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话说莆田荔枝
【发布日期:2020-07-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文/余学范 图/网摘

水乡采摘荔枝

 

成片的荔枝林

 

我国的荔枝,是由南向北逐渐成熟的。每年四月份,海南岛荔枝开始成熟上市,五月份是广东,然后福建漳州荔枝上市,最后到了七月中下旬,莆田荔枝压阵。这大概与气温光照水份等条件有关,荔枝要到了一定气候条件才成熟,海南在祖国的最南端,最先入夏,所以荔枝最早上市。

荔枝与龙眼都属于莆田名果,树形外观有点相似。不过,本地人很容易分辨出来。龙眼的花香气馥郁,荔枝花则只有淡淡的香气。但是荔枝蜜却是上等蜂蜜,芳香清甜,带有一缕荔枝花味。每年荔枝一开花,那些追花使者——蜂农,就在荔林边放满了蜂箱,大门朝向荔园,让蜜蜂去采花蜜。俗话说“荔枝惜花不惜果,龙眼惜果不惜花。”荔枝惜花,大部分花都会结成果子,但是早期生理落果多。而龙眼花的坐果率高,为了使果实大、品质好,保护树木植株,要进行疏花疏果。龙眼种在旱地,而荔枝喜欢生长在水边,俗谓“荔枝好(喜欢)照镜”,常常临水自照,顾影自怜。兴化平原位于木兰溪、延寿溪中下游,水系发达,特别是北洋的溪流、沟渠岸边、田地里,种满了荔枝。夹岸荔枝红蘸水,是莆田荔枝的一大特色。

蔡襄《荔枝谱》记载:“闽中唯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而兴化军最为奇特。泉、漳时亦知名。”“兴化军风俗,园池胜处唯种荔枝。尤重陈紫。”陈紫至今仍是莆田荔枝的主要品种。

莆田荔枝老树多。最老的寿星是“宋家香”古荔,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还健在。说明莆田很早就开始种植荔枝了。新度镇下横山村一棵大荔枝树,树干周长8.8米,胸径2.8米,树高11.4米,堪称“荔枝王”,还有延寿村延寿桥头的“状元红”,都是几百上千年荔枝了,至今还枝叶繁茂,生结不息。据2014年省农科院组织的普查,莆田市现存树龄在500年以上的荔枝古树共30株(明朝种的),有的达700年以上。在绶溪公园、北大村等地方,可以见到很多荔枝树上挂着“古树名木”的蓝色牌子。

荔枝将近成熟时,要求日晒雨浇的天气。就是细雨洒一洒,接着出太阳晒一晒,就这样交替最好。早稻也需要这样的天气,莆田早稻的成熟期与荔枝相同。这种天气正是夏至天气特点,俗称“夏至苍(上声调)”。如果夏至之后能有一小段时间持续这样的天气(当然雨不要那么大),对荔枝的成熟水稻的灌浆大有好处。小暑之后就不要再下了,那时候要收割水稻,采摘荔枝。

莆田荔枝小暑开始上市,直到大暑后一小段时间,也就是说,成熟期约20来天。俗话说:“小暑小吃,大暑大吃”。荔枝好吃,但火气大,夏天,莆田人最怕上火,大人总是告诫小孩,不要吃太多。只有等到大暑之后,荔枝熟透了,而且不上火,才可以放心吃,故民间有“大暑过(后)荔枝赛人参”之说。不过大暑后荔枝一天天减少,很快就没有了。

俗话说:“菜头果子尾。”蔬菜是最早上市的好吃,而水果是最后成熟(熟透)的好吃。与外地荔枝相比,莆田荔枝最迟成熟,也最好吃。莆田荔枝外壳大红,核细,汁多,可食率高,色味俱佳,品质上乘,适合鲜食。“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毋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荔枝谱》)夏天吃荔枝,那一阵清凉甘甜,沁入心脾。莆田荔枝按照核的大小,分成三种,一种核较大,俗称“大哥”,核较小的,称“矮哥”,后者质量更好,从果子外观可以看出来,这有一定诀窍,本地人才知道。还有一种是蛀(莆音照)核荔枝,“核如丁香”(《荔枝谱》),只有一点点,这种质量最好,但很少。

