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朝明
26岁成为亿万富翁,用不到40年的时间,把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店变成资产高达上百亿美元的跨国商业集团,他被誉为“商业奇才”。
他,就是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主席陈江和。
2004年3月,中国侨联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为陈江和先生举行捐赠仪式。
2009年3月12日,时任国务院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北京会见陈江和先生。
陈江和1949年出生在印尼,祖籍莆田,是我市著名侨贤,也是全国闻名的华商领袖之一。他于1967年创立金鹰,现已发展成一家综合性跨国工业集团,总资产数百亿美元,全球员工超过5万名。集团主要从事以资源为基础的多种产业,包括一体化的林浆纸工业、棕榈油产业、清洁能源开发、纤维素纤维与特种浆生产。陈江和在创业之初即提出了“利民、利国、利业”的“三利”经营原则,对中国的公益事业热心参与、鼎力支持。陈江和在中国的各项公益捐资已达数亿元人民币。
2011年8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现场,年届花甲的陈江和淡定而从容,他讲述了四十多年来如何秉承着利民、利国、利业的商业理念,从一个怀揣梦想的贫苦少年,磨练成为带领人们实现梦想的商业巨子的感人传奇人生。
驰骋商海
陈江和1949年出生于印尼棉兰市,父亲陈金荣早年从福建莆田到印尼打工,在当地经营一家小店铺,靠卖零配件和汽油为生。陈江和是家中的长子,在他之后,还有7个弟弟。
对于陈江和而言,最大的考验在17岁那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彻底打破了陈江和一家平静的生活,体弱多病的父亲由于长期操劳过度终于倒下了。作为长子的陈江和别无选择,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学业,中学未毕业就出来打工,肩负起了养家的重任。
那一年是1966年,印尼政界动荡不安,学校关了,没有地方可以读书,陈江和想上大学做医生的梦想就此破灭。
因为家庭的变故,陈江和只能从一个小小的机车铺开始自己的梦想。那段日子,他工作得很辛苦,每天工作时间在16小时左右,没有节假日,但是他也学到很多东西。与很多靠辛苦打拼赢下事业的海外华人一样,陈江和也经历了很多创业的艰辛。
“父亲当时在印尼做加油站,他有一点钱跟朋友合股,做零件。分家时我分得了一些零件,就开了一个店铺。那个店铺是租的,十三四平米,把这些零件一点一点地卖出去。”陈江和说,当时前面开店铺,人就住在后面,这一住就是两三年。
机缘巧合发生在一年后。一天,有一个人走进店来,拿一张纸问了很多零件的价格。陈江和就按照很低的价格报给了他。
正是他当时报得非常低的价格博得了对方的信任,陈江和由此成为这家石油公司的零件供应商,给石油公司供应机车零件。
在陈江和的从商生涯中,危机总是与他相伴。而在他看来,危机中有危险更有机会。
1972年,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面对世界石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大幅提高原油价格,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全球性石油危机。石油危机爆发,突然间使得石油从2美元多涨到12美元。油价的猛涨促使全球石油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飙升。陈江和供应的这家石油公司也不例外。当时才20岁出头的陈江和在那段日子里工作很辛苦,一个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14小时。但是因为有生意做,陈江和并没有觉得辛苦。
就在这一年,当全球陷入石油危机的一片恐慌之中时,陈江和人生的“第一桶金”却这样降临了。正是这次危机,让26岁的陈江和成为了亿万富翁。
在赚得“第一桶金”之后,陈江和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短短几年中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就停止不前,他日思夜想的一个问题是:不能总是依靠一个石油公司客户,如果有一天,石油公司不能再为自己提供市场和利润,该如何让公司继续经营下去,又如何养活自己的员工?
他强烈地意识到,未来,企业还是应该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一个现象引起他的关注,印尼的森林行业都在出口原木,而不少原木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后,被加工成夹板再返销到了印尼。一立方原木出去,只有0.5立方夹板回来。即便如此,加工厂家还能获得可观的利润。此时,陈江和脑中盘旋着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印尼直接生产夹板,利润不是更可观吗?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陈江和开始筹建自己的第一间工厂——三夹板厂。
在印尼做夹板生意,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想法。直接出口原木收益快,钱非常好赚,而建工厂、做工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麻烦自不待言,回报率如何还未可知。
别人不愿意或不屑于做的事情,陈江和总是愿意去尝试。于是,他跑去找当时的印尼工业部长申请夹板生产准许证。工业部长是中将,在当地很有影响力。
中将对他当时的想法并不认同,毕竟有很多人来拿准许证建工厂,到头来都没有建成。他这么一个毛头小伙儿,怎么能建得成?
