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昔日“黄土地” 今朝“绿希望”
【发布日期:2020-06-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凌明信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近年来,莆田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全市上下戮力同心,补短板、调结构、想方法,造血式开展好扶贫帮困,脱贫攻坚战报频传,高站位、高速度、高质量做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莆田答卷”:全市8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8972户28330名贫困人口,在2019年底全部如期实现脱贫。

这是一幕幕让人不能平静的回望!

红墙青瓦燕翘脊,龙蛇舒展春潮起。花晴蝶飞逢太平,击鼓吹戏唱新曲。

如今,老区村不但脱贫摘帽,有的还从以往的“空心村”蝶变成“绿富美”,老区人民正在同全市人民一起前进在追梦大道上。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市、区老促会的助推下,白沙镇东泉老区村被列入全市老少边岛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2017年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的脱贫摘帽。图为该村生态农业基地。        (宋颖/摄)

 

生动实践:老区奔小康跑出“加速度”

 

5月21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王玉宝会长、常务副会长梁国章冒雨前往涵江老区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慰问庄边镇上院等村老区困难群众。   (宋颖/摄)

 

海平岸阔舟行疾,风正帆悬一路歌。“红色”摇篮正在焕发出“绿色”崛起,带动了老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初夏时节,大山青翠,夏花弄影。自五一长假正式开张后,仙游县社硎乡田利村农特产品展示中心,借助“红色基因”带动乡村振兴的“聚人气”效益。在短短的半个月内,销售金额已经达到五十多万元,奏响了发展“红色旅游+生态”的“绿色乐章”。

田利村曾是闽中特委机关长期驻扎地,但因交通不便,没有特色产业,是典型的“空壳村”。近年来,在市委组织部挂钩帮扶和木兰社区党委山城联动共建下,这个总人口530多人的革命老区基点村,砥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志气,村里积极打造特色产业,用“业”发动脱贫引擎:发展油茶、生态米、猕猴桃和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打造了红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和绿色发展的鲜明特色,带进了游客,送出了土产品,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助推了乡村振兴。

青山巍峨,云蒸霞蔚。雨后的常太镇环库区村洋边村,小洋楼、别墅随处可见,显得格外秀美。几年间,依靠一颗枇杷撑起一个致富传奇,洋边人“用一粒粒枇杷垒起一幢幢别墅”,村里90%的人家都盖上了新房,村里开通环库公路洋边路段柏油路6.5公里,硬化村道5条7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又踏层峰望眼开,且待风景扑面来。洋边村、田利村的崛起,只是一个老区乘风破浪启新程的缩影,一个老区加速奔小康的生动实践版本。

 

精准施策:星夜问民情托起“绿富美”

 

 

书峰乡兰石老区村打造知青文化园,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锁定目标,靶向发力,围绕饮水安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安全保障、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低保兜底、整村推进,高瞻远瞩地构建出台了《关于做好革命老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7个方面33条具体支持举措,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强劲的举措,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物质生活更加充裕,精神生活更加丰盈。

建言扶贫脱贫攻坚,助力民生福祉改善。

脱贫攻坚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第一民生工程。市政协履职步伐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步合拍、同频共振,为了共同推进这项工作,市政协经过党派、界别和委员的充分酝酿,选择“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这个议题,接续调研,接力建言。有关促进扶贫信息共享、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强化基本保障和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等一系列协商成果,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增添了思路,许多意见建议已转化成具体举措。人民政协网以“福建省莆田市政协持续建言精准扶贫”为题,进行了典型宣传。同时,市政协还开展“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助推我市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组织委员深入各县区,通过座谈、走访、蹲点、考察,提出一系列乡村振兴的战略建议,为老区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市委主要领导对议政调研成果表示赞赏。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全市上下深入践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群众的冷暖念兹在兹,他们亲自参战督战,将责任压紧压实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各环节;各级各部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滴灌,大力促进各种政策向老区贫困村聚焦,各种资源要素向老区贫困村聚集,各种扶贫力量向老区贫困村集合,补齐老区贫困村脱贫攻坚短板,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全市组织38位市(厅)级领导挂钩联系38个乡镇、挂钩帮扶38个贫困村;县区组织50位县(处)级领导挂钩帮扶50个贫困村,发挥领导牵头协调、督促推进作用。

