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白塘洋尾李氏与妈祖信仰传播(上)
【发布日期:2019-12-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白塘洋尾位于兴化平原腹地,木兰溪出海口。据传白塘洋尾李氏是莆田望族,对早期妈祖信仰传播做出重要贡献,在妈祖文化发展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据文史资料记载:“宋初,莆田木兰溪下游出海口处的宁海镇面对朝朝怒潮,日日惊涛,莆阳南北二洋的农家百姓,祖祖辈辈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居住北岸大鳌屿(今涵江区白塘镇镇前村)的渔民,除了捕捞耕种外,主要以航海经商为生,”地咸耕种少,海熟抵生活。依海百姓祈盼着风平浪静,平安稳定的生活。奉祠立庙,祈求海神庇佑,成为宋时宁海古镇渔民百姓生活中一种特别神圣的行为。商贾居民,虔诚慷慨,无不倾囊捐建,不遗余力,“恢闳祠宇立像奉祀”。

与宁海近在咫尺的洋尾村“东垱(墩)”,有一积善人家,乃承信郎李泮(殿前统制司干李富之父),其人治家有法家资巨富,且世代乐善好施,民间盛传其德。据《白塘洋尾李氏族谱》载,宋哲宗元祐壬寅(1086年),墩上常有光气夜现,乡人不知为何祥?有渔者就视,乃枯槎,置其家,翌日自还故处。当夕,遍梦墩旁之人曰:“我湄洲神女,其枯槎实凭,宜馆我於墩上。”父老异之,告于制干公李泮(李泮“以子富贵赠承信郎殿前制干”),公曰:“此神乃栖也,吾闻湄有其神姑显迹久矣,今灵光夜昭格,必为吾乡一方福,叩神之庇,其在斯乎。”遂募众营基,建庙塑像崇祀。号曰“圣墩”。祷应如响,李公乃舍鱼桁二十四门,于庙前供香灯。又辟田地二百亩于本屿,供祭祀,以答灵庥。圣墩神女祠是由李泮创建,同时,他还舍鱼桁和田地充作庙产。自李泮建圣墩神女祠后,妈祖信仰开始在兴化湾畔、兴化军城周边传播,影响范围很快扩大。

在促成圣墩祖庙受宋王朝赐额上,白塘洋尾李振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宣和四年(1122年),越明年癸卯,给事中路允迪使高丽(朝鲜),道东海,值风震荡,舳舻相冲者八,而覆溺者七,独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樯舞,为旋舞状,俄获安济。因诘於众,时同事者保义郎李振,素奉圣墩之神,其道甚详,还奏於朝,诏以“顺济”庙额。

妈祖的信仰由李氏家族信奉神转为社会信奉神的神格跨越的功臣,当推洋尾李氏保义郎李振。《白塘洋尾李氏族谱》记有他的生平事迹:“振,行十八宋宣和五年偕给事中路允迪使高丽,海中遇风,八舟溺七,神护公舟保全国信,归授承信郎,寿三十九,配陈氏,合葬东厢乌石山。子二:伯辛、伯猷”。李振系白塘李氏肇莆第四世,李振排行十八,李富排行廿七,与李富为堂兄弟,谱中“宋征辟敕授”项又云:“振,允迪奉使册封高丽,而且在往使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北宋时期,福建的海外通商已经相当活跃,穿梭于中国与高丽间的商人尤以闽藉商人为多。由于福建造船业的发达和航海技术之先进。于是宋廷遣使高丽,不仅按“旧例”先期到福建“雇募客舟”,而且“挟闽商以往”。李振“素奉圣墩之神”,又膺选随路允迪奉使高丽,很可能是一位曾到高丽做过买卖的商人,他在奉使高丽归国后被宋廷授以承信郎。路允迪在途中遭风,获一神庇佑,正是由“素奉圣墩之神”的李振向他“备述神妃显应”。路允迪返朝复命之时,便把一路上风高浪急的遭遇及女神妈祖显灵救难一事,奏报宋徽宗皇帝。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皇帝下圣旨诏赐圣墩神女祠“顺济”庙额。皇帝的诏赐是妈祖信仰得到朝廷认可,妈祖从一个小地方的民间信仰直接提升为朝廷认可的信仰,这是妈祖文化发展史上第一个获朝廷赐的庙额,开了官方妈祖信仰之先河。妈祖的神祇地位,出现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妈祖信仰得以迅速传播。

