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元沧
先全文照录一封耄耋老人寄来上海的信——
“元沧同志:您好。今天看到拙作《父亲》已刊出,谢谢您的支持。这件事当然使我高兴。我知道您的妻子很好。您和她回莆探亲时,她只留下一点路费,所剩的钱都交给公婆。这是很难得的。您有位好爱人,也令我感到高兴。盼常联系。握手!
郭风 2004.12.13”。
写这封信时郭风老师已迄86岁高龄,我们相识23年光景了。那时,“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举办方《青年报》社,需要一个上海市之外的重量级“领军人物”,于是对“华东六省”内的文化名人进行“扫描”,最后锁定了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郭风先生。大家认为郭老德艺双馨,深谙为文之道,是“主任评委”的最佳人选。我奉报社之命来到福建省作协所在地——福州凤凰池,怀着虔诚联系上了郭风先生,并顺利谈妥相关事宜。“我知道,贵报发行一百万份,是当前青年报刊中的大报。”他说:“培养孩子是大事,我接受你们的委托,感谢你们的信任。”想不到的平易近人,想不到的热情爽快,让我领略到了一种贤者情怀,感悟到了一种良师风范。行文至此,眼前浮现出那次我和家人特地去福州拜访他时亲眼目睹的情景:先是两位军人(料必是军中文学爱好者)上门,拿来了两双适合老人穿的浅口布鞋;接着来了四个少先队员,一进门就向爷爷敬礼、献花。郭老的儿子景能告诉我们,退休后他又是编书,又是定时义务辅导青少年写作,没有好好闲过……
开头那封信中郭老提及的《父亲》一文,是他发表在福建省外全国性报纸上的最后一个作品。当时,我早已从《青年报》调至《新民晚报》。他在赐稿附言中说:“如稿中所述,我的父亲真的非常不容易。在我想他的时候,写下几句对他的感激和赞美。方便请成全见报是盼。”我很快便兑现了郭老之愿,一如他当初爽朗答应担任我们的“主任评委”。为一位著作等身,出过的童话诗集、散文诗集、散文集,累计多达55部,得过首届鲁迅文学奖的前辈大作家发一篇追忆文章,实乃编辑的福分和荣幸,可遇不可求啊。郭风,德高望重,育人无数。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和在推动全省文学发展上作出的贡献,因极其卓越而令当代莆田文坛无人能出其右!郭风,家乡莆田的骄傲!
由他的父亲推及我的父亲。家父读过一阵子私塾,认得半瓢字,毛笔字写得挺好,但写信有困难。诚然,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而劳碌于生计,也够他忙的了。我出外数十载,父亲从未给我写过信。故此,我始终把郭风先生写给我的几封信视为抵万金的“家书”。郭风老师肯定了我的《看山》《看溪》《看人》三篇散文,鼓励我坚持写家乡……
这“抵万金”中,涵盖了如何做人的寄语、如何为文的教导。切切实实的抵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