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话说莆田的“土坯房”
【发布日期:2020-04-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有人说,“红砖厝”是莆田古民居的代表,要我说,“土坯房”才是莆田古民居的主流。改革开放前,莆田城乡能有多少“红砖厝”呢?除了江口等一些侨乡外,只有解放前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散落在莆阳大地上,星星点点那么几座。再就是解放后新盖的供销社、粮站等。“土坯房”才是莆田城乡百姓遮风避雨的“守护神”。“土坯房”成本低,冬暖夏凉。它伴随着农耕文化而生,历史悠久,比砖瓦房存在更长远,因为砖瓦房脱胎于“土坯房”。所以“土坯房”才是真正的古民居典范。

莆田的土坯房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夹板(俗称“合板”),一层一层夯起来的;一种是用土砖(俗称“土格”),一层一层垒起来的。在山区、丘陵红土壤地带,一般都是用“合板”一层一层夯筑起来,俗称“红土墙”。夯完一层都要用专制的工具(俗称“刹板”)里外拍平拍实。这是一种有技术含量的力气活,所以要请专业队伍施工。在南北洋平原,一般都是用“土革”垒墙,俗称“土格墙”。

树大分岔,兄弟多了,成家立业,自然要建房分居。于是作为家长,自然要带领全家提前二三年作准备。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攒点粮食,从穿用上节约角角分分,积攒点存粮和余钱。秋后庄稼收成后,趁着农闲,全家齐动员,开始打土坯,俗称“印土格”。先在自家的田地取土,堆成中间敞口的大土堆,里面再灌入水,放进切成10公分左右的稻草秸秆,然后用铁铣将泥和好,一锄一翻将泥放入坯模里,紧接着用模板将泥抹平,后将坯模轻轻提起,离开刚脱的坯少许距离放好,再放入下一包泥。如此往复,一块,两块……一行,两行……一天,两天……经过努力劳作,一排排的“土格”整齐地排列在田地上。几日过后,那些“土格”里的水分已蒸发殆尽,相对结实时,便将土坯一块块地立起来,继续晾晒,待土坯干透变白,再将它们码放整齐,并用稻草席盖上,以防雨淋。然后慢慢运回家,垛在屋檐下。

一块块沉重厚实的长方形“土格”,可以直接垒砌,垒一层,铺一层泥浆,不用耽搁,可以一气呵成。时间一长,“土格”与泥浆浑然一体,既简单快捷,又厚实稳固。土坯墙里外都要用泥浆抹一遍,尤其是外墙。泥浆里要拌些稻草秸秆,更可耐雨淋。厚厚的土坯墙,看着就实在,在屋里可以闻到墙体散发出泥土和稻草的醇香,让人回味无穷。

建新房,印“土格”。全家老少都高兴,虽然秋凉活累,但心里高兴,劲头就足。连孩子们也喜欢跟着去帮忙,一方面是打打下手,一方面是挖泥时还可以顺便抓到一些泥鳅。一家同心协力、喜气融融地劳作,更加深了童年的记忆。劳力多的人家,更是全家出动。他们把多余的“土格”卖给别人,积攒些钱,用来购买建新房用的木料、石料等。

盖房子,俗称“起厝”。莆田人认为衣食住行人生四要中,特别要紧的是住,所以建房的礼俗也特别讲究。

一、择地。凤凰择枝而栖,紫燕觅檐而筑。莆田民间盖房,十分重视宅基地的选择,一般要求四面通风,无遮挡,面前平坦,地下无暗流等。这些其实与建筑学、美学息息相关。

二、奠基,俗称“护地”。莆田人奠基前要选好日辰,再祭祀土地神和鲁班先师。然后由木工、泥工擎线奠木桩,并在门柱子位置的木桩上贴上写着“鲁班先师”的红纸,在大厅中央位置的木桩上贴上写着“姜太公在此”的红纸,在四个屋角位置,放下四块基石,代表泰山石敢当。然后高声唱颂吉祥赞句,并燃放鞭炮。

三、上梁,俗称“上脊”。“上脊”前必须选择好时辰,举行上脊仪式。请父母双全、兄弟多者扶梁,梁正中央贴上菱形红纸,挂上红布和宝袋(内装五谷种、“柴尾龙”等),左右两头还要挂上灯笼。木工领班(俗称“图神头”)要顺梯子爬上去,左手握宝袋,右手悬朱笔,嘴喊“柴尾龙”,站在地面的泥工带班(俗称“土水头”)手握瓦刀轻轻在基石上一点,回答:“石老虎。”房斗(族中威望高的长者)高声唱颂“龙盘虎踞吉时到,朱笔点脊家兴旺”。“木工头”手悬朱笔向梁上一点。这时鞭炮齐鸣,房斗手捧果盘,往四周撒花生、钱币、桂圆干、红枣等,并高声唱颂吉祥赞句(俗称“喊四句”):“梁脊放中心,财丁年年添。富贵万万年,代代出公卿!”赞句颂毕,摆上供品,祈求安居乐业,家庭发达。另外,主人还要预先准备两根盖面椿,椿中间贴上红对联,内容一般是“椿楦并茂,科甲联芳”“春满华堂,财丁骏发”等。一安完梁,就要把盖面椿钉上,然后才可以往两边排椿钉楦。上梁仪式后,主人要举行祭祀仪式,并设宴犒劳建筑工人和亲朋好友及友好邻居。俗称“劳工”。

莆田盖房,一般都用石料砌地基。南北洋平原地带,为防洪水,一般都用花岗岩条石砌地基。石头地基上还要砌上一至五层的红砖,红砖层数根据主人经济条件而定,一般为单数。地基高矮根据地势高低和往年汛期实况而定。只要一动工,亲戚、朋友、族人、邻里都会主动过来帮忙。盖的是房子,彰显的是莆田人朴素的乡情和淳朴的民风。

土坯房堪称莆田古民居建筑的经典,它凝聚着莆田人的汗水与智慧,彰显着莆田人的朴实与勤俭,凝结着莆田人邻里之间朴素的情感。经常让人怀念土坯房的原因,并不是它的古朴,倒是它的独到之处——冬暖夏凉。因为厚厚的土坯墙,保温隔热,让人有如驶入温暖港湾的感觉。

几经风雨,几度春秋。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莆田民居从“土坯房”到“砖混房”,再到“包砖房”;从一层的平房到二层、三层楼房;从土坯墙到钢筋水泥框架结构;从古老的“三间厢”“四目厅”“七间厢”到现代的楼房、别墅。社会发展,住房升级。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文明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土坯房”也被一座座钢筋混凝土的楼房所取代,渐行渐远。伴随莆田人千百年的“土坯房”,已经成为农耕生活的组成部分,沉淀成历史,沉淀成人居文化,融入莆田地域文化。“土坯房”,不时地会在深邃的夜空,闪烁出光芒,给旅外的莆田游子以乡愁上的慰藉,成为他们深情守望的精神家园。那股朴拙之气,自然之风,以及人与人之间那份互帮互助的淳朴亲情,却深深地刻在莆田人的心上。这就是莆田人心中的老屋——“土坯房”。(郑银华)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