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苏东坡的月光
【发布日期:2019-09-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崔嵘


快到中秋,我自然而然又想到了月光。

我特别喜欢在月色如银的意境里散步,那种清纯的味道会让我心动。其实月亮并不单纯是头顶那皎洁的一轮,她卧在《诗经》里,走在《楚辞》中,奔在唐诗宋词的大道上。

在我的心中,唐朝的月亮总是饱满的,高挂于历史的夜空,熠熠生辉,可望而不可即。宋朝的月亮像定窑瓷瓶,器薄如纸,莹白如粉,多了纤细和禅味。因人而异,我更喜欢宋朝的月光。

在宋朝,最懂得欣赏月亮的人,就是苏东坡了。

苏东坡爱月,经常歌咏明月,他不仅为明月穿起了艳丽的服装,而且还赋予她美丽的容貌、柔美的体态、动人的举止和鲜明的爱憎感情,把她表现得千姿百媚。在黄昏的时候,“画檐初挂弯弯月”,窗前“碧月琼枝”,“明月窥人”;地上“月明千顷”,“月色如银”。每逢春夜,常是烟花薄雾,“淡月朦胧”;待到秋来,又是“清夜无尘”,“月明如霜”。当你驾小船夜游的时候,会看到“一江明月碧琉璃”;当你倚着栏杆眺望的时候,又可见“银汉无声转玉盘”;当你身居外地思念故乡的时候,便出现“三更月到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当你内心愁闷满腹惆怅的时候,竟遇上“月明多被云妨”,“谁与共孤光”……你看,在苏东坡的笔下,月亮简直成了一位多情善感的少女,一举一动都那样相随人愿,讨人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东坡的著名散文小品,全文仅八十四字:“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二年,也就是1079年,苏东坡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东坡是落拓不羁的文人,面对这种境遇,依然随缘自适。四年后一个深秋之夜,苏东坡寂寞无聊,被姣好的月光关照,遂寻相知朋友欣然赏月。苏东坡眼中月光如水般平静,心中月光却藏着波澜。他用少到不能再少的文字,状写出流传千古的月光:月光洒落,如庭院积水,水草交错,原是竹柏倒影。虚无之物,历历在目;动静和谐,亦实亦空,满目月华。如抒情诗,如写意画,如小夜曲,渲染出一种天地洁美的情调,抒发了一种浪漫文人的心境。特别是结句“闲人”二字,意味深长,既有人生不如意的悲凉之感,又有人与自然相融的温暖之色。

在美学意义上,月亮是属于乡村的,是挂在树梢上,或躲进草丛中,同清风为伴,与飞鸟相随,伴蟋蟀喁语。而月光,总是那么让人遐想万千……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