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方言寻根(五)
【发布日期:2019-07-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1.迁、徙、移

迁改,莆仙可以读如“墙g?3”,变易、改变的意思。比如,他决定的事不会让你迁改。唐·李白《对酒行》:“天地无雕换,容颜有迁改。”宋·张耒《青桐道中值雨》诗:“人间迁改何须问,便作江湖未可知。”迁徙的徙,莆仙读音同蛇上声。徙与纸同在平水韵上声四纸韵。《吕氏春秋》:“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而尧授之禅位,因人之心也。”莆仙说将某物移动一点,曰“徙(蛇上声)过点点儿”。也可以说“移过点点儿”。移,可以读yí,也可以读音同鞋阴平。比较:莆仙还有俗语“挨时过日”,得过且过的意思。挨读音同鞋阴平。

2.莆仙说歪斜不正的qüó是哪个字

斜,《唐韵》似嗟切《集韵》等韵书徐嗟切,音邪。《玉篇》散也,不正也。莆仙一音邪,又一音qüo2qüo7,或chüo2chüo7。之所以有这个读音,在于反切的声母徐,在莆仙既可以读如须阳平,又可以读qü2,笏石西徐这个地名就读“qü2了”。声母似字,《集韵》《韵会》象齿切。象,莆仙读如尺。徐、似二字作反切上字,声母在莆仙都读如汉语拼音的qch。因此“斜”字会读如qüo2qüo7,或chüo2chüo7

3.走路“绥啊绥”

绥绥,古作夊夊,音衰衰。上古无阴平阳平之分。现代莆仙读绥为阳平音。走路很慢,莆仙人说“走路绥啊绥(阳平音)”。《诗·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也可以用垂垂。宋·岳飞《过张溪赠张完》诗:“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

又,绥绥,垂落或悬垂貌,音衰衰,读阴平。宋·梅尧臣《五月十日雨中饮》诗:“梅天下梅雨,绥绥如乱丝。”也可以用垂垂。宋·苏舜钦《送人还吴江道中作》诗:“江云春重雨垂垂,索寞情怀送客归。”莆仙人说“他穿的衣服破到绥啊绥(读阴平)”。

4.“人”字读音:如仁又如难

人,上古拟音为nien,颇为接近莆仙方言的“人”字读音nan。季旭昇《说文新证》引《说文诂林》:廿的读音是“二十”两字合读,人汁切。宋人题开业寺碑有“念五日”,顾亭林说:“以念为廿,始见于此。”人,《康熙字典》引《唐韵》等韵书,音同仁,是中古读音。

5.喌,呼鸡声

喌,音州。与莆仙呼鸡声音略同,但莆仙用上声,用此字音重复呼(音枯)鸡。《说文解字》:“呼鸡重言之。从吅,州声。”《广韵》职流切,《集韵》之由切,音周。清·段玉裁:“鸡声喌喌,人效其声呼之。”喌喌,也有用粥粥、祝祝者。

6.严严(上声)

严,裘锡圭《说喦严》:“《史记·日者列传》:‘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夸大)严以得人情。’多言夸严连用,可见‘严’有多话、夸张的意义。”相命者或走江湖卖膏药的人总是喜欢把问题说得很严重,从心理上打败他的客户,好让客户心甘情愿掏钱。莆仙人说“讲得‘严严(读上声)’”。《说文解字注》:“严,(《说文解字曰》)敎命急也。”比较:俨俨,庄严貌。《隶释·汉三公山碑》:“俨俨明公,民所瞻兮。”

7.嚣与敖

嚣,《康熙字典》:“按《经传》《释文》嚣多读敖,唯《小雅·车攻》及《左传·昭三年》《释文》兼敖枵二音。”《诗·小雅·车攻》:“之子于苗,选徒(选兵)嚣嚣。”汉·桓宽《盐铁论·遵道》:“众口嚣嚣,不可胜听。”

敖敖,众口谗毁貌。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诗》云:‘无罪无辜,谗口敖敖。’”

莆仙用于众人喧哗表达公愤时说“众口ngo2 ngo2”。这ngo2 ngo2二音,形于书面,“嚣嚣”敖敖(同嗷嗷)”均可也。謷謷,哭不止;众口愁怨声。《说文解字·言部》:“謷,哭不止,悲声謷謷。”

8.络,又音lo7la6

    网络之络,文读音历各切,音同洛。莆仙尚有“冬瓜络(lo7)”,是一种用绳子笼住冬瓜状重物的方法,以便抬或挑走。络,莆仙又读如洛压切,音la6。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青丝络头指缰绳和笼头。从都城长安西出(去边关战场)第一道门是横门,道指去战场的道路。

9.憎,莆仙音冲

憎音增。莆仙人说“看你辄(音的)给冲”,此冲音本字为“憎”。憎,憎恶、讨厌。曾、增、憎,王力、高本汉等专家所拟的上古和中古音都是ts??耷,读音似现在莆仙方言的“冲”。国际音标ts读似短促的“次”,?藜读音似“育”,?耷是后鼻音,三者拼起来刚好与莆仙“冲”同音!《墨子》:“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憎屡至。”民众都想生存,讨厌死。所要的得不来,所憎(音同冲)的老是来。

10.料,音聊、廖

料,《康熙字典》引《广韵》等书,音聊。《说文解字》:“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用米籥料米,籥(yuè,同龠,音月),莆仙读如guei3;料,莆仙读如聊,又音niao2。料的同义词是量,莆仙读音也是liao2,又音niao2。旧时莆仙把约一米七长的大秤说成“量”,作名词和动词,读音一样,liao5,又音niao5。“量一下,看有多少重”。《说文解字·斗部》:“料,量也。”段玉裁注:“量者,称轻重也。称其轻重曰量,称其多少曰料,其义一也。”又,引申作计算、权衡。《鬼谷子》:“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

又,料,挑选。莆仙读如聊。如,料子婿。《三国志·吴志·陆逊传》:“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三郡平。”《新唐书·崔彦曾传》:“彦曾料丁男乘城(登城;守城)。”(朱祖厚)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