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万寿塔
元宵游灯
枫亭镇作为仙游县唯一靠海的乡镇,刚刚跻身全省首批8个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位于闽东南沿海中部,莆田城厢区、仙游县、泉州市泉港区三地交界处,怀抱青山,临海东南。其诗意地名来自于西汉何氏九仙结枫为亭的美丽传说,相传汉元狩间何氏九仙得道前曾投宿于此,时值深秋,漫山枫叶,层林尽染,故名枫亭,历代传承这一内涵丰富的地名文脉,让它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湄洲湾之滨,因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享誉八闽。
枫亭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唐武德二年(619),枫亭仅设“枫亭馆”,唐圣历二年(699)属清源县连江里。宋改称太平驿,元至清改设枫亭驿、枫亭巡检司。宋至元属唐安乡,明至清属连江里、慈孝里,民国属枫亭镇、慈孝乡。1958年9月成立枫亭公社,1984年12月改为枫亭镇。古往今来,这里商贸发达,文化灿烂,艺术鼎盛,曾孕育过陈洪进、蔡襄、林亨、薛奕、肖妃、陈迁、林兰友、林肇祺等历史名人。
据载,自宋到清,枫亭登进士第的达127人,任知县以上的112人,有“科甲冠八闽”之美誉。作为仙游历史文化发祥地之一,枫亭素有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有兄弟同科进士,同登相位的;有父子孙三代科第联芳;有兄弟儿子6人均为刺史的……最令人自豪的是“五里两状元”,即从枫慈溪之畔的霞桥到塔斗山之麓的麟山,相距五里之路,自宋熙宁九年(1076)及至元至正三年(1343),在277年间,文武殿试,独占鳌头的状元两名——武状元薛奕和文状元林亨。
枫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多低山,海拔300~500米,大帽山海拔646米,为境内最高峰;东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一般海拔为10~30米,最低处的海滨村,海拔仅5米。该镇域内主要溪流有枫慈溪和沧溪,西部的枫慈溪流域和东北部沧溪流域为河谷平原,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气候适宜,是稻谷、甘蔗和甘薯、水果的主产区,是仙游境内的鱼米之乡。枫慈溪和沧溪这两条溪流的干流总长49.1公里,在境内分别为15公里和8公里,流经镇境东南部注入美丽的湄洲湾。古时福泉驿道穿越枫亭镇境,航海运输兴盛,乡道纵横,交通便利。
被誉为莆田“南大门”的枫亭,是仙游火车站的所在地,经千年孕育,具有丰富的莆仙人文资源,文物古迹天然风景比比皆是。境内主要有塔斗山风景区、溪海汇流、海滨观潮等自然景观;现存文物古迹比比皆是,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中万寿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蔡襄陵园、会元寺、会心书院、朝天寺、兰友祠、麟山宫、宋代古荔枝、肖妃墓等1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沧溪古桥、太平陂、枫港码头、东宅庙、岳帝庙、德星祠、天中玉皇殿等名胜古迹和现代景观。
枫亭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阳光充足,风景宜人,物产丰富,亚热带名优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枫亭自古便是荔枝之乡,盛唐时荔枝是送往长安的贡品,宋代则已是“荔荫十里”。这里走出的一代名臣蔡襄所著《荔枝谱》,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荔枝专著,详实记述了枫亭荔枝品质“兴化军枫亭驿陈紫为最优”。现有植于宋代1株“状元红”,树高13米,主干周长6米,离地面不到1米,衍生17条支干,势如龙幡虬舞,荫地数亩,常年产量750多公斤,大年产量1000多公斤,平均粒重25克,比其他品种重3~5克,是福建省内罕见的大荔枝树,故有“荔枝王”之誉。
枫慈溪两岸还出产唐、宋时曾是稀珍贡品的龙眼。龙眼加工成干果称为“桂圆”,这里出产的龙眼干从当年郑和领航曾泊过的枫亭太平港航运销往江淮、京都及国外,果实品质更优,是滋养壮补佳品,享有“兴化桂圆甲天下”的盛誉。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优质龙眼商品基地县后,发展更为迅速,主要品种有乌龙岭、东壁、普明庵、福眼、油潭本、泗洲本、立秋本、处暑本等。
千年古镇、商贸重镇的枫亭,古时港口兴旺,民间早有流传“要吃山海货到枫亭”,加之为莆仙地区的南大门,受闽中、闽南两地文化的影响,因而形成了既有莆仙文化,又有闽南风采的特色饮食文化。“舌尖枫亭”的美食素以制作精良、用料讲究著称,特色美食更是数不胜数,枫亭糕、海蛎饼、枫亭蛏插、枫亭猪脚冻、跳鱼穿豆腐、水龙麻丸、干焖羊肉、西排肉、糯米糍粑、麦煎等等,都是枫亭著名的美食。其中最著名的当数2017年入选福建旅游美食伴手礼的枫亭糕,它是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驰名的风味糕点。
枫亭古镇的文化底蕴深厚,催生了枫亭元宵游灯、枫亭皂隶舞等璀璨的非遗民俗文化。赏游灯,闹元宵,一直是枫亭人欢度元宵佳节的传统习俗,特别是里人在京城为官的大臣把京城文化带回家乡,促成枫亭灯事更加热闹非凡。明朝天顺年间,枫慈溪两岸出了陈迁、薛大丰、林兰友、徐穉佳四人同师、同乡、同窗、同僚的“一溪四八座”之枫江佳话,约定从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夜,由这四位朝官家乡依次举行夜游灯昼踩街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枫亭志曾收录蔡绦的诗作“香涌太平港,灯耀青螺峰”诗句,描绘了当时枫亭元宵游灯的盛况。
据考证,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始于宋代,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每年从农历正月十三开始至十七结束,它汇集了篝火、社火、放灯、游神、古巫、傩舞等民俗活动,糅合了当地民间的灯艺、曲艺、舞蹈、历史文化、十音八乐、戏剧和杂技等各类艺术,从而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枫亭游灯内容不断丰富,灯艺日臻完善,规模更为壮观,在国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影响广泛,成为枫亭乃至仙游人民引以为荣的历史文明标志。
宋时一度曾属“海丝”起点泉州“清源府”管辖的枫亭镇,拥有1个国家级、2个省级和10多个市、县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特别是境内塔斗山上的“国宝”天中万寿塔见证着“海丝”的辉煌,枫慈溪及沧溪之“溪海汇流”入海口太平渔港、太平亭寺、兰友古街曾经繁盛一时,宋太平桥、元代太平陂等“海丝”资源十分丰富,枫亭的省级非遗“龙舟水阁”融海洋文化、中华传统孝道文化、民间信俗为一体,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都成为倾力打造‘海丝’文旅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
千年古镇枫亭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迸发耀眼的光芒,从盛世李唐的馆驿小站,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千年积淀,发展到现代的港连四海省级试点小城镇,一方热土彩绘绚丽新画卷。如今随着塔斗山公园、九社风电场、3C智慧产业园、枫亭二十四景、枫亭美食街……等港城融合产业项目的强势崛起,枫亭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经济文化发展必将早日跃上“仙游经济次中心”的新台阶。(陈国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