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古”乃是“发语”
《诗经·大雅·公刘》:“于时言言,于时语语。”语,鱼许切。莆仙读音同举。战国时的毛亨释《公刘》:“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自我陈述叫做“言”,与人交谈叫“语”。古人“言”与“语”意思和用法不同,后世笼统为一。郑玄释“语语”为“语其所当语”,即交谈中说该说的话。《礼记·杂记》:“三年之丧,言而不语。”
莆仙人说某人“发议论”,听起来如“发古”。其实这个人未必是在说古代的事。所以这个“古”音非“古”字。实际上汉语里没有“发古”这个词。“发古”很可能是“发语”也,发议论也。“语”字从言从吾,古时候读音有可能似“悟”“梧”的上声,音同“五”或“古”。睡虎地秦简《日书》乙本《生子》:“丁丑生子,好(喜欢)言五。”甲本《生子》作“丁丑生子,好言语”。《古文字通假字典》注此条目说,五与语“双声叠韵”,说明读音相同。《北史》:“长仁不敢发语,唯泣涕横流。”胡长仁是齐武成皇后长兄。宋莆阳蔡襄《论书》:“当时人物,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落华散藻,自然可观……”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诸如此类,亦皆附物著理,无凭虚发语者,然后益自信予所正定不谬也。”此句意思:像这些东西,也都是依据事实显示道理,没有凭空发语(莆仙音似“发古”),然后更加自信我所校订改正的都不是谬论。
2.“录连神”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意思是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晋·潘岳《西征赋》截取“语怪”二字:“不语怪以征异(博取眼球),我闻之于孔公。”《世说新语》杜撰了很多子虚乌有的小故事,包括曹植写《七步诗》之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世说新语》等小说书时说:“其事非圣,扬雄所不观;其言乱神,宣尼所不语。”宣尼即孔子。刘知几截取了“乱神”二字。莆仙人常常说“你录连神”!意思是:你胡说八道!也可能是截取“怪力乱神”的“乱神”二字与本地话土洋结合产生的俗语。莆仙土语还有“录嘴”甚至更难听的俗语。《汉语大字典》録(录)第14义项:“谈到。”并引用下列两个书证:《篇海类编·珍宝类·金部》:“录,齿也。”清·陈文菘《李延公诗序》:“姓名为当世所(忌)讳,不肯录之齿牙间。”录的这一个义项,很可能是从“录用”意思引申所得。又,《汉语大字典》齿:“谈说;重视。”《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挂)齿。”
3.相譊,吵架也
náo,女交切,喧嚷,争辩。上古拟音为nga:w;莆仙读音如ngáo和ngó,也读作áo,争吵、吵架的意思。唐·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庄子》:“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譊为乎?”它们(指鸟们)讨厌听到人的声音,为什么自己也吵吵闹闹呢?譊譊,喧闹。又,争譊,争辩也。清·姚莹《论诗绝句》之五二:“诗到钟谭如鬼窟,至今年少解争譊。”
4.敥种,敥菜种
敥yàn,《集韵》音艳,以手散物。莆仙读似üo第5声,如敥种,敥菜种。
5.“硬柴硬柴櫼”
櫼jiān,《集韵》将廉切。木楔;木签。《说文解字》:“櫼,楔也。”段玉裁注:“木工于凿枘相入处,有不固,则斫木札楔入固之,谓之櫼。”莆仙木工称木楔(xiē)曰“柴櫼”。櫼音如精。民间有俗语“硬柴硬柴櫼”,本义是硬木需要硬木櫼,才能够櫼得进去。引申谓想怎么做就要怎么做,不肯改变主意。櫼又作签,莆仙借“签”字读音。元·赵孟頫《老熊》:“扶衰每藉(凭借)过眉杖,食肉先寻剔齿櫼(即现在的牙签)。”
6.“琛”字不止二音
朋友两人争论王琛老先生名字读音,一曰似亲,一曰似珍。其实“琛”字读音不止这两个。《说文解字》丑林切,北宋初的《广韵》仍为丑林切,三十年后的《集韵》便作:式针切、痴林切、丑林切。丑,手也,莆仙一读似手(qiu上声),一读似抽(tiu上声),于是“琛”字丑林切,可以切出一音同莆仙的“亲”,一音同莆仙的“珍”。前者是中古以来的文读音,后者则接近上古读音。现当代的古音韵学家们给“琛”字的上古拟音都近似tiem。不少卷舌音字在莆仙都有中古和上古二音,如“珍”字音tīn(上古音),又音jīn(中古音)。莆仙戏《狄青取珍珠旗》的“珍”即读同真。
7.和合,读如“俄岳”
和合,谓和谐相处。莆仙读似“俄岳(goga7)”,读的是上古音。如,这两人大和合。《庄子·知北游》郭象注:“调、偶,和合之谓也。”“和”与“合”二字的汉语拼音声母都是h,但是它们的上古音声母都是g。
8.“笑不露齿”“笑不至矧”
旧时莆仙女人礼仪谚语:“行(音giá)不动裙,笑不露齿。”《礼记·曲礼上》:“笑不至矧,怒不至詈(音同礼,詈骂)。”矧shěn,现代称齿龈,亦称牙龈。莆仙读音同顿第5声,略如duon5。比较:纼zhèn。1.穿在牛鼻子上以备牵引的绳子。2.牵引灵车的大绳子。《礼记正义·祭统》:“纼,直忍反。”(亦有注音为胤、引者。)上古拟音近似dien。莆仙读音同顿。制止牛前进时,“顿”一下牛绳子,应该是这个字。唐·欧阳询《艺文类聚》:“绿水不风,飞轩纼凤。”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如牛之有纼,操之则敛,纵之则放。”
9.火炐啊炐
炐pàng,《集韵》:“匹降切。火声。”莆仙音似pong5。人说动怒为“火炐啊炐起来”,也说“火炐炐着(着,音似朝)”。
10.炬火
火炬,火把。炬火,1.点燃的火把;2.点燃火把。炬作动词,莆仙读阴平gǖ。汉·牟融《理惑论》:“吾自闻道以来,如开云见白日,炬(gǖ)火入冥室焉。”《红楼梦》第十回:“宝玉等六人簪了金花,炬(gǖ)起双辉烛。”举火,是举起火把,与炬火不同。(朱祖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