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林锦堂
个头不高,穿着短袖衫,时常戴个太阳帽穿梭在田间地头,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娃娃脸”的小伙子,却是农民心目中的资深科技专家。他就是市政协委员、省级科技特派员、市科技情报所所长林章武。他是仙游县龙华镇妇孺皆知的农业技术员,他满腔热情地带领当地农民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民铺就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省级科技特派员林章武带领科技人员在基地现场察看“京都一号”火龙果长势
科技特派员给果农讲解玉米品质
科技特派员与果农面对面交流
科技特派员在基地现场指导长桑果培植技术
仙门四季采摘园
“这个雄花全部打掉,上面的芽直接剪去。”7月12日上午,我市气温最高达35摄氏度,仙游县龙华镇仙门四季采摘园大棚内气温也随之攀升,林章武就在采摘园精准扶贫基地细心察看“京都一号”火龙果长势,手把手指导果农修剪技术。站在一旁学习的朱阿姨告诉记者,阿武这个人没有一点干部的架子,做事说一就是一,认真、细心地给大伙传授技术;平时聊家常,总是笑眯眯的,镇里人都认识他,都叫他:阿武。
“阿武、阿武,今天天气这么热,您又来基地了,田头有开水壶,先喝点开水解解渴。”“谢谢啦!天气热,您们也要注意身体,歇一歇,不要太疲劳了。”这是林章武带记者走进另一个大棚内参观葡萄园时,亲历林章武与果农相互招呼暖心问候的一幕。
仙门四季采摘园位于仙游县龙华镇红旗村,这里依傍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沉淀的仙门寺风景名胜区,由仙游县六合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联合红旗村的三信茶叶合作社和百信林果专业合作社,集聚全村力量,建设一个绿色生态果园。
科技兴农引领一方乡情
提起仙游县龙华镇这片热土,林章武有着特殊的感情。早在2004年至2006年,林章武就从市科技局调任到龙华担任科技副镇长,一干就是三年。在该镇任职期间,他融入一方乡情,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解疑释惑、传授科学技术,助力农民增产创收。2006年底,尽管林章武调回市科技局工作,但他仍然对龙华镇的一方乡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经常思考如何发挥科技的力量,帮助这里发展壮大,焕发新的生机。因此,只要农民需要,他就会将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带到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引领农民科技兴农、发展致富增收。2009年,我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科技服务新模式。林章武积极发挥一技之长,不断奔赴在我市广袤的乡野,播撒科技的种子。
扶贫先扶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和精准扶贫,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的林章武和他所在的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团队,创新“党建+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科技信息优势,上向省农科院积极找专家寻资源,下到田间地头问需求挖优势。为引进各种优质水果品种,他们多方奔走、四处考察,积极联系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果树所、省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等省属农业部门,帮助引进先进栽培品种。“种什么都长不好,这土壤病该怎么治?”“火龙果种植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的求助咨询,频频出现在林章武的微信上,他都是一一耐心地作答。有一次,妻子看到林章武深夜为果农发微信解答番石榴种植技术,调侃他是大忙人,工作做到床头,大半夜借太阳晒谷子。
天道酬勤。2017年,林章武与其团队充分调查研究了市面上采摘园的生存发展模式后,指导仙游县六合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型运营模式,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帮助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台湾火龙果、晚熟青枣等先进品种,在仙游县龙华镇仙门风景区建设成一个绿色生态水果采摘园。最终,在13多公顷的土地上,满园绿色,花果飘香,游客络绎不绝。如今,这里不仅“四季有果”,更是建成一个集生态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采摘园。这便是他帮采摘园量身定制的“标签”。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在发展的同时,林章武时刻提醒企业不忘承担社会责任,要回馈社会,关注困难群体。因此,企业在发展之初,主动向龙华镇政府扛起周边乡村10户特困户的扶贫工作,让特困户们每家出一个劳动力在企业领取固定工资,实现家门口就业。另外,由企业担保,农村信用社向贫困户发放贴息贷款,贷款作为贫困户放在企业的投资,每年企业都要无条件向贫困户分红。这些暖心的举措不仅使贫困户们能够实现家门口就业、而且还能成为企业股东,每年分红,真正实现脱贫梦。经过三年来的运作,仙门四季采摘园已经成为福建省农科院科技示范基地和龙华镇精准扶贫基地。
2019年,我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持续优化提升,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为了帮助红旗村农户及贫困户们尽快“学有所成”,林章武与其团队精心筹划,经常组织我市12396专家进村入企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推广农业新技术,也会邀请省农科院有关专家,深入龙华镇红旗村实地讲授农业实用技术“秘诀”,并带来党建和农业惠民等相关政策的解读,不断为农民释放科技能量,切实提高了农户的科学种植技术,增强了致富创业的本领。同时,林章武还指导仙游县六合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申报“大棚建设后补助项目”“火龙果设施化增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青枣新品种引进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一种农业肥料喷洒装置》等项目和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并帮助企业申请“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目前,该企业共获得大棚建设后补助资金50多万元,科技项目资金20万元。
红旗村村民朱国宝,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采摘园负责人。他说:“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很想发展农业,但没技术。林章武与他的团队,为我们带来‘及时雨’,通过科技研发和引进新技术,开展技术示范指导、培训等服务,不断提升农户的种植技术,一项项新技术也在我们村里慢慢生根发芽,焕发出绿色的生机与朝阳的活力。不仅有效解决了我们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也大大解决了我们村致富奔小康的问题。去年,我们采摘园实现营业收入近105万元。”
“采摘园发展特色农业,我入股合作社拿股金,平时还能打工挣工资,每年也能有2万多元收入。”这位曾经的精准扶贫户,如今的企业技术骨干朱世萍如是说。
农业生态园,也是农村生态自然美的亮丽风景。仙门四季采摘园,全园面积约13.33公顷,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引进台湾先进的品种,目前建设有农业智能大棚约3.33公顷,全部建设自动化的喷灌设施,春季出产台湾长桑果,夏季有红龙果、葡萄、柠檬,秋季有红龙果、葡萄、芭乐,冬季有红龙果、台湾青枣、芭乐等,一年四季水果不断,营造一个集吃、采、游、玩、研“五合一”的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场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绿色公园”。