李富(1085-1162年),字子诚,号澹轩。据传,宋高宗建炎初年(1127年),时值国家危亡之秋,主战派李纲致书宗亲李富举义兵抗金。同时,高宗也下诏各地起兵勤王,李富审时度势,毅然慨捐家财,招募兴化子弟3000人,自带粮饷和器械装备,分乘海船几十艘,从三江口出海,船队驶进兴化湾海面时,忽遇狂风暴雨,滔天大浪使将士们呕吐不止,而且随时都有船翻人亡的危险。情急之中,李富率众人跪在甲板上,祈求妈祖保佑。转眼间,浩瀚的兴化湾上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船队转危为安继续破浪北上,顺利进入东海,驶往长江抗金前线。据说李富归乡后特地在浮屿上创建妈祖庙以报答妈祖相救之恩。

李富报效国家壮志已酬,返乡后,亲身感受妈祖护航佑民,拯危救难的慈爱精神,即于圣墩东侧的“浮屿”,独家捐建一处面向圣墩,座东朝西的浮屿妈祖庙,虔诚奉祀,以谢神恩。在李富宣扬下,妈祖的圣迹、信仰从湄洲孤屿沿着内陆港镇,直至郡城近郊,迅速地传播开来。

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李富扩建圣墩顺济庙,“祠宫成为前后二进。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李富深感神女“德被于民,功及于国”,且“神居其邦,功德显在人耳目”。愧疚“宁海常获旦南暮北之便,而无还箭之功。”况且,现今顺济祖庙已面临着“祠宫褊迫,画像彤暗,人心安在乎?”决意“捐钱七万,移前而后,增卑而高”。使重建后的祖庙:“正殿中屿,修廊翼翼,严祀有堂,斋庖有庐”。以其壮观的规模“鼎新轮奂,以答神之庥尔(廖鹏飞文)。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富于捐建祖庙的同时,力排众议,毅然把原庙中已按传统排列百年之久的三尊神祗,作了新的位置调整,移原祀西侧的妈祖像于正中,把原祀的王者像移于左,原祀于左的白面郎移于右。妈祖从偏殿配享神成为正殿主神,这是妈祖信仰的一大突破,极大地提高了妈祖的信仰分量。李富的果断措施,得到好友廖鹏飞的赞赏与大力支持,掷地有声地说出一番令人诚服的道理:“神女生于湄洲,至显圣迹,实自此墩始。其后赐额,载诸祀典,亦自此墩始,安于正殿宜矣。”妈祖神位,终于历史性地在入迁新庙正殿时:“右者左之,左者右之”,彻底改变了圣墩原庙“神女西褊”的现象。《庙记》有述此事,将神女妈祖“安于正殿宜矣”,“昔日泰伯庙在苏台西,延陵季子像设在东西,识者以为乖典礼,遂命改之。”《庙记》又有云:“鹏飞谓李侯之作是庙,不惟答神庥,亦以正序位云。”

李富积极扩建圣墩顺济庙,第一次把妈祖神位从偏西移到正殿之中,也更说明妈祖信仰覆盖面越来越广,深得民众之心,为宋代妈祖信仰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北宋特奏名进士廖鹏飞于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正月十一日撰记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中,有十分明确的描写。妈祖之所以能得到宋王朝的褒封,海隅孤屿的妈祖信仰,取得了万民拥戴,离不开白塘洋尾李氏后人之功矣。这里应该特别强调李泮、李振、李富等人对推动妈祖信仰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妈祖信仰的对外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妈祖信仰起源上,圣墩妈祖庙为兴化军第三座妈祖庙,也一度被崇称“祖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被朝廷赐庙额的庙宇,圣墩祖庙在妈祖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有其特殊的地位。李富对妈祖圣迹的歌功颂德,对其神祗“以正序位”的果断行为,对提高妈祖神祗威望,扩大信仰范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福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