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宓榜书“延寿桥”碣
陈宓榜书“延寿桥”碣跋
陈宓榜书“甘露山”碣 (图/林龙峰)
陈宓楷书“唐孝友林先生之墓”墓碑(图/林龙峰)
陈宓“和喻景山席间作”诗刻
陈宓楷书“白鹿洞流芳桥题记”拓片
陈宓榜书“流芳”题刻拓片
陈宓(1171—1230)字师复,号复斋。丞相陈俊卿四子。朱熹门人。南宋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以父荫入仕。庆元三年(1197)监泉州南安盐税。嘉定三年(1210)知安溪县。七年,入监进奏院。嘉定十一年出知南康军(今属江西),改知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十七年(1224),改知漳州。宝庆二年(1226),提点广东刑狱,不就,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卒赠直龙图阁。谥“文贞”。其著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传世。工书法。真德秀《西山集》载:“陈师复字森严清劲,见者如端人正士在前,凛然起敬。”刘克庄《后村大全集》载:“自蔡公(蔡襄)仙去,里中书学遂绝,近岁二陈(陈宓、陈谠)出焉。崇清(陈谠)宜大字,愈大愈奇。复斋(陈宓)字可至二三尺,而小楷行草端劲秀丽在崇清(陈谠)上。寸纸流落,人争宝藏。至今后生辈结字、运笔十人中九作复斋(陈宓)体。”其存世石刻有:①延寿溪桥头的“延寿桥”石碣。②林桥村“甘露山”石碣。③林桥村“唐孝友林先生之墓”墓碑。④仙游鲤城街道蜚山村松峰寺后岩石上“和喻景山席间作”诗刻。⑤仙游鲤城街道蜚山村松峰寺后残石刻。⑥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流芳桥题记”。⑦江西九江白鹿洞“流芳”题刻。
现综录之,以存史料。
一、陈宓留存莆阳古石刻
(一)陈宓榜书“延寿桥”碣
延寿村南西侧(延寿桥头)存立一通陈宓榜书“延寿桥”碣,右款:“郡守林清之立”,左款:“郡人陈宓书”。下有小字跋文十几行,有大几十字;因镌刻浅,大多难辨识。碑跋录下:“莆田延□流……注干饬石□领□□者……郡侯太清(林清之)……二年□月……”。碣两侧立两石柱,上横跨一石,以装饰、加固保护石碣。两石柱上共刻隶书款:“光绪六年(1880)季春重立”八字。碣高193厘米,宽66厘米。
按:林清之,字太清。其父旻,为九牧林蕴公之裔,由莆徙福州石井。林旻次子。南宋绍定二年(1229)以国子博士知兴化军。后其子微自福州回徙莆田。
(二)陈宓榜书“甘露山”碣
原莆田县文赋里甘露山(今城厢区凤凰山街道林桥村桥尾自然村甘露山)下立有一石碣,为陈宓于嘉定十七年(1224)八月初一手书“甘露山”三字。2013年4月,阙下林委员会向城厢区林桥村征集阙下祖陵“唐甘露林”相关文物时,在一村民的废弃坑中发现此石碣,遂运回妥善保管。
唐贞元间莆田义门(今东岩山下拱辰村)林欑(一作林攒)任福唐县尉。母年老,未及迎而病,欑闻,弃官还。母亡,自埏甓作冢,庐其右,有白乌翔,甘露降之祥。唐德宗皇帝诏立双阙,旌表门闾,蠲徭役,时号“阙下林家”。双阙墓和孝子墓园称“唐甘露林”,为莆田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山因名甘露山。“甘露山”石碣是古代林桥标志性的地标。
陈宓榜书“甘露山”三大字,右上款:“皇宋嘉定十七年(1224)岁在甲申八月丙寅朔”,左下款:“知莆田县事泰宁邹应博立,邑人陈宓书”。
按:清末刘尚文《莆阳金石初编》卷上第65页载:“‘甘露山’碣,碣高五尺一寸,广三尺二寸。在文赋里甘露山。‘甘露山’,‘皇宋嘉定十七年岁在甲申八月良辰’(注:“良辰”二字误,实为“丙寅朔”三字),‘署(注:“署”字误,实为“知”)莆田县事泰宁邹应傅(“邹应傅”误,实为“邹应博”)立,邑人陈宓书。’”
(三)陈宓楷书“唐孝友林先生之墓”墓碑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八月初一,兴化军莆田县知县邹应博修唐孝子林欑墓,请当时莆人著名书法家陈宓手书“唐孝友林先生之墓”墓碑,右上款:“皇宋嘉定十七年(1224)岁在甲申八月丙寅朔”,左下款:“知莆田县事泰宁邹应博立,邑人陈宓书”。
阙下林家二世祖孝子林欑公墓位于莆田市城厢区林桥村桥尾自然村甘露山之左厝后山,称“孝子墓”、“孝祖墓”。因“林欑”与“林葬”谐音之同,当地人称“林葬”。同属“唐甘露林”,为莆田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按:明弘治《重刊兴化府志》、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等地方志书皆记载邹应博于绍定三年(1230)知兴化军莆田县事,记载有误,据以上碑文落款得知,邹应博于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时已在莆田知县任上。
(四)陈宓“和喻景山席间作”诗刻
仙游鲤城街道蜚山村松峰寺后“大飞书院”石刻的左侧(“许伯诩诗”石刻左上侧)留存一方陈宓“和喻景山席间作”诗刻,行楷书,字幅高141厘米,宽70厘米。此诗录下:
和喻景山席间作
仙溪七十里,
半世只闻名。
一日见山面,
千年怀友情。
古匏浮美醁,
清水照尘缨。
霜月亭亭白,
连床语到明。
(五)陈宓题刻(残石)
仙游鲤城街道蜚山村松峰寺后“大飞书院”石刻左侧地上一残石刻,为陈宓题刻,录下:“陈师复(陈宓)复自城来访喻景山,登高冈,挹飞泉,归饮于书堂。霜月连空,觞咏达旦,集者八人,时嘉定二年(1209)十月十三日也。”
按:喻景山,原名峙,以字行。兴化军仙游县人。南宋绍定五年(1232)特奏名进士。创办大飞书院,自任山长,以授徒讲学至终。其与刘克庄、陈宓、陈谠等名士私交甚密。
二、陈宓留存江西古石刻
(一)陈宓楷书“白鹿洞流芳桥题记”
知军陈宓楷书“白鹿洞流芳桥题记”崖刻位于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之南,上畈李村流芳桥东溪边崖壁上。字幅宽163厘米,高176厘米。题记:“新安朱侯(朱熹)在建桥白鹿洞之东南陬,面直五老,溪流绀结,未之名。同游江西张琚、罗思、姚鹿卿,闽张绍燕、潘柄,郡人李燔、胡泳、缪惟一。会讲洞学毕,相与歌文公之赋,得名“流芳”,即揭楣间,因纪岸左。嘉定戊寅(嘉定十一年,1218)四月丙午,莆阳陈宓书。”
(二)陈宓榜书“流芳”题刻
陈宓榜书“流芳”二大字,款署:“嘉定戊寅(嘉定十一年,1218)重五(五月初五,端午节)日,莆田陈宓书”。字幅宽95厘米,高113厘米。此崖刻位于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枕流桥。(吴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