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2月,他出生于莆田县城的郊区,父母亲给他起个名字叫远翔。汉代刘向《说苑·尊贤 》里说:“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现代汉语的意思是:鸿鹄飞得高飞得远,它所依靠的是翅膀上健壮的羽毛。父母亲当年脑子里或许没有这句子,但名字好听,也寄托着对儿子的美好期望。十几年后,他果然凭借“翅膀上健壮的羽毛”,不停地高飞远翔了。.
1983年7月,未满17周岁的周远翔莆田二中高中毕业,以优异的高考成绩崭露头角,插翅北飞,进入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1988年获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工学硕士学位,留在该院高压研究所工作。
1995年,渴望进一步深造攀登科技高峰的周远翔,得到一个机会,他以出色的业绩和科研成果令人关注,从而获得日本文部省国费奖学金赴日本留学。经过几年的潜心学习和科研,1999年获得日本秋田大学电气电子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受聘日本新能源工业技术发展委员会(NEDO)研究员,在日本工业技术院国立资源环境综合技术研究所工作。
20年前的中国,与日本相比,科技人员的科研条件、生活待遇之差可不是一般的大。在当时的世人看来,他尽可以留在发达国家就业和科研。但周远翔的高飞远翔始终把握着一个度,他明白自己的根在祖国,所学知识和本领理应回馈祖国。
2000年,作为引进人才,他回到祖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他不知疲倦,一心扑在工作中,在清华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天空中尽情翱翔,很快脱颖而出。2004年,年轻的周远翔被破格聘为教授,第二年,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日积月累的雄厚实力,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决定了周远翔的“高飞远翔”。20年来,他一直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业绩卓著,重任在肩。他曾任北京电气工程师进修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高电压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985”和“211工程”高电压与强电磁环境学科平台规划与建设组长、日本新能源工业技术发展组织研究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他长期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实验技术、电介质和电工新技术等领域深耕,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电力科技奖、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等。现为中国科协科普中国能源与资源领域专家、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全国绝缘材料标委会副主任、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科学家。
2017年9月,他被选派到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任党委副书记、院长,为期3年,从此开启了一段不同以往的援疆生涯。两年多来,他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从调整研究生课程设置,到提议实施汉族和少数民族不再分班教学、“同上一堂课”,在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完成了一项项教学改革,转变学院科研现状,传递前沿科研理念。他一家四口分处四地,母亲有时会埋怨他:“你老跑那么远干嘛?”但他想得更多的,却是在仅剩一年的挂职时间里,还能多做些什么。周远翔说,教育的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他希望再尽力多做几件事儿,让学院变得更好。
2019年7月,他获中宣部授予的“最美支边人物”称号。9月16日,新华社记者樊攀、宋美黎以《从北京到新疆,爱拼才会赢——记清华援疆教师周远翔》为题,报道他的援疆事迹。
他也热爱中学时代的母校莆田二中,回母校给学弟学妹作励志和科学讲座,帮助母校做事,参加莆田二中北京校友会活动,在校友中享有很高的威望,2018年,被选为新一届莆田二中北京校友理事会理事长。
周远翔,高飞远翔在祖国的育才科研蓝天之上,心里踏实,前方明朗。(涂雨)
2019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