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回应
推动服务标准统一
近年来,我市不断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当前,我市民营经济与全市经济一样,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通过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破解当前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在专题协商会上就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作了回应。
我市行政服务中心以“规范、便民、高效、廉洁”为服务理念,于2014年10月起实行市本级与荔城区、城厢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分级管理”服务模式,大力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1+4+N”并联审批等一系列工作机制,极大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全力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该中心共入驻市、区两级部门(单位)100多个,人员500多人,平均每日受理量约4500多件,时限内办结率达100%。同时,中心的一些工作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全国首创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许可“九证合一”,全省首推“社保通”服务平台,全省首创政府采购电子大卖场,全省率先开展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以及“证照分离”“六十三证合一”改革等。2017年,中心被列为全省党建工作现场会观摩点,获得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2018年,中心高分通过国家级行政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验收,并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统一。联合市审改办组织39个市直部门梳理公布市、县(区、管委会)、乡镇(街道)三级审批服务事项统一目录,推进三级审批服务要素“十统一”。同时,注重抓好考察学习成果转化,开发建设莆田市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综合管理平台,对审批服务事项信息进行颗粒化梳理,进一步统一事项基本信息,为下一步“一窗受理”“同城通办”“秒批”和“不见面审批”等重点改革任务奠定基础。
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在原有投资项目、企业开办、二手房转移登记“一窗受理”的基础上,正式实施中心城区(市本级和荔城区、城厢区3个行政服务中心)社会事务类、经济综合类事项跨层级、跨区域“一窗通办”,将54个市、区两级入驻单位整合为5个综合受理窗口、1个综合出件窗口和2个综合咨询窗口,涉及市、区两级审批服务事项633项,有效解决办事群众在窗口之间来回跑、重复排队、重复提交材料的问题。同时,创新探索“一事联办”工作机制,以企业和群众到窗口办成一件事为标准,深入分析“每件事”所涉及的部门、事项及前后顺序、跑动次数、办事环节,并依据行业主管、主办证照、综合受理等情况合理确定牵头部门,变“多件事”为“一件事”、变“多头跑”为“一次跑”、变“多头办理”为“集成办理”。
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制定《莆田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抽调市直及县区单位人员组成攻坚小组,按照相关审批流程图,合理划分审批阶段,将莆田市工程建设项目细分为政府投资房建、政府投资市政、社会投资房建、社会投资工业、小型工程建设、带方案出让等6类,并跟进配套相关工作制度。
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将全市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共计12230项,全部进驻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办理,基本上实现网上统一入口。
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推行错时延时预约服务,以办事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选取医社保、不动产登记、企业设立、公积金等13个高频办事窗口,调整工作日午间错时作息,全时无休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针对所有进驻窗口,启动非工作时间预约收件服务,实现窗口办事时间无“断档”。同时,进一步梳理社区就近可办事项,协调推动残疾人证、残疾人辅助器具申报、一二孩登记/再生育服务、门牌证、老年优待证、火化证等事项集成服务申报,实现社区办事“服务不出村”。试行审批结果免费邮寄服务,真正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实现惠企便民。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管理。建立交易目录、流程环节、服务事项、信息公开四张清单,修订完善《莆田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各方人员守则》,加快推进清单内公共资源平台交易全覆盖,并进一步明确平台各类主体人员服务要求、标准和规范,着力提升平台管理服务能力。鼓励推广应用电子保函,积极协调住建部门取消投标人现场递交保险保函的传统做法,探索开发应用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并将电子保函平台接口向社会开放,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系统软件开发公司对接,实行开发对接成功一家,系统应用一家,有效破解部分工程项目开标现场投标人过多造成开标现场秩序混乱问题。
