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林锦堂
七月,属于红色的季节。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第99个纪念日。在这个红色的季节里,我们踏上红色的旅行,探访闽中革命史纪念馆、仙游革命纪念馆、中共仙游第一个党支部遗址——上宫支部,感受过去的峥嵘岁月;追寻大洋乡“闽中革命司令部旧址”、麦斜岩“中国工农红军108团革命遗址”,寻踪那些红色记忆……初心不灭,勿忘来时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缅怀他们,一起去追忆寻味红色的旅踪,以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闽中司令部革命遗址
仙游革命烈士陵园
中国工农红军第108团
中共上宫支部
麦斜岩革命遗址
英雄史诗树丰碑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座落于莆田城内南门路烈士陵园内的闽中革命史纪念馆,自2000年4月开馆以来,承载我市革命传统教育任务。该馆总建筑面积1041平方米,馆内设有十个展厅,记录着从1926年至1949年闽中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斗争历史。
位于仙游县鲤南镇柳坑社区虎啸山的“仙游革命烈士陵园”8个大字,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将军的亲笔题词。仙游革命纪念馆设在园内,馆内展出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仙游人民革命斗争情况的图片300多幅和部分革命文物,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生动展现仙游人民在中共闽中地方组织领导下,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顽强斗争的光辉历程。
恢宏的历史,往往浓缩于一个个细节之中,犹如“年轮”,勾勒出事件的轮廓。在这两个纪念馆里,珍藏着历史厚重的画卷,以照片、图表、模型等形式,形象地再现出闽中革命的历史。那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塑、一件件满载沧桑的实物、一段段催人泪下的文字,都悄然记述着那个硝烟年代轰轰烈烈的历史。
革命火种永相承
回望历史,从屈辱、血泪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坚持正义战争的坚韧品格经受住了历史的洗礼。凝固的历史,不朽的精神,依然沸腾。1926年1月,中共莆田支部创始人陈国柱,召集陈天章、陈兆芳、吴承斌、吴梦泽、陈德来等5位思想进步的学生,在哲理中学钟楼上二楼宿舍内开会。陈国柱代表党组织接收他们加入青年团,同时宣布成立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这是闽中建立的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从此,在莆田揭开了革命斗争的序幕。
为了迎接一个崭新的黎明,残酷的革命岁月里,陈国柱用生命守护着革命火种的延续。1926年9月,在哲理中学任教的中共莆田支部书记陈国柱带10多名学生,游走在仙游县游洋镇东北部上宫兴角山时,吸收了林锦棠、林兰士、林布庭、林玉赞为预备党员。1927年春天,陈国柱被莆田国民党右派追捕,秘密转移到了上宫隐蔽,并发展了6名党员。当年4月,中共上宫支部在游洋镇兴山村馨山书院正式成立,点燃了仙游革命的火种,标志着仙游革命斗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27年年底,陈国柱以教书为掩护,成立了中共仙游县委,抗战期间,领导全县民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为仙游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馨山书院,始建于宋代,历经多次重修得以保存,成为古时莆、仙、永三县山区士子负笈求学的学府,1898年戊戌变法后改为馨山小学堂,五四运动后改称兴山小学。兴山村与莆田常太接壤,交通闭塞,是当时开展隐蔽的革命斗争的理想场所。2019年,仙游县政府投资了200万元,对旧址进行翻新,不仅增加了新展厅,还在旧址前扩建了广场和生态停车场,设立两个展厅用于陈设当年抗战、革命的历史资料和照片。目前,上宫支部已被确定为省、市、县党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胜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峥嵘岁月今犹在
红色七月在路上,不灭初心念党恩。循着当年红色路线追寻,当你来到大洋乡“闽中革命司令部旧址”、麦斜岩“中国工农红军108团革命遗址”,已是走进金戈铁马的历史烽烟,追寻工农红军的红色起点,赓续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
闽中革命史诗碑园位于群山环抱的涵江区大洋乡“闽中革命司令部旧址”围墙外。解放前,大洋乡是南方8省15个红色游击区之一,是莆田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至今在大洋乡还存有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坂洋村条腾际革命遗址和宗兴村灯炉赛革命活动遗址;瑶山村贵峰岩地下兵工厂遗址等。历史上曾有6000多革命者常年活跃在大洋,而且保留着许多革命史诗。
大洋“闽中革命司令部旧址”,经过多次重建、修缮、扩建,如今的闽中司令部纪念园不仅基础设施完善,且已建有革命历史陈列馆、纪念碑、纪念亭、革命史诗文化长廊、培训中心、南主轴广场等,初步形成集会议培训、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参观旅游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纪念园现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每年有1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许多单位上党课,或举行入党宣誓仪式或进行“红色”旅游等,都选择这个地方,重温红色精神。
麦斜岩红色旅游景区位于仙游县城北部35公里的钟山镇麦斜村,海拔1006米,是仙游的四大景点之一。麦斜岩不但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而且是中国工农红军108团的革命遗址。
1927年,中共福建省委派邓子恢同志来莆仙指导仙游县委建立革命武装,掀起武装斗争高潮。在组织游击队袭击西区(今大济镇)民防团胜利后,仙游县委即将游击队转移到麦斜岩,组建了仙游地方武装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108团,林植任政委,黄英任团长,蔡园任没收队长,20多位青年加入了队伍。108团成立后积极投入革命斗争,与闽中游击队一、二支队密切配合,凭借险峻地势开展游击战争,征战于莆仙、永泰等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革命精神代代传
追忆峥嵘岁月,翻阅历史画卷。陈国柱、邓子恢、陈天章、王于洁、刘突军、苏华、杨采衡、曾镜冰、罗迎祥、黄国璋、林汝楠等革命先辈,先后在闽中大地上点燃革命战争的薪火。无数的闽中铮铮儿女接续革命的火种浴血前行,涌现出像黄梦喜、黄国榆、黄国标、黄国妹一家人,用热血铸就“一门四烈士”的丰碑,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让人情不自禁发出深深的感慨和敬意。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历史的传承仍在不断延续。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红色莆田宝贵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力。仙游县依托中国工农红军第108团旧址,挖掘红色旅游景点,突出“红墙、红灯笼、红色之门、红军洞、红色纪念馆、红埕、红军亭、红军菜谱、红色帽子、唱红歌”红色旅游主题,充分发挥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功能,激发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涵江区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生态旅游相结合,致力打造大洋乡等红色旅游品牌,深挖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的旅游线路,开辟了“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品红军饭、扮红军角色”等系列体验活动。
目前,全市已认定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旧址、中共仙游上宫支部旧址、外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浙闽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陈国柱故居、王于洁烈士展览室、仙游革命烈士陵园等各类革命遗址共有200多处。这些革命遗址资源,擎起一部波澜壮阔的莆田革命史,构建了莆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的党史教育基地群,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