陈江和信誓旦旦地表示:“建一个夹板厂一般需要两年,我大概14个月就能建成。”
果真,陈江和仅用了13个月就建好了一个投资千万美金、用工2000人的厂子。1975年8月7日,这是一场隆重的庆典,印尼总统率领7位部长来为陈江和的新厂剪彩。当他们拿起剪刀剪彩的那一瞬间,26岁的陈江和觉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工厂终于诞生,梦想之花离璀璨更近了一些。
工厂建好后,其运转能力比陈江和想象得好很多,工厂两三年就实现了盈利,几年下来,获利颇丰。
无论是机车铺时代,或者是夹板厂时代,陈江和所作的每个决定都离不开“远见”二字。
当夹板厂建成、投产,而且产出效益远远超过预期时,陈江和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另外一个梦想。此时的他,已经将他的目光瞄准在下一个目标之上——建造科林奇工厂。
陈江和做夹板生意,也出口欧洲。1982年冬天,他去芬兰考察,当从汽车的车窗里看到芬兰的树林长得这么大,就问主人:“这个树到底长了多少年?”
“15到20年。”
“这棵树长到可以砍掉大概要几年?
“50至到60年。”
“前人种树后人荫”,陈江和想,芬兰人栽树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用的,而当时加拿大、北欧是世界上非常知名的造纸基地,东南亚国家必须从那里进口纸张,路途遥远不说,仅成本就很高昂。而在印尼这样的热带国家,树木的轮伐期较短,只有5~6年。陈江和想,如果学习芬兰浆纸企业的技术,利用印尼有利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来建浆纸厂,应该大有前途。
在印尼开创浆纸王国的构想,逐渐在陈江和的头脑中清晰起来。他打算在科林奇建造工厂。这个想法在当时是没有人敢想,更是没有人敢去做的。科林奇当时在印尼是一个异常偏僻的地方,全都是荒山野地,常住人口不足5万人,不通电,也不通自来水。
回到印尼后,陈江和就着手开始打造自己的浆纸王国。西班牙、挪威、瑞典、芬兰、印度、菲律宾、加拿大、巴西、美国……他跑了差不多20多个国家,目的只有一个:他要去寻找一个工业化发展模式。
经过一次次实践和市场考察之后,陈江和设计出了一个崭新的一体化工业模式——“林浆纸一体化”,立足资源,高效整合资源,将企业做大、做强,并在这条路上勇敢前行。
科林奇工厂主要从事种植业,在当地几百万亩的土地上种树,就地取材,把树变成纸浆,纸浆变成纸张。而用于制浆的相思树种植周期有5~6年,且种树后的保养和肥料供给成本都很高,如果没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就会前功尽弃。但是陈江和相信这项长远投资将带给他丰厚的回报,因为他坚信只有拥有了可再生的资源,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江和当时就是一门心思地想把这个浆纸厂建起来,尽管当时东南亚平均人口纸张用量非常低,大概每人每年12公斤,但是在欧洲发达国家,每人每年纸张用量是100多公斤,市场空间极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外国银行以国家信贷评级有问题为由,不再贷款给印尼。陈江和与他的科林奇工厂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
“当时的信用证,国外银行不收,好像废纸一样,真的非常艰难。”陈江和回忆道。
亚洲金融危机是陈江和从商以来面对的最大挑战,如果无法克服,全家可能被迫去住廉价屋。
“在困难的环境中,我的家人及孩子给予我很大的支持,我的几个孩子每次都会在一个卡片上留言说,‘爸爸,无论我们住在现在这个家,还是将来住在租住的家,我们永远跟你在一起’。”陈江和也非常感谢当初跟他一同打天下的员工。“当时的情况是,大部分高级职员的薪水都减半,但大家都毫无怨言,一起坚守岗位,奋斗渡过难关。”
迫不得已,陈江和出售了他在中国常熟的工厂,筹集约6.5亿美元,再把公司储蓄的约2亿多美元,全部投入印尼的科林奇工厂建设,科林奇工厂终于在2001年建成。科林奇也就此建成了面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一个小城。
亚洲金融危机是陈江和一生中最大的考验,但是,亚洲金融危机让他汲取了一个经验,就是天有不测风云,所以凡事须做最坏打算,以及自问能否承受得起风险,然后就是分散风险。“当时过了这个关,我在中国大力发展投资,也去巴西投资,分散风险。”
2003年,陈江和来到山东日照投资,收购山东日照森博浆纸有限公司90%股权,改组公司为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这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先进的造纸厂,陈江和要把它建成世界上最环保的制浆生产线之一。陈江和的梦想已经超越了科林奇工厂。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陈江和此前在印尼林木资源的开发上,采取了边伐边种的可持续林业管理方法,每采伐一棵树就种植一棵苗。
