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仙游县龙华镇貂峰村吴嘉模故居经县镇纪委匠心打造,已辟为“吴嘉模孝廉纪念馆”,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其“孝传天下”“反哺家乡”的风范特别值得推崇。
吴嘉模故居(图1)是吴嘉模先生1958年返乡斥资建造的,土木结构仿清古民居,极具时代特色,占地5108平方米,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是座42间房间、22个大厅的四合院二层楼房。
吴嘉模先生1897年出生于貂峰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1996年去世,享年九十九岁;他育有三子,传下十四孙,现裔孙遍布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他父亲吴宗波,一生勤劳,平凡而高尚;母亲郑氏大度包容,尊老爱幼,孝亲睦邻。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嘉模一生影响很大,他自小孝亲睦邻、勤劳能干,且有抱负。在家时总以诚敬的心对待父母,凡事不让父母操心,每天悉心照顾父母的日常生活,使父母心情愉快;父母生病时,他任劳任怨地服侍,照料父母,为父母分担忧愁和痛苦,一向没跟父母红过脸。
1929年,为了谋生计,意气风发的吴嘉模离乡背井“下南洋”,漂泊海外讨生活,从做苦工干起,历经磨难,后赴印度尼西亚泗水定居,做手工艺生意。1939年起在印尼创办塑料厂,经过胼手砥足苦心拼搏,诚信经营,事业有成,成为一位知名的华侨实业家。
他虽身在南洋,却心怀故土,总想探寻吴氏之根,追溯始祖之源,树望族之碑,立祖宗之传于子孙后代,使吴氏至德宗风代代相传。于是在休闲时,凭家藏有关资料,崇宗敬祖的他用心列成貂峰宗支系统表寄回,企望族人修谱以供参考,还编写了一本《貂峰村史》,为族人的修谱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因而被族人赞为“崇宗敬祖的孝贤”。
他教子有方,言传身教,一家人友爱和睦,将传统孝道代代传承。值得一提的是,他一向对子女有一项严格要求,在外工作时语言的使用随地方语言,一旦回到家里,统统要用莆仙话对话,教育子女记住乡愁,不忘乡音。他经常教育子女说:“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一个连赡养父母义务都不愿意尽的人,不可能去爱别人,去对社会负责,去真心实意报效国家。行善一定要从行孝开始,只有孝敬父母才有可能去做对人民有益的事业。”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世人偏爱玉,我意独怜才。”随着年齿日增,身寄异域的他爱国爱乡之情越浓,特别是迈入晚年后,兴学报国之念弥坚。他认为“钱财”是身外之物,信念和奉献才属于自己的追求,他常说,“自己富了,家乡人民也要共同富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家乡重在人才。”因而,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办实事,为改变家乡的办学条件做贡献。1994年春节,97岁高龄的他偕同在外的儿子不辞辛苦,远涉重洋,返乡探亲祭祖。他千里迢迢,风尘仆仆踏上故土,走访了家乡小学,了解办学情况。当看到貂峰小学旧校舍陈旧破落现状后,对村两委及乡亲们说:“离乡六十余载,音讯鲜通,此次返乡,得晤详情。捐资办学,利在千秋,要使家乡子孙代代贤,兴学助教我先行,吾本尽乡人之责,捐资45万元迁建新校舍,聊表寸心。”
在他慷慨捐资注入下,1994年4月貂峰小学新校舍择址于村部西南面的坑头荷花池南岸动工,当年12月底峻工。由于年事高来回不便,他特地委派三子吴仕年夫妇赶回参加嘉模教学楼和综合楼新校舍落成庆典,当场又捐资五万元为貂峰小学添置教学设备,进一步完善家乡小学的办学条件。如今,宏伟壮观的嘉模教学楼和综合楼环境清幽,景色宜人,实为读书胜地,正如教学楼中央石柱上镌刻的对联:“貂峰择地创下基业世世兴,嘉模建校育出儿孙代代贤”。
其实,思乡心切的他早在1990年就为吴氏宗祠重修带头捐资贰万元。好家风代代传,“上贤下仿”,1996年吴嘉模孙儿吴建立慷慨捐资5万元作水泥硬化主村道;2000年,吴嘉模的孙儿吴建立继承祖父爱国兴学的传统,捐款人民币壹万元续建嘉模教学楼第三层;2007年,吴建立又乐捐五万元修缮嘉模教学楼。此外,2018年,吴嘉模的孙儿吴建立夫妇共捐人民币二十五万元建造貂峰村牌坊,如今现在这座堂皇富丽的貂峰村石大门(图2)矗立在三郊省道的貂峰路口,真是“貂展雄姿万众创新歌盛世,峰开胜景千家圆梦庆和谐。
“传承孝廉美德,涵养清风正气”。吴嘉模乐善好施,一生善举,大爱始终,不愧是行孝尽孝的楷模,又是行善积德的典范,孝感动天,善举留芳,名扬四海,赞誉八方。(陈国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