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具,家私,家伙,家产
《汉语大词典》家具:家用器具。《晋书·王述传》:“初,述家贫,求试宛陵令,颇受赠遗(很多人赠送东西),而修家具,为州司所检,有一千三百条。”家私,家庭日用器物。家,古音歌。家私,莆仙连读似“歌丝”和“歌依”。唐·李商隐《杂纂》:“早晚不点检门户家私,失家长体。”家伙,亦作家火,意为家具、器具、乐器、武器等,是近现代词语,莆仙似乎没有这个用法。家伙用来蔑称或戏谑人,莆仙读音似“叫ho3”。比如,“这家伙(音叫ho3)大有本事”。
莆仙人说“分家尾”,可是古汉语没有“家尾”这个词,“家尾”只是记音。《孟子·滕文公上》:“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东汉·荀悦《前汉纪》:“除家产五十万已上,皆徙朔方郡(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又,“阳成侯刘德(刘邦的曾孙)者,……家产不过百金。”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翛(xiāo,自由自在)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七贵,指西汉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隋末又有七贵,七贵也泛指权贵。劳生,辛苦劳累的生活。
“产”字在平水韵上声十五潸:与潸、版、绾、莞等字同韵。眼泪潸然而下,“潸”莆仙读近似“遂”,似suei第5声。眼泪“遂啊遂”下来。李白诗里“产”与“远”押韵,“远”字莆仙读似hui和huei;版、绾、莞等字在《康熙字典》的反切里都以丸、园、关为韵,其韵在莆仙方言白读里都是ui和uei。可见“产”字在古代也是以ui和uei为韵的,家产读似“家ui和uei”就顺理成章。莆仙的“家尾”其实就是“家产”。
2.“洒点心面”
洒水的洒,莆仙读音似“伞”。洒,又《集韵》先见切,去声,音霰。《礼·内则》:“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即把姜和桂捣成屑,洒(似撒)于其上。洒,莆仙读音同沙第5声。旧时,有客人来,莆仙人煮一碗线面或米粉,其上洒着香菇、紫菜(俗称“乌菜”)、油炒花生粒、煎鸡蛋片,名叫“洒点心面”。面,面部的面,指线面或米粉的上面。通常的礼仪是,客人不吃完线面或米粉,而且只是把“点心面”“料”到一边,没有去吃“点心面”,意在留给主人的孩子们吃。
3.“趋趋走”
趋走,莆仙说“趋趋走”。亦讹作“滤滤走”。《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慢慢行走叫步,快步行走叫趋(qū,七逾切,莆仙读qú),快趋叫走(莆仙音zao第3声)。
4.“骄尚(屎)”
骄尚,骄傲自负。莆仙方言把这个词与土话相结合,讹为“骄连屎”。《后汉书·张衡传》说张衡从小擅长写文章,后游学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5.陷人,莆仙读“降人”
陷,上古拟音近似gam。韵尾m后世变为n。莆仙俗语:“死猪肉陷(音似降)熟分人。”谓卖家为了利益而陷害熟人。《隋书·刑法志》:“无赖之徒,候富人子弟出路者而故遗物于其前,偶拾取则擒以送官而取其赏,大抵被陷者甚众。”《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六》:“生既唯务陷人,死亦为人所陷。”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凡奸邪小人聚财以规利,枉彼以陷人,虽快一时,终必自祸。”降,《唐韵》古巷切,音绛。但是“降”没有“陷人”之义。
6.谄,谄媚
谄chǎn,奉承、巴结。上古拟音似tiom。莆仙方言弱化了韵头i,读上古变音似“托(上声)”,并且与土话结合讹为粗话“托某人卵泡”。《庄子·天地》:“忠臣不谄其君。”清·王念孙《读书杂志》:“谄之言导也,导人以不善也。”《庄子·天地》郭庆藩集释:“道人,即谄人也。”《盐铁论》:“道谀之徒,何足算哉!”导、道与谄的上古音非常接近!还有铲平的铲(chǎn,同刬),莆仙读tio3。阐明的阐chǎn,莆仙亦读tio3。”唐·白居易《严十八郎中在郡日改制东南楼》:“看山倚前户,待月阐東扉。”阐(音tio3)开东窗。如果是拓东扉,“拓”莆仙读tà,拓开东窗。
7.游,又可读泅、留
游,又《集韵》:“徐由切,音囚。”莆仙说“游过河”,“游”就读如“囚(泅)”。又《集韵》《正韵》:“力求切,音留。”莆仙说“游历”,听起来似“游连(第4声)”,也可以听起来似“留连(第4声)”。
8.穷,读音如狂
穷,莆仙读音同狂,有一俗语“穷厝不穷道”,意思是要让出门在路上的人带足够的钱,在家的人比较容易将就过日子。《康熙字典》穷:“又叶渠王切,音狂。《黄庭经》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
9.行、将,出嫁也
行、将都可以作“出嫁”,莆仙都读qiá。《汉语大字典》行,女子出嫁。《诗经·鄘风·蝃蝀》:“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襄阳耆旧传》:“赤帝女曰姚姬,未行而卒,……”姚姬未出嫁就去世了。《华阳国志·后贤志》说《陈情表》的作者李密父亲早逝,“母何更行。”李密的母亲姓何,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了。”《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辆)将之。”卢照邻《狱中学骚体》:“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这两个“将”都是莆仙方言的qiá,出嫁也。
10.灼,灼灼
灼zhuó。《广韵》之若切,音酌。但是莆仙读音似脱,或夺第6声,接近于灼的上古读音。如,灼伤。《康熙字典》的字:“又妇人面饰曰的。《仙经》:“鲍姑以艾灼龙女额,后人效之,谓之龙的。”的、灼上古同音。又,《说文解字》:“灼,灸也。”西汉·东方朔《楚辞·七谏·怨世》:“高阳无故而委尘兮,唐虞点灼而毁议。”王逸注:“灼,灸也。”高阳即是上古帝王颛顼。委尘:沦落尘埃,比喻受到诬蔑。唐虞指尧舜。点灼(zhuó)即灸、烧。这里指受到诬蔑攻击。毁议:毁谤。又,灼,《字汇》:“灼,烧也。”唐·白居易《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灼”读似“脱”。莆仙人说“给沸水灼”,普通话采用北方方言,说“被沸水烫伤”。又,灼,鲜明灿烂貌。《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莆仙读此“灼灼”,音亦近似“脱脱”。南朝梁·王僧孺《礼佛唱导发愿文》:“才高铜爵,词富云台,彬彬,超超灼灼,以斯胜善。”超灼谓杰出;超脱,谓高超脱俗。宋·刘克庄《湖南江西道中》诗:“从今诗律应超脱,新吸潇湘入肺肠。”(朱祖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