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一把小铁锤 敲出大产业
【发布日期:2020-06-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金珠宝城已显雏形




 



埕头街




 

在黄金珠宝业内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国内经营黄金珠宝零售的从业者中,十个珠宝商有七个是福建人,而七个福建人中,有五个是莆田北高人。据了解,北高镇人经营的珠宝终端零售店遍及全国,数量达3万多家,年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北高人倚仗着老祖宗传下来的黄金加工手艺走南闯北,用一把小锤子、一个铁墩子、一把小天平,敲开了一条“黄金路”。凭借着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精神,经过一代又一代“打金人”的不断努力,成功打造一个年产值千亿的“黄金帝国”。

今年年近百岁的埕头村村民叶仙芳是第一个“打金”人,由于其热善好施,将自己的打金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诸多乡里人,在当地有“打金鼻祖”之称,也为埕头村被“打金人”称为“黄金起源”村奠定了基础。目前,埕头村全村6000多人中,有90%的村民都在从事黄金珠宝相关的行业。

2017年,叶仙芳将自家老宅改造为全省首家微型民间黄金珠宝博物馆,为助力当地打造黄金珠宝特色小镇提供了历史与文化的支撑。走进该博物馆,宛如走进一部黄金珠宝发展的史书中,馆藏中那一件件老物件、老工具和一张张老照片,似乎在向来访者述说着那一段段曾经的光阴故事。

一代匠师引领数万弟子,四两小锤打出千亿产值。据介绍,叶仙芳生于1926年,由于埕头村地少人多,年轻时他外出谋生,在江口、灵川、忠门等地以挑担补锅、铸造铜瓢等为生,闲时,他开始专研银饰加工技术,从此开始云游四方,以银饰加工手艺谋生。1970年,叶仙芳携徒复出,一路南下广东,收取民间散银,打造首饰,并成为当地的名匠万元户。1976年,叶仙芳卸甲归田回家,从此他终年免费授徒,改革开放后,叶仙芳的技艺一传十、十传百,学徒遍及北高全镇,成为当地乡亲外出致富的起步本钱,对于家境贫困的徒弟学成外出时,他还会赠送路费和打金工具一套。叶仙芳仗义疏财、济贫扶困的精神名满乡里,也被一代又一代“打金人”所传扬。

据同行的埕头村支部书记叶少武介绍,当地村民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大规模外出闯荡谋生,进入打金阶段,历经整个80年代,此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埕头人从银饰加工发展至黄金珠宝加工,从师徒出行发展到三五成群,从走街串巷发展到开店经营,从来料加工发展到品牌加盟,再到自主品牌的创立,从乡村小镇发展到全国各大城市,最终形成可观的产业。

采访中,目前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开设品牌金行的老“打金人”翁万寿正带着客人也在该博物馆参观,他说,看了这么多老物件,勾起其内心深处深埋的回忆,一个小小的黄金珠宝博物馆,承载着一代代“打金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像是一部见证黄金珠宝行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史书,作为老“打金人”,一个皮包,一把小锤子、一个铁墩子,两件破衣服,怀揣百十元零钞,就是第一代“打金人”的全部家当,风里来雨里去,走街串巷,一路吆喝,过着居无定所,饱一餐饥一顿的日子。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打金人”早已告别了纯手工加工和“散兵游勇”式的经营模式,进入机器加工和品牌经营时代,不再需要靠嘴吹烛火、手敲铁模加工,转而升级发展为蜡模具批量生产和含有纳米元素的3D、5D的新款式、精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0000多家由北高人经营的各大品牌黄金珠宝行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年产值超千亿元,从一个小乡村到遍布全国,从走街串巷到承包加工、临街开店,再到创立自主品牌,黄金珠宝行业的发展历史也是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佐证”。北高黄金珠宝城管委会主任许文学告诉记者。(时报记者 翁志鹏)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