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修笔匠
【发布日期:2020-03-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钢笔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朝气蓬勃的学生、意气风发的知识分子、进城来的农民、着工作服的工人,都爱在朴素整洁的上衣口袋里别一支闪着光亮的钢笔。钢笔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书写工具,老街文具店的柜台上出售各种各样的钢笔。

那时候,文具店有一种普通的钢笔,除了笔套上的夹子是金属,全是塑料,一点不起眼。拿掉笔套,只见笔尖露在塑料外面。旋下笔杆,里面的笔胆是一个软塑料囊,外面包了层金属压管,有个按片,一捏塑料囊会瘪下去。把笔头放到墨水里,捏一下再撒手,就能吸墨。普通中小学的学生大多都买这种钢笔使用,但这种钢笔容易损坏。随着人们对钢笔的普遍使用,修钢笔的手工艺便开始产生。

在老街上有个青年叫吓发,他的父亲一直在老街文具店工作,玻璃柜台里摆放得最多的是各式各样的钢笔,稍微好一点的钢笔,会有塑料盒子包装,如英雄、永生、金星、中华、金龙、解放……等知名的名牌钢笔。购买者绝大部分是机关人员、中小学生。吓发18岁时,被他父亲单位招工,起初仅仅只是卖笔,后来由于顾客有修笔的需求,于是慢慢开始摸索修笔。当时的社会上没有修笔行业,简单的修理技术都是修笔者自已摆弄出来的。

“修行靠个人”,各种钢笔样式不一样,笔尖的类型就多达五六十种。钢笔坏了,大部分是用的人不小心将钢笔摔在地上,造成笔尖遭受重创,修理好后一样好用。吓发在修理钢笔手艺上摸索积累了几年后,才总结了自己的一套修理技巧,不管是笔帽、笔尖还是笔杆,每一样东西吓发都是了如指掌。

吓发为了补贴家用,平时就喜爱摆弄钢笔的他,利用下班时间,在老街的自家门口的拐角摆了一个修笔摊。说是修笔摊,其实就是一个自已动手制作有几层抽屉的小柜台、一个板凳、一块布、一枚放大镜、几支钳子、剪子、镊子等简单的工具,另外,那几层抽屉装着他平日里写信给钢笔生产厂家邮购来的笔头、笔帽、笔尖、软塑料囊,还有笔杆等配件,最下面二层抽屉还装着不能修好被人家丢弃的几十支坏钢笔。

那时修一支钢笔也就三五分钱,每天最多能赚几毛钱,生意好的话,一个月能赚十多元钱,在当时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老街三角埕十字路口人流如潮,好几次,吓发把修笔摊摆到三角埕新华书店的门口边,开展“便民活动”,都被“市管会人员”赶回家。耳濡目染,吓发的妻子也对修钢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吓发工作忙或者生病了,妻子也会披挂上阵,修起钢笔来有模有样。那时,修钢笔的生意很好,几乎整个白天都在不停地修钢笔,有时晚上也要修到九点多。吓发每天修钢笔,一天能修二三十支,最多也就修上四十来支。后来,老街上又出现几个修钢笔的,不过他们是兼职,他们原先是修理眼镜的。

修笔行业干长了,吓发对钢笔有了感情,他修笔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没事时他总喜欢拿出过去保存下来的数百只老式钢笔、赤金笔出来看看,各种年代、各种型号都有。他用自已的行动表达了一个修笔者对民间手工艺的热爱。(李福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