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方言寻根(十)
【发布日期:2019-09-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1.负与妇

负与妇相通。《古文字通假字典》睡虎地秦墓木牍六号:“惊多问新负囗皆得毋恙?新负勉力,视瞻两老。”新负即新妇,媳妇也。东汉·刘熙《释名》:“负又作妇。”《辞海》阿负,犹言老妇。莆仙民间有些家庭称呼祖母或母亲为阿负,音似a wū。清·赵翼《陔余丛考》引用明朝大臣、学者朱国桢语:“近日文章家多用换字法,黾勉曰闵免,尤甚曰邮甚,新妇曰新负,異曰异,须臾曰须摇……此皆可笑。”然而,新负一词,秦朝之前已有也。

2.“煞流面,尺与乌”

谯(qiáo)、诮(qiào)、数(shǔ)、让、呵、斥,六字皆斥责之意。莆仙人说责备、呵斥,有一俗语听起来像“煞流面,尺与乌”。后三字很可能是“谯(或诮或斥)与呵”三个字连缀稍稍变音。谯,古文用“诮”字,莆仙读音似“尺”;斥,《康熙字典》引《广韵》等韵书,昌石切,音尺。呵斥也。《韩非子》:“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任你什么人“谯与呵”,他就是死不悔改。《尚书·金滕》:“王亦未敢诮公。”《吕氏春秋·疑似》:“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让”字亦有责备的意思。所以古文诮让、谯让也表示责问、呵斥。南朝宋·颜延之《庭诰》:“岂但交友疏弃,必有家人诮让。”谯、诮,才笑切。

数(shǔ),责备也。有数说、数责、数落、数让等词。《康熙字典》数,读音似所、暑、朔、速、缩、扫等。让,亦责备也。“煞流面”,我怀疑是“数之面”或者是“数让面”,意思为板起责备的面孔。《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人名)。”《史记·张仪列传》:“(苏秦)因而数让之。”数又叶音先奏切,让又叶音如羊切。所以,莆仙方言听起来如“扫qián”二音,应该就是“数让”,严厉斥责也。

3.咸斥,莆仙音如“咸尺”

莆仙人经常说“咸斥”,指地面或物体多盐分。斥,昌石切,音尺。《尚书·禹贡》:“海滨广斥。”《释文》:“斥谓地鹹(咸的繁体字)。”《明史》:“斥卤不可耕。”

4.加二;加人;加人一等

加二,犹二成。“加”字莆仙读音似高,这是因为现代的a音上古属于歌部,读如莆仙莴苣的莴音。人们说“坐吃山空(莆仙说山崩)”,告诫孩子或别人要勤劳谋生。但是莆仙人也经常说“坐吃折本加一,做吃折本加二(加,音高)”。意思是:在不正常的经济情况下,什么都不做可能会损失少一些,做得越多,损失越大。清·佚名《于公案》:“让到加二,讲定共值银一百六十两。”

加人,欺凌人。莆仙读这个“加”字似gó,音同俄。《论语·公冶长》:“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马融曰:“加,陵也。”

加人一等。《礼记·檀弓上》:“夫子曰:‘(孟)献子加于人一等矣。’”后以“加人一等”指超过常人。“高人一等”则是近当代用法。《古文字诂林》引林义光:“加与戈古同音。”戈,《康熙字典》古禾切,音锅。

5.强强qiǎng qiǎng,勉强

强强,莆仙方言变音如“乔乔”或如“权权”。如:病了这些日,他今旦强强爬起来。唐·卢仝《示添丁》诗:“数日不食强强行,何忍索(要)我抱看满树花。”《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抬身强强起來,状似破车无异。”

6.骤,疾行

骤,上古读音似diù。郑玄曰:“不驰而小疾曰骤。”莆仙人说走路有力而快速,叫“行(走)嘎骤啊骤(diù)”。

7.今年与此番

同事问:“‘就方’荔枝无人摘。‘就方’何意?答曰:“此番”“这番”变音也,谓这一回;今年。南洋平原人们变音似“如番”。又,“者番”亦变音。宋·晏几道《少年游》词之三:“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8.竁粪

竁(cuì),上面“穴”字,下面三个毛。莆仙读催去声,如翠。农民把猪栏里的粪土掘出挑到田里作肥料,这掘粪又叫做竁粪。《说文解字》:“竁,穿地也。”《汉语大字典》:竁,“挖地为墓穴。……又,泛指挖地。”

 9.“鸡叶”以产地名“高凉”为音

莆仙民间蒸红团所用的“鸡叶”,乃高良姜之叶。高良姜又名艳山姜。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草语·高良姜》:“高良姜,种自高凉,故名。不曰‘凉’者,言为姜之良也。其根为姜。”笔者以为,姜性辛热,不宜用“凉”字,乃改为良。高凉,广东茂名也。《三国志》:“延康元年,(吕岱)代步骘为交州刺史。到州,高凉贼帅钱博乞降,岱因承制,以博为高凉西部都尉。”《读史方舆纪要》载:“高凉山,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凉。”自古以来,是南粤名山。西汉至南朝时借助于这座名山的称呼,在山下建立郡县,取名高凉郡(县)。莆仙蒸红团用的“鸡叶”,与“高凉”二字同音,命名自产地高凉。

10.跪(kuěi)“公妈”

跪,《唐韵》去委切《集韵》《韵会》苦委切,音蒯。《说文解字》拜也。跪时两膝着地,腰与臀部直起。跪而以头着地曰拜。比较:跽jì,长跪。渠几切。这个反切音读忌讳的忌,又可以读如gui5,所以“跽”字与瑞、类、泪、位、睡、遂等字同在平水韵去声四置这个韵里。上古无椅子,以两膝着地,坐在脚跟上为“坐”;两膝着地,直身而屁股不坐在脚跟上为“跪”;长时间跪而直身挺腰为“跽”。“跪”与“跽”又统称为跪。莆仙结婚时有“kuei3堂” “kuei3公妈”的仪式。读这kuei3音的正是“跪”字,去委切。莆田山区及仙游读“kuei3”为“kui3”。客家话亦读kui3。(朱祖厚)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