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此心安处是吾乡——《奋斗的足迹:莆田人谢敬通》诞生记
【发布日期:2020-07-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涂石

 

那是2014年10月12日吧,我根据会议通知,乘车前往中山南路1551号三山会馆参加莆田二中上海校友会。校友会会长黄良汉对我说:“你今天来,我很高兴。”接着他同我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谢敬通,莆田埭头人。

谢敬通,1929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常年是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只靠吃山芋渣充饥。七岁,他上埭头小学。小学毕业后,考上莆田东山职业学校,父母不惜卖掉绿豆种子供他交学费。东山职业学校毕业后,他考上福建省高级工业学校土木科。1949年福高毕业后,他响应莆田县人民政府号召报考福建省警务干部学校,结业后被分配到泉州海防局从事侦察工作。1953年,奉调福建沿海修建碉堡。1958年,他在职考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1963年8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5年大学本科毕业。这期间,他被南京军区授予“建军先进分子”二次,三等功三次。1978年,南京军区派柴书林将军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谢敬通作为技术专业人员,跟随柴书林来到上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工作。1983年,他就地脱下军装转业,1984年2月,他被上海市汪道涵市长委任为上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从1984年至1993年,一干就是近十年光阴。1993年12月退休之后,他选择人生的第二次创业,转任上海三维工程建设监理公司董事长。1999年公司转制为股份制企业。他刚到公司上任时,挤公交车、骑自行车,一家一家跑业务。艰苦创业,其中的甘苦一言难尽。在谢敬通和三维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公司从单一的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发展到集工程施工监理、工程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咨询等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全国闻名企业。公司从成立之初仅有7名员工,发展到至今拥有1200多名专业人员;合同金额从1999年的5.9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5亿元。

谢敬通那年已是86岁的老人了,本可居家颐养天年,享受人生,但他一刻也停不下来,一心只想为家乡莆田做些有益的事。他在先前已为家乡莆田市埭头小学、莆田市第十一中学捐款400万元的基础上,继续把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500万元钱捐给莆田市教育局,留作每年教师节颁发一次的“莆田市青少年敬通奖”。此奖为长期奖,将每年安排20万元,用于表彰莆田市中小学新时代好少年200人。莆田学院建校时谢敬通也曾为它捐款50万元。目前,他还要在自己家乡埭头镇捐赠一座图书馆,设立一项奖教助学奖。

谢敬通有三个女儿,他教子有方,个个读书成材,事业有成。然而,他的小女儿却因一次偶然事故,不幸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悲痛。他化悲痛为力量,擦干眼泪,挺起腰杆,一心一意地继续自己的事业。他说:“我一生平平淡淡,但努力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退休后经商办企业,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而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尽责任、做贡献;现在年纪大了,心系故乡,一心为家乡做好事则变成我终身的追求。”

黄良汉如数家珍一般地将故事讲完。我问:“这个人是共产党员吗?”黄良汉回答:“当然是中国共产党员,而且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禁不住追问:“黄老师,你什么时候,当面给我介绍一下,让我认识他一下。”黄良汉回答:“好呀!现在我就让你见到他!”不一会工夫,黄良汉领来了一位身材魁梧、红光满面的长者,笑嘻嘻地同我握手。我对黄良汉说:“谢敬通同志也是我们莆田二中的老校友吗?”黄良汉回答:“谢老一直关心莆田教育事业,不停地为莆田教育事业捐款,这不十分自然地就成了我们莆田二中的老校友了吗?”说得我们三人同时开怀大笑起来。

2015年四五月间的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黄良汉的一个电话。他说:“涂老师,你赠我的两本大著,我已一一拜读了,你的文章有见解,理论性强,文风朴实,言之有物,令我获益匪浅。”我忽然想起,几个月前我赠送给他我刚刚出版的《源头与土壤》和《读书的艺术》两本书。接着,他转而问我:“你感到谢敬通的人生经历,可不可以写成一本书呢?”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完全可以。他的传奇人生是对青年一代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一部生动教材。”黄良汉对我说:“涂老师,你既然有这样的感受和认识,那么我们一起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好不好?”我回答:“好!”