突出优质高效服务
莆田供电公司介绍了我市用电情况,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及成效,并就调研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作了回应。
●突出省力省时省钱,压减流程环节、接电时间和办电成本
压减流程环节。10千伏及以上大中型企业办电环节压减至4个以内,高压增容未涉及外部线路工程的客户办电环节压降至3个以内,160千瓦及以下客户办电环节压减至2个以内。与市行政服务中心联合推行二手房过户“一窗通办”服务,率先与不动产权登记中心实行水电气过户同步并联办理。推行“互联网+”营销服务和“一码办电”,减少客户临柜次数,客户扫码即可办理所有用电手续,实现3项复杂业务“最多跑一次”,18项简单业务“一次都不跑”;全面推广微信、电e宝等多种智能交费方式,新装用户电子渠道使用率达90%以上。
压减接电时间。明确全年接电时间压减目标,10千伏、400伏非居民客户用电报装平均接电时间分别压缩至58 天以内、7天以内。推行10千伏专线及以下供电方案“一岗制”审批,630千伏安及以下客户供电方案现场勘察后直接答复。免费为客户提供10千伏用电工程典型设计及《工程图审、验收常见问题汇编》,减少客户竣工报验时长。截至6月25日,10千伏高压业扩累计送电332个,容量26.19万千伏安,平均流程时长38.5天;0.4千伏业扩累计送电13244个,平均流程时长3.6天,时长分别同比下降56天、3.5天。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等23个重点项目均按期或提前投运。
压减办电成本。落实各种降本政策,2019年7月1日起,全省一般工商业电价再降4.33分,2019年已累计完成2次调价,累计降价6.49分,已实现电价平均下降10%;2019年4月起全面放开160千瓦及以下客户采用低压接入电网,明确100千瓦以下除路灯以外、100-160千瓦除路灯和居民以外,客户均可采用低压接入电网,减少客户办电支出,办电成本从原来应由客户出资的20万元左右降至2830元,累计为客户节省成本540.265万元。2019年投资500万元,超前规划配套电网,10千伏公共电网建设到客户红线附近,省级及以上园区新增客户供电线路建设至客户进线端,已惠及20个企业客户。助力企业节能降耗,引导大中型企业客户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向企业客户提供能效诊断、节能咨询等综合能源服务,实现降本增效;试点上线“共享电工”平台,提供用电设备代维服务,降低运维成本,解决客户用电后顾之忧。
●突出优质高效服务,加强创新服务、协同管控和监督评价
加强创新服务。推行重要大客户 “三个一”服务,即专属客户经理一周一互动、中层干部一月一联系、公司领导一季度一走访,从被动服务向主动上门服务转变;成立“创世纪、赛隆科技”等大项目“1+N”服务团队,集约运检、基建、调控、营销专业技术骨干,全程推进大项目用电服务。推行网格化综合服务,构建低压客户“台区经理制”和高压客户“专属客户经理”,前端业务由“片区经理、台区经理、客户经理”一站式服务,提供用电代办、业务指导等“一揽子”方案,实现服务零距离;后端业务由营销、运检等专业全方位支撑,设立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监督管控业务全过程,改变以往单一专业处理客户诉求的模式。公开电费电价、服务流程、作业标准、承诺时限等信息,畅通营业厅、手机APP、95598网站等客户诉求渠道,加强95598电话回访,及时掌握客户体验,推动各项措施落地。
加强协同管控。强化政企协同与内部协同,深化本部业扩联合中心和四个业扩分中心,开展业扩项目全过程跟踪。建立政府重点工程及“五个一批”项目对接机制,招商阶段即与市重点办、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对接,获取项目前期信息,提前做好电网规划布点,公司领导定期与县(区)领导班子举办会商会议,明确工作重点和进度安排;项目实施阶段,公司对重大项目建立微信群,和政府、客户实现无缝对接。内部业扩联合中心每周定期会商,统筹解决项目进程难题,每月定期向市、县区政府呈报业扩进展情况;项目投产之后,继续帮助客户做好相关业务培训和后续用电咨询、代维等服务,解决客户后顾之忧。
加强监督评价。开发业扩全流程信息管控系统,公开配套电网工程和客户工程建设全过程。开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推进机制,对重大工程涉电项目实行限时完成;推行业扩项目“三色管控”和“三级预警”机制,特级项目纳入班子周例会管控。构建覆盖办电全环节的评价体系,发挥公司运监中心及第三方全流程监督作用,对所有项目开展服务回访,对服务管理不到位的部门在公司早调会上通报,通过问责倒逼提升管理。公司领导定期督导基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现场业务人员进行考问,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