幸福的花儿在奋斗的梦想中绽放。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吃着家常菜,叙着家常话,同群众亲如一家人。挑灯话桑麻,星夜问民情,干部群众共同打开产业扶贫的突破口,找到了脱贫攻坚的金钥匙。

李俊华是市派仙游县书峰乡兰石村第一书记,驻的村老百姓觉得他就是英雄,而驻友们说他是“扶贫脱贫班的班长”,象魔术师善于“无中生有”,把兰石“玩”出了名堂:他率先成立乡村发展智库,邀请屠呦呦诺贝尔奖团队主创科学家巢志茂、日本千叶大学博士后李丹等8名专家把脉兰石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他充分挖掘老区村红色历史,带领村两委,把一个年久失修的旧大队部,打造出福建省第一个以知青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他对接片仔癀枇杷叶茶生产厂商,吸引外来客商落地,把一个杂草丛生废弃20多年的旧校舍,打造出一处集文创观光的产业工厂,让老百姓有收益,也改变了人居环境;他集聚多方力量,打造特色兰石旅游IP,引爆乡村旅游热点,把整个兰石村规划出四大景区,生成四大旅游线路,使兰石村成为莆田市十大文化旅游重点建设村、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村、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莆田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意见》和帮扶政策,为老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为老区乡村振兴发展夯实了基础。为了让这些暖心举措落地生根,全市各部门闻令而动,仙游县实施“精准扶贫——莆商在行动”方案,以“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意”帮助挂钩村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而荔城区率先启动阳光“1+1”牵手计划,使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推动老区发展成为一项长期行动。

“仙游实施的这个方案,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老区精准扶贫工作,各乡镇抓真、抓实、抓准扶助贫困村,对接好莆商企业,确保脱贫项目有形有效。”市海外联谊会秘书长许益斌说道。

 

产业振兴:“红原色”调出美丽画卷

 

仙游县书峰兰石革命老区村发展的民宿经济红红火火。

 

“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采取跳出扶贫看扶贫的工作思路,抓基础、强产业、促增收,不断提升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生态思想,构建多元化项目发展新格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得实惠、共发展。”市老促会会长王玉宝介绍,除了政策的扶持,我市还立足革命红色遗址遗迹和自然资源生态优势,深入挖掘革命历史,加大红色旅游资源扶贫开发建设力度,积极打造红色阵地,发展革命老区红色旅游。

产业是扶贫的“硬核”,关键要为老区输血、造血、生血,发展特色产业。红色旅游不能仅停留在革命遗址展览、革命烈士英雄事迹的平铺直叙上。如何把“红原色”调出彩?

我市着眼老区的资源禀赋、功能定位,找到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抓重点、补短板,描绘出一幅老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做好“红+红”(红色资源+红色阵地)、“红+绿”(红色资源+绿色发展)、“红+古”(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等组合文章,发展老区乡村旅游。一大批革命老区村如涵江坪盘村、澳东村、城厢岭下村、马院村等,因地制宜建起各具特色的新社区,充分挖掘红色革命史迹内涵,并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开辟乡村旅游线路,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老区村也蜕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昔日“红土地”,今朝“绿希望”——时间如巨椽之笔,书写着历史奋进的轨迹。地处群山深处的马院村,锚定红色旅游和绿色发展两大主色调,古民居、玫瑰园、“忘忧谷”、纪念馆,所有的这一切铸就了“缤纷四季,乐享马院”福建亲子游第一村的品牌。一排排特色小院,透出莆田传统特色,群山叠翠,碧水荡漾,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每天中午时分,村里的老人们纷纷前往“幸福食堂”,只要花两块钱就能吃上一顿营养午餐……

棹影瀚波齐冲刺,兰溪逐浪共奋楫。千峰图画收诗卷,笔墨龙飞书壮志。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莆田努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全面小康社会发起最后的冲刺。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