2015年9月16日上午9时半,黄良汉来寓,接我前往澳门路356号三维大厦20楼A座三维公司办公室同谢敬通见面。谢敬通看到我,十分客气。彼此握手问候,各自就座后,我仔细打量起他来,他身高1米78左右,身材魁伟,穿着笔挺的紫红色衬衫,脸带笑容。87岁的人生,故事生动,他准备出一本传记。黄良汉希望我为谢敬通写这本传记,谢敬通还想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传记。

2015年9月26日上午7时半,我乘公交车前往澳门路356号三维大厦20楼A座会议室听谢敬通谈生平,这位从木兰溪畔走向玄武湖,又从玄武湖来到黄浦江畔,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国防科技工作岗位上辛勤奔波的人生经历,其故事内容既丰富又充实。从上午9时开始,一直讲到下午5时止。

听了谢敬通的生平自述,联系到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又马不停蹄地为家乡莆田教育事业来回奔跑,既耗费时间又耗费金钱,实在令我感到难于理解。上海、莆田两地相距1000多公里,对于一位老人来说,毕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一年总要往老家跑两趟呢?我带着这个问题问谢老,谢敬通回答我:“我穷苦出身,父母养育了我,他们生前,我从事国防科技工作,成年累月在工程工地工作,无法赡养老人,现在他们已经过世,每年清明我不该回去扫墓吗?我用自己辛苦节省下来的几百万元钱在莆田设立了青少年励志奖,每年教师节我不回莆田颁奖能行吗?我心系家乡,一心只想为家乡做些好事。在父母墓前,在家乡父老面前,不为他们做些什么,我总觉得于心不忍,不做放不下我这颗心。”听了他这番发自肺腑之言,我肃然起敬。谢敬通对我说,这本传记,为了做到文字流畅,风格一致,最好由一个人来写。他想要请我来写,我考虑到写一本书,工作量大,时间长,自己年纪大了,时间和精力都够不上,因此,委婉地辞谢了。之后,我从有关资料中,寻找到莆田作家郑国贤;我想约请郑国贤为这部传记执笔。

2015年10月14日上午9时,在黄良汉陪同下,我同谢敬通一起乘高铁返回莆田。当天下午,我们就找到了莆田市教育局局长郑祖杰。郑祖杰答应联系郑国贤为谢敬通写传记。

10月15日上午9时,郑国贤到达阳光假日大酒店905室谢敬通寓所客厅,愉快地接受了谢敬通的邀约,答应撰写他的传记。谢敬通对郑国贤接受写作任务,非常高兴,为提供作者写作的工作环境,在郑国贤写作期间,谢敬通还特地邀请他住进上海延安宾馆一个月,以便于及时采访与写作。谢敬通虽然年近九旬,但在他的一举一动中无不表现出处处对别人的尊重和关心。郑国贤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写作,2017年上半年,传记初稿终于完成了。其间,我应黄良汉和谢老的请求,仔细审读了全书25万字的书稿,提出了若干可供参考的修改意见。郑国贤写好的打印稿,每次谢敬通都要请司机将书稿亲自送到我家里来。修改完毕,谢老又让司机开车到我家取走。之后,他还一字一句、一段一段、一页一页地亲自逐一仔细审读,不时写上自己补充和修改的意见。我们每次讨论传记的写作和出版之事,谢老总会将会面地点安排在我家附近,省得我路上奔波。我真没有想到这样一位应当让别人照顾他的人却处处照顾别人。

书稿写作完成后,大家又为这本书取什么书名发愁。谢敬通先后几次找大家商量,最后,大家一致通过了黄良汉为此书的取名“奋斗的足迹:莆田人谢敬通”。这本书的序言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孙钧撰写。孙钧在序言中对谢敬通和谢敬通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谢敬通自己在本书后记中说:“我是一个平凡的公民,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过去,我从来就不曾想过要为自己写一本自传。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与亲朋好友交往中不时听到有人要为我写传记的声音,这让我感到为难。在消除种种顾虑,克服重重困难之后,今天,这部书终于面世了。即便如此,我仍然要老老实实告诉读者,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值得书写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我殷切希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

2017年8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奋斗的足迹:莆田人谢敬通》一书。这部传记出版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部具有爱国主义内容的教材,向广大青少年读者传达了一位老人爱国家、爱家乡的拳拳之心。最后,我想引用宋代诗人苏轼的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来表达谢敬通对故乡的深切之情。

2020年6月22日

 

(涂石,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编审。长期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图书出版和理论研究。)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