荔枝不耐保存。古代有将荔枝晒干,制成荔枝干保存的。据《荔枝谱》:“白晒者,正尔烈日干之,以核坚为止。畜之瓮中密封百日,谓之出汗。”荔枝干大概就是这样做成的。古时候荔枝干很宝贵,多用于出口。宋代荔枝干果、晒盐、瓷器是莆田的大宗出口产品,直到明代,都有荔枝干果出口。更有甚者,荔枝树也出口。1903年,“宋家香”荔枝树种被美国传教士蒲鲁士移植到佛罗里达州,成片栽培。

以前民间也有用荔枝做食用醋。摘一些将近成熟的荔枝(壳子淡红中还略带黄绿色),剥下果肉,放在容器内,再倒入一点陈年糯米醋,密封发酵。过一段时间后,掺入干净的冷开水,稀释,倒出来的液体就是醋。

莆田荔枝历史悠久,广为种植,晚熟,品质佳。荔枝成了莆田市树,名列四大名果之首,深受人们喜爱。这在莆田文化、民俗中有所反映。

莆田民俗,大暑那一天要吃荔枝,羊肉,酒糟,把暑气发透。荔枝成了大暑的节日水果,这是个很有特色的民俗。

以前小孩子将荔枝做成玩具。小心剥去外壳再将内膜向两头卷起,就做成宫灯。中段(果肉)雪白,上下(薄膜)如桃花红,手提连着荔枝的枝条,像打着一个灯笼。还有用大的荔枝核,一头切成提梁,再把内部掏空,做成水桶。荔枝叶可以做叶笛。

莆田市区及近郊近年来新开发了一些滨水景观带,如北大段、荔能段、荔园段、荔浦段、丰美段绿道等,一般都在延寿溪支流、企溪支流及周边的荔枝林中。

原莆田县城所在地,种满了荔枝,所以县城有“荔城”之美称。现在仍有荔城区,还有荔浦,荔城大道,荔港大道,荔园工业区,荔园小区,荔园路等。荔园路由北而南,两边都是荔枝园。这正是荔枝命名了一座城,“荔城无处不荔枝”,而这也影响了莆田人的命名。

莆田人给孩子起名,也有用“荔”字的,如荔红,荔芳,荔华,荔丹,荔仙,荔芬,荔香,荔芹,荔娟,荔卿,荔霞,荔青,荔斌,荔伟,荔忠,荔榕。用作女性名字的较多。

莆仙戏《荔枝谱》(演出年份:1984年),以荔枝为题材。莆田本土民间文学中,写荔枝的作品有民间传说《宋家香》,小五哥的故事“荔下诈吻”,“陈三五娘”故事中的“手帕包荔枝”(这个故事也被改编成莆仙戏,又称《荔镜记》)等,所见有限,不能备举。历代莆田文人也留下了许多咏荔枝的作品。《全唐诗》收录的莆田人的诗中,写荔枝的共有5首。徐寅(《全唐诗》作“夤”)《荔枝二首》是以荔枝为题材的。其第一首的前四句:“朱弹星丸粲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描写了荔枝外形、颜色、果肉的美好。另外两首也涉及荔枝,《鹧鸪》诗:“荔枝初熟无人际,啄破红苞坠野田。”《郊村独游》诗:“惊鱼掷上绿荷芰,栖鸟啄馀红荔枝。”还有一首是黄滔的《寄罗浮山道者二首》之二:“谁到月明朝礼处,翠岩深锁荔枝烟。”而旧时兴化府衙门口的一副对联:“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以高度概括、不无自豪的口气,向人们介绍莆田最优秀最有特色的人物和特产。

家乡的红荔枝,抹不去的记忆。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