不仅在印尼,在中国,他也继续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他自创并推行了“镶嵌式”种植模式,即在特许开发的土地上保留出至少20%土地,用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种植园地貌的生态与社会价值。在镶嵌式种植理念的引导下,种植园被设计成一个融合纤维种植园、森林保护区及当地社区的联合体,这样既保护了周边的生态,提高老百姓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非法砍伐和火耕。这一计划也被亚洲管理协会企业社会责任中心评选为2005年度亚洲企业社会责任大奖环境类亚军。
这几年,陈江和掌舵的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愈来愈看重中国市场,在中国频频出手。至今,金鹰集团已在江苏、山东、福建、江西、广东等地有多项投资,涉及多个领域。不仅在纸浆、造纸,在粘胶纤维和能源行业也投资巨大。
布局中国
2012年9月19日,第六届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在山东省省会济南举行。
在盛会开幕前,作为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的投资人,陈江和先生刚刚和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会见完毕。
陈江和的金鹰集团旗下企业投资的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森博”)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浆纸行业污染的印象,成为行业内环境保护的标杆企业,并与日照市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成为该市一张亮丽的名片,每年吸引成千上万人到公司参观访问。“做企业如树木树人,要以百年的眼光从长计议:做事业要利民利国,要有泽被后人的社会责任”,陈江和先生一直推崇并实践着这句话。他一再强调,环保是浆纸企业的生命,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绝不可在这方面偷工减料。理念要先进,环保投资要到位,要做到“优质高效、节能减排、环境和谐”。
金鹰集团旗下的亚太森博环保投资远高于同类企业的环保投资水准。这样的理念和投资,使这家企业成为世界上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环保水平最高的浆纸生产企业。
走进亚太森博,我们没有看到传统纸浆厂那可怕的滚滚黑烟,没闻到传说中刺鼻的臭气,也没听到传统纸浆厂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绿草如毯,耳边不时传来鸟儿的鸣叫,绿树红花簇拥下生产车间,全然看不到传统生产工厂的影子,仿佛置身于公园中。这家企业的主要环保指标已优于芬兰、日本、美国等浆纸最发达国家的标准。亚太森博在废气、废水、废渣等“三废”处理变废为宝方面的良好举措,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如同它的主要投资人陈江和先生一样,亚太森博也有众多的传奇,其一期项目是国家“九五”“十五”重点建设的项目,其二期项目是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其三期项目又被列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是山东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日照成为世界级的浆纸生产基地。如此长时间密集地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这在国内也极为罕见。在陈江和设计的商业帝国蓝图里,亚太森博正一步步地在山东得以实现。
近几年,陈江和每年都频繁地回到中国,频次最高的时候,大概一年回来十多次。他说,每次回到中国,当飞机一着陆,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回家了,心里自然比较踏实。
陈江和给人的感觉总是行色匆匆,奔忙在世界各地,时而亚洲时而美洲,又或是欧洲。因为金鹰的业务几乎遍及全球,他常常乘夜班飞机,只能以飞机当床,而白天,他则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不同的国家,游刃有余地应对着纷繁复杂的商务。而最能留住陈江和的无疑是中国。由于常年生活在异国他乡,陈江和经常关注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最近发展情况怎么样。“每次回到中国,我觉得我回到了父母亲的怀抱。”陈江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