段。“失而有得”,它们的存在无疑增加了这段路的分量。荣氏旧宅,院内楼房错落,大树葱茏,景致不减,向参观者诉说着荣氏不平凡的曾经。民主党派大厦,昂首天外,装扮质朴,深情地注视着从跟前去了又来的春秋。两处建筑各领风骚,只是肃穆的味儿都浓了点。

穿越路西的一道铁门,终于明白了街面房与“后方”的关系。原来后边住着“老土地”,所有店铺是居民出让或出租的,店的上边仍然住着人,难怪店铺一般都呈挖出一块的“]”形。我闻到了店背后居家的烟火味,还有那不同的乡音俚语。上海人的精明之一,就是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

年复一年,我对这段路便生出了情来,多有眷恋,并见证了它的变迁。突然有一天,发觉它变“宽”了——这是时代使然,它与四面八方的关联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亲密。好热闹哦,雷允上、鸿翔、开开、古今、龙凤旗袍、亨生西服、白玉兰真丝、第一西比利亚、伊魅服饰、上海皮鞋、章贡百货、海鸥名表、泰昌、西区老大房、美心点心,众多踩过历史“风火轮”、书写了辉煌的名店在这里“轧堆”,告诉人们什么叫琳琅满目,就连江西景德镇,也赶到这段路上设立了名瓷门市部。这里汇聚了吃穿用,浓缩了新老风情,俨然一个上海商业的繁华徽标。看得出,年前的改造颇费心思,道路两旁一溜排的长条形花盆,其尺寸显然是根据人行道的宽度仔细计算过的,栽植的花草也是百里挑一的,羞羞答答,寒风中依然吐露着芳菲。缺憾是,业经重新装潢,统一的店招规格、一样的字体,不见个性飞扬,显得呆板单调。我的感觉像是一篇稿件重复用,登过了又登,而且整版都是,叫人如何“悦读”?这是店面改造的设计者欠缺审美情趣的表现。如果推而广之,这种情状蔓延至南京路、淮海路,甚或更多的商业街,那将大告不妙矣!然而就这段路而言,瑕不掩瑜,仍不失为美丽凤凰、窈窕淑女。

路不在长,店不在大,有故事则名,有人气则灵。人的一生,走上千百回的路能有几条?这段路,